一转眼就到年底了。每次年终开会,有件事总是会拿出来讨论:制定来年增长目标。
请问,你是怎么定增长目标的呢?
你参照的是什么?目标制定好,实际增长情况又如何呢?
我发现很多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在设定目标的时候,都找错了方向。
今天,想来和你分享一个我的思路。
这个思路,对于企业、业务,对于业务负责人、管理者,甚至你应用到个人成长上,都是一通百通的:
初期制定增长目标,应该用“饼状思维”,而不是“柱状思维”。
什么意思?我们接着聊。
假设,你现在开了一家创业公司。
在进行一项新的事情时,一开始,我们往往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做的。
但,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不论业务好坏,你会开始有数据了。
比如说,一开始做了100万,过半年做到了140万。那再过半年,应该得到什么呢?
你可能很自然会想,下一年应该做到200万。再过一年,你努力超过300万。
这么思考,有什么问题呢?这不是一直在进步吗?
请问。有了这个目标之后,你的行动会是什么?
你说,我多招一点人,我多投入点时间,我多打几百个电话。更勤奋努力一些,势必拿下目标。
但是你看,你想得更多的,是重复扩大过往的“成功”路径:招人、加班、打电话。
你和你的团队,只会去想办法“维持”这样的增长。
从此,公司会害怕去冒险,没人去拼命思考突破式的创新了。
但是,当我们刚开始做一个新业务的时候,还没有沉淀多少经验。
踩过的路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甚至,是和成功背道而驰的。
这样做下去,猴年马月,才能做到“十倍好”的结果?
更惨的是,可能还没等到“十倍好”出现的那天,行业里,已经没有你的位置了。
有次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里面把这个思维,叫做柱状图思维。
我觉得这个叫法挺好的。什么叫柱状图思维呢?
就是一旦有了两根柱子之后,你的第三根柱子,就很容易仔细思考“等比”的问题。
也就是说,只盯着比上根柱子的差距,再多一点。
再和你举个我们自己的例子。
年中的时候,我和公众号团队开会,复盘上半年的情况,制定年终的目标。
我问到进化岛,一个我们的付费社群,销售情况如何?
答,公众号团队对进化岛的贡献,是396个。
好。现在,我把话筒递给你。你觉得,公众号团队下半年的目标,应该怎样制定呢?
我猜,你可能会很自然地想:要不增长20%,475个?
这样吧。我再补充一些信息。
上半年,对进化岛贡献最大的,是我的两场直播。一场卖了300多,一场卖了400多。
这意味着什么?
我一场直播的贡献,就超过了公众号整个上半年对进化岛的贡献。
但是,公众号,是我们流量的大池子,我们花了大量精力在上面。
上半年的180天,我们每天都在公众号发一篇文章。
发了180篇,只贡献了300多。平均每篇2-3个。
一篇文章,2-3个。
一场直播,300-400个。
现在,你觉得我们公众号团队的目标,应该怎样制定呢?
如果按照20%这样的增长,就麻烦了。
年中,一篇文章2个。今年下半年,一篇文章2.4个。明年上半年,一篇文章2.88个。明年下半年,一篇文章3.4个......
10年后,一篇文章也才76个。
我再和你分享一下,刘润公众号粉丝数量,这几年的增长。
感谢读者们的厚爱。今年,我们的公众号粉丝已经突破了430万。
2013年公众号注册,到2018年开始招募团队运营,没记错的话,当时的粉丝量,是12万。
2018年到今年,6年过去了。
如果按照20%来增长,2018年是12万,2019年就是14.4万,2020年就是17.28万......
到今年是多少?
按照这么涨下去,也就30多万。
但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超过了430万,实现了超过30倍的增长。
所以,如果按照20%的增长来看,会有什么问题呢?
你一直和自己比,可能永远都达不到“你明明可以达到”的那个伟大的目标。
再比如,啤酒。
好,假设现在我们创业,做年轻人的啤酒厂。我们一年是1000吨的销量。第二年怎么办?
每年10%,这辈子就麻烦了。
明年,1100吨。后年,1210吨。大后年,1331吨。
请问,你涨多少年,能涨到10万吨?
45年......都涨不到。
你的能力上限,不应该被过去的自己捆绑。
那,创业早期、业务早期,应该用的目标制定方法,是什么呢?
饼状思维,是向外看,看全局
好的。你说,你不因循守旧,去找对标,跟别人学。总行了吧?
也就是说,你打算先看看隔壁桌的目标怎样,超过他们就算牛。
比如,你可能会去看,同类型的公司,他们的战略会上,是怎么制定增长目标的?
比如,你去积极参加青年创业者大会,交流一下,他们的数字如何?
什么?你说我没有梦想?好。那我去看看上市公司怎么做的。
上市公司披露的财报,增长是怎样的数字?
