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媒和互联网上彩票信息的不同

有数十家纸质的报纸和杂志多年来一直好心地赠送给我阅读,我当然也可以在家上网,因而我得以坐在书房里就轻易感受到它们的变化。近十多年来,我发现至少在一件事情上,纸媒有明显的进步,而互联网几乎没有——如果不是更加堕落的话。这件事情就是关于彩票的信息。

你在互联网上能够看到的关于彩票的信息,那真是汗牛充栋,其中绝大部分——我相信在99%以上——都是关于中奖预测、规则指导、大奖奇迹之类。如果你想找关于彩票本质、彩票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关人士对彩票购买者的规劝等,那几乎找不到。十几年前我曾用了一番披沙拣金的工夫,还找到过几条,这次反而找不到了。这也难怪,现在互联网上的垃圾比十几年前又不知增加了多少倍。这就是互联网上关于彩票信息的现状:极少数有益有用的信息被彻底淹没在无数有害无用的信息之中,更不用说近年来还增加了不少专门从事彩票欺诈的网站。

纸媒的情形则不是这样。十多年前,也曾有越来越多的报纸开辟彩票及其中奖预测的专栏和专版,一度如火如荼。当时“彩民”一词成为报纸上天天见到的词汇。当年某些“有识之士”看到股民增多,曾经忧心如焚,担心“全民炒股不正常”,但眼见“彩民”之多远甚于股民,博彩的投机色彩又远甚于炒股,“全民博彩”难道不是更不正常吗?却不见他们忧心如焚。而肩负着正确引导公众之神圣职责的报纸,不为此忧心如焚也就罢了,竟还推波助澜,天天连篇累牍地刊登彩票中奖号码预测。但是十几年后的今天,同样是这些报纸,关于彩票的专版、专栏早已消失,除了偶尔有关于大奖的报道(通常在社会新闻之类的版面),关于彩票的消息几乎绝迹。

但是,为什么我要将纸媒上的这一变化称为“进步”呢?

独立随机事件:概率论不会帮助彩票购买者

因为那些关于彩票的信息,绝大部分都是明显违背科学常识,误导公众、欺骗公众的。其中最容易蛊惑公众的一点,就是将彩票中奖与概率论联系在一起。

许多人会说,对呀,概率论的诞生不就是和赌博联系在一起的吗?彩票中奖不就是概率事件吗?用概率论知识来预测彩票中奖不是很有道理吗?

前面两句是对的,可惜最要紧的第三句是错的。

是的,概率论确实和彩票有关,但它只能帮助彩票设计者和发行者——帮助他们将彩票规则设计成对发行者来说稳赚不赔,却完全不能帮助彩票的购买者中奖。

几乎所有对彩票中奖号码的所谓“预测”,都是建立在这样的推理之上:在某种规则的抽奖活动中,某个号码中奖的概率既然可以借助概率论推算出来(这确实如此),那么此种规则的抽奖举行若干次之后,就可以根据已抽出的中奖号码的分布情况,推测未来中奖号码的分布情况。有些被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斥为“假知识分子”的人,天天装模作样地为“广大彩民”进行预测。且看两段涵盖了常见“预测”基本套路的典型标本,见某报2001年5月15日第10版:

概率学专家××:近期各大区域分布疏密不均,14-32区出数相对较弱,另36区也应关注。近期选号偏重中心区域,应尽量考虑20-26区段。

彩票专家××:从九宫幸运号码图可见上两期的走势图,2宫近期出球偏少,特别是11和29号码,本期应是重点;5宫二期未出,本期也应重点关注;另斜线上的号码,前期出2个,上期出3个,在39期仍会有3-5个左右;2001年第39期按九宫定位法确定号码为……

注意这里“概率学专家”的推理逻辑,是认为在某一时期中奖号码会相对集中于某些号码区域;而“彩票专家”的推理逻辑,是认为某些区域中的号码前期已经开过,后面再开的概率就会减少,这看上去倒更具“概率学”色彩。

然而,上述推理和逻辑都是完全错误的。

那些所谓的“概率学专家”,如果真的学过哪怕最基础的概率论课程,就应该知道概率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独立随机事件”。所谓“独立随机事件”,是一系列这样的事件:其中任何一次事件发生的概率,都与此前各事件的结果无关。因此,对于独立随机事件,借助已发生事件的结果来推测后来事件的概率是不可能的。而彩票抽奖(无论是所谓“机选”还是“人选”)恰恰是最典型的独立随机事件,每一次抽奖时中奖号码出现的概率,都与以往各次抽奖的结果完全无关——除非抽奖时有舞弊行为。

其实参加博彩非常简单,闭着眼睛任意买即可。每次开奖,每一号码中奖的概率都是一样的。根本用不着费时间、费金钱去“研究”什么预测——这样做只会增加博彩成本。事实上早就有彩票从业人员告诫过“广大彩民”:电脑彩票中奖号码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中奖完全是巧合,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是不可能的。然而这样苦口婆心的告诫被淹没在无数关于如何预测幸运号码的喧嚣之中。

上面的结论,对于国内合法发行的两大彩票体系(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的所有品种,都是成立的。

越是不该买彩票的人却越热衷于买

彩票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经有了二十多年历史,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研究机构(至少是有这样的“番号”),比如北京大学中国公益彩票事业研究所、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彩票研究所等。这些机构发表的一些调查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某些总体情形。在我看来,国内的“彩票事业”正处在荒谬的状况中。

彩票的本质是赌博。国家发行彩票,之所以合法,是因为这是以国家公权力垄断经营的赌博。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辩护路径,当然只能从发行彩票所得收益的用途上去寻找。例如,发行福利彩票是为了“扶老、助残、济困、救孤”,发行体育彩票是为了支持体育事业。财政部2002年发布的《彩票发行与销售管理暂行规定》称:“彩票是国家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而特许专门机构垄断发行,供人们自愿选择和购买。”这就是说,你购买彩票,本质上就是对公益事业的捐助。只不过这种捐助会有“可能的回报”——中奖。

本来呢,谁更应该捐助公益事业?当然是社会上的高收入阶层,他们有能力也有义务更多地捐助公益事业。但是上述研究机构所发表的各种报告,一致指出国内彩票购买者的主体是中低收入阶层。有的报告还指出,彩票销售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反而比中部好;而东部发达地区的彩票,则主要是由来自西部和中部的打工者购买的。这些购买者收入本来就低,还要额外支出去博彩(捐助公益事业),不是有点“损不足以奉有余”了吗?至于那些有钱人,则很少购买彩票,他们如果想捐助公益事业,就直接参加慈善活动了。

根据目前的一般情况,低收入阶层同时也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阶层,所以更容易受到网上有害信息的误导。这些有害信息或是极力渲染某某人中大奖的奇迹,为低收入者描绘一夜暴富的梦境;或是将纯粹是赌博行为的博彩美化成“投资”,并引诱他们耗费时间和金钱去购买“研究材料”,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赌博成本。

目前国内的“彩民”人数,据估计已达一亿人左右,而最近三年国内彩票发行数额大幅增长(年增长20%—30%),这样下去,恐非社会之福。

来源:《科学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