哦。他们都在说,比起去年同期增长了10%。那10%,应该就是挺不错的成绩了。
看了一圈,你还会给自己找一个及格线。
比如说,我国的GDP增长率。
过往的明星企业大多会定4倍GDP增长率,那我就2倍。
这很合理啊。经济环境不好,不是我不够努力。至少我能维持现状。
挺周全了,对吧。
回到公司,你美滋滋拉来团队开会。
3个目标,保底、常规、标杆,你都和大家定了一遍。
好了。散会。
但是过了一阵子,你发现,增长速度,还是不尽如人意。
好的话,团队按部就班前进。差的话,突然一家巨擘平地起,直接抢走了你的盘。
如果没有弄明白别人制定目标的底层逻辑,你很可能,只是又抄了个柱状图思维的作业而已。
柱状图不是不好,只是,暂时不适合你。
什么时候用柱状图?答。你已经在这个市场里面,拿到一个比较可观的份额,并且已经接近自己的极限了。
份额。极限。
那些已经成熟了,走到了自己顶峰状态的公司,他们使用柱状图思维,是没有问题的。
比如,苹果的供应商。
苹果闻名,是因为创始人乔布斯的创新,令人震撼。
但很多人忽视了,苹果还有一个决定性的优势:供应链做得十分优秀。
苹果供应链,大多外包了出去。
他们对供应商的考核十分严厉,成为苹果的供应商,相当于拿到了一张“通行证”。
有苹果背书,其他品牌跟他们合作,通常都不用验证了。
不过,跟苹果合作的代价在于,苹果的议价权非常高。
从此,苹果就会要求你,比如说,每年给我降5%-10%的成本。
你不降,苹果就把这个交易额,给到另一家合格供应商。有没有排到巴黎不知道,但也绝不差你一个。
你必须得降,对吧?
也就意味着,你每年要提升至少5%-10%的效率,才能保持跟去年一样的利润。
你每年都必须得降,降五年、十年、二十年,一直给我降下去。否则,你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供应商。
但在那个情况之下,你降的原因是什么?是柱状图的思维。
因为你已经很优秀了,已经走到极限了。这个时候每天的努力,就是再突破极限,继续优化。
但是,在初创的时候,情况是不一样的。
什么叫初创?就是你还没有找到成熟的办法,还没有走到自己的顶峰。
在刚刚创立的时候,公司不是通过优化来成长的。
那通过什么?通过创造力来成长,通过资源的整合来成长。
这个时候,不能用柱状图思维,而应该用饼状图思维。
什么叫饼状图思维呢?饼状图思维是,去对标市场上做得最好的,占了百分之多少。
关键词。做得最好。市场占比。
还是啤酒。
我们去看,现在做得最好的是谁?
五大企业垄断,华润、青岛、百威、燕京、重庆,是第一梯队。
根据国信证券测算,他们的市场占比,分别是31.4%、22.5%、18.3%、11.1%和8.4%。
最好的,华润,销量体量是什么级别?千万吨。
接着你要去看,他是花了多久时间做到的?
从1993年到2004年,华润啤酒花了10年,销量突破110万吨。
2004年到2024年,华润啤酒又花了20年,销量突破1100万吨。
接着前面说。你从1000吨一年的销量,每年涨10%,涨45年,都涨不到10万吨。
就算到了10万吨,也只是华润的1%。
你,45年,10万吨。
他,10年,110万吨。20年,1100万吨。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一定有别的做法,才达到的这个增长目标。
如果是和自己比增加10%的柱状图思维,你可能会考虑建厂、增加销售渠道等等,重复以前的做法。
但如果是和市场比占31.4%的饼状图思维,你会去看——
原来,华润啤酒经历了10年大并购,他是靠拼命收购其他啤酒厂来扩张的。
原来,他还经历了20年的整合、瘦身,经历了从低端啤酒向高端啤酒的转型。
你再去看第二名的青岛啤酒,也是如此。
这样的对比,你才会找到增长加速的钥匙,才能定义接下来的行动。
市场上总的饼多大?你打算分多大?打算花多少时间去分掉?你会这样思考问题。
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过去,不断重复。这样的话,涨个45年都没有意义。
所以,要去找到最好的,看他的占比是多少,他花了多少时间达到这个占比的。
这才应该是初期企业,或者初期业务,应该去对标的增长目标。
柱状思维。饼状思维。
明白了。
不断问自己:这是我的极限吗?
可是。对于市场占比,你还有些疑问。
上面说的,是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的行业。那如果你在比较分散的行业,像是餐饮,你对标谁呢?
又比如,行业变了。又该怎么办?
毕竟,行业的划分都是人为定义的。
市场变化这么快,公司发展变化这么快,可能今年你是个卖手机的,明年你就是个造车的了。
怎么办?对标哪张行业的饼?
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在讨论业务增长的时候,也是一样。
你只需要抓住当下,你最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比如,说回我们公众号团队对于进化岛的销量贡献这件事,增长目标不应该是过去的20%,而应该是个“占比”。
也就是说,公众号文章在我们所有渠道里面,对进化岛的贡献,应该至少占70-80%。
把所有实现目标的方式看一看,然后规划好“占比”,就能找到目标增长应该参照的数字。
一个公司的成长,才会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100。
初期,用饼状思维能快速成长。到了中后期,其实是饼状柱状结合,相辅相成。
举个例子。
1995年,亚马逊创立,初期只是一个线上书商。第二年,亚马逊的销售额,是1570万美元。
换作其他人,可能会去思考下一年的20%增长,又或者去对比2000-5000万同等量级的友商。
亚马逊不是。它第一时间就在考虑,如何突破天花板。
那个时代的天花板是谁?巴诺(Barnes&Noble),美国最大的连锁零售书店。
(图片来自网络)
巴诺同年的销售额是多少?20亿美元。
什么概念?亚马逊的100倍。
亚马逊不管。它就去琢磨,巴诺到是怎么从传统书店中快速杀出重围的。
巴诺从0到1,靠的是打折。以及,海量的书籍展示。
好的。
亚马逊上线的时候,也用这样的打法。
打更大的折扣,展示更多的书。
一年后,1997年亚马逊的销售额是多少?1.4亿美元。
仅仅用了一年,实现了8倍增长。
巴诺从1到10,靠的是把咖啡店和书店结合,以及,热情的服务。
好的。
后来,亚马逊加入除了书以外更多品类,加入会员体系来提供更好的服务。
再后来,巴诺开始学习亚马逊,上线除了书以外更多的产品。
再再后来,他们同时推出的电子阅读器,巴诺出了Nook,亚马逊就出Kindle——
很显然,亚马逊的Kindle一骑绝尘,几个急转弯过去,Nook连尾灯都看不见了。
从10到100,是亚马逊自己继续开拓的事情了。
他追赶上了专业数码连锁品牌电路城(Circuit City)、家用电器分销集团百思买(BEST BUY),把鲍德斯书店(Borders)打破产......
成熟的业务线,也开始用上柱状思维。而新的品类,继续寻找对应的饼,然后再去夺得饼的更大占比。
你会发现,亚马逊在寻找占比之饼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只考虑单一品类的市场占有率。
还有许多其他因素。
唯一共通的,是从创立企业的一开始,就在不断问自己:我的极限在哪里?
而不是,过去的我在哪里?
除了市场份额,你还可以去争取其他份额。
增长,增长,增长到你的极限。
比如,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聊过四种份额:市场份额。时间份额。心智份额。钱包份额。
市场份额,就不赘述了。
时间份额,让消费者愿意为你花时间。你去找市面上,找最能占据消费者时间的公司,他们在做什么?
心智份额,是让消费者第一个想到你。你就去调研,现在市场上,大家一提到你的领域,想到的是谁?
钱包份额,是让消费者愿意来你这超级多次。那么你就去找,谁的回头客最多?他们是做对了什么?
饼状思维的核心,是占比。占比的核心,是找到你的极限。
这个极限,你可以从市场份额里面去找。你也可以从时间里面找,还可以从心智、钱包里找。
唯一不应该,仅仅从过去的自己那里,找未来的答案。
今天的文章,数字有点多。阅读辛苦了。
柱状,是向内看,看过去。适合成熟玩家。
饼状,是向外看,看全局。适合新手玩家。
其实,我明白。我们光是维持现状,已经精疲力竭了。为什么还要拼命去追求那么高的目标增长呢?
我曾经和我的团队,分享过这样一句话:
“在创业时,增长10倍,比增长10%要容易得多。”
当你想要增长10%,是希望在原赛道上,自然增长。
这其实很不容易。逻辑不变,你只能抗住,血战向前。
但如果你想要10倍增长,那一定不是在原路径上延伸出来的。
你得抽筋扒皮,苦思冥想,直到想到一个创新的方法。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可能瞬间,你就提高了十倍。
现实中,可能更残酷。
当我们聊增长,似乎在聊成长,实则,是在聊一场生死之战。
当人不再思考突破极限,背后其实暗含着一个信号:我不想战斗了。
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曾经对战争有过一句非常精辟的定义:
“战争以一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
如果你还在追求极限、你还没有失去战斗意志,那么这场战斗,就不会结束。
10%,是成熟玩家的游戏。
10倍,才是你的游戏。
祝你,突破极限。
祝你,不败。
共勉。
P.S.
今天这些思考的起源,也被我用“刘润日课”的形式,记录在了“刘润·进化岛”上。
如果,你也对这样的形式感兴趣,那么,欢迎你加入“刘润·进化岛”,和我们一起学习。
在“刘润·进化岛”上,你可以直接向我提问,收听我的商业日课;可以认识2.5万名创业者朋友,提升自己的商业认知;可以回看商业访谈,听大咖讲书,收获更多的思路和视角……
更多关于“刘润·进化岛”的信息,欢迎你点击下方图片进行了解。
我在岛上,等你。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增长领导力》,李云龙 黄景
2、《增长思维30讲》,梁宁,得到APP课程
3、《探访巴诺书店: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被数字化“革了命”?》,翻书党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48224
4、《百年积淀,高端化精进》,国盛证券研报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433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