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8 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向国家卫健委寄送举报信,举报爱尔眼科多家医院存在伪造诊断证明的行为以及宿迁科以康爱尔五官医院商业贿赂问题。艾芬了解到,某些国家部门或机构在招录时对视力有严格要求,针对近视手术矫正视力者需手术时间在 6 个月以上。而爱尔眼科为患者完成近视手术后,工作人员不填写诊断证明上的手术时间,将诊断证明和笔交给患者或家属,嘱咐其自行填写虚假手术时间以通过体检。

国家卫健委收到举报后对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等三省的 93 家爱尔眼科医院进行排查,发现江苏南京爱尔眼科医院、扬州爱尔眼科医院、安徽蚌埠爱尔眼科医院、湖北咸宁爱尔眼科医院 4 家医院涉嫌出具虚假诊断证明。一位三甲医院眼科主任表示,在公立医院病历和诊断证明会入档管理,信息通过机器打印,当天就诊当天开具,不可能出现爱尔眼科这样的情况。

艾芬提到,近两年有许多爱尔眼科内部员工向她反馈旗下多家医院长期存在出具虚假诊断证明的问题,并描述了具体方式。在向国家卫健委举报之前,她已向多个部门举报。此外,艾芬提供的 “借支季节性工资台账” excel 表格显示,宿迁科以康爱尔五官医院在 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共向转介人支付超 78 万元回扣,转介人主要为宿迁各地医疗系统员工和公职人员。国家卫健委回复称,2022 年宿迁市卫健委收到相关举报,联合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开展调查,并于 2023 年 4 月处理完毕,目前该医院已注销,涉案相关人员由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调查过程与结果

(一)三省排查情况

江苏、安徽、湖北三省分别会同军分区、征兵办、公安机关等,组织专家和监督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爱尔眼科医院公司下属的 93 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全面排查。此次排查力度之大,彰显了三省对医疗行业规范的高度重视。在排查过程中,发现江苏南京爱尔眼科医院、扬州爱尔眼科医院,安徽蚌埠爱尔眼科医院,湖北咸宁爱尔眼科医院等 4 家医院涉嫌出具虚假诊断证明。这一结果令人震惊,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爱尔眼科医院管理和医疗诚信的广泛质疑。

(二)具体问题查处

江苏省

宿迁科以康爱尔五官医院商业贿赂问题:2022 年宿迁市卫生健康委收到举报后,联合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开展调查,并于 2023 年 4 月处理完毕。目前该医疗机构已经注销,涉案相关人员已由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据了解,艾芬提供的 “借支季节性工资台账” 显示,该医院在 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共向转介人支付超 78 万元回扣,这些转介人主要为宿迁各地医疗系统员工和公职人员。

扬州爱尔眼科医院虚假证明问题:扬州市卫生健康委于 2024 年 4 月收到爱尔眼科医院出具虚假证明问题举报,根据存在的问题立案查处,已责令整改、警告并处罚款。国家卫健委再次对该院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查,未发现相关问题。

南通爱尔眼科医院核查情况:经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核查,未发现南通爱尔眼科医院涉嫌出具虚假诊断证明问题。

安徽省:2022 年 8 月,应征青年王彪因体检视力不达标,在蚌埠爱尔眼科医院行双眼全飞秒手术治疗。术后医院出具诊断证明书但未填写日期,患者自行将时间填写为 2021 年 12 月,顺利应征入伍。后患者因右眼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病”,经治疗无效死亡。其父亲举报后,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已针对医院存在的开具诊断证明书不规范问题,给予蚌埠爱尔眼科医院、当事医生作出警告、罚款,不良执业记分等行政处罚。

事件影响与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对爱尔眼科的影响

此次事件对爱尔眼科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作为中国第一家登陆 A 股的民营眼科医疗机构,有 “眼茅” 之称的爱尔眼科,一直以来在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多家医院被查出涉嫌出具虚假诊断证明以及商业贿赂问题,使得公众对爱尔眼科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在声誉受损的同时,爱尔眼科的业务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患者可能会对选择爱尔眼科进行治疗产生疑虑,导致就诊人数减少。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罚可能会影响爱尔眼科的业务拓展和新项目的开展。

面对此次事件,爱尔眼科可能面临一系列后续整改措施。首先,爱尔眼科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更加严格的病历和诊断证明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例如,可以借鉴公立医院的做法,将病历和诊断证明入档管理,通过机器打印相关信息,杜绝人为篡改的可能。其次,爱尔眼科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明确违规行为的严重后果。此外,爱尔眼科还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并向公众公开整改情况,以恢复公众对其的信任。

(二)对医疗行业的启示

此次事件为整个医疗行业敲响了警钟。首先,医疗行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内部财会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

医院应明确内部监督的主体、范围、程序、权责等,落实单位内部财会监督主体责任,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内控约束机制。

其次,医疗行业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医生应秉持职业道德,以患者为中心,避免出现违规行为。

在药品、耗材、设备采购等关键环节,要严格按照招标程序操作,确保价格透明,质量可靠。同时,患者在遇到医疗纠纷时,应理性维权。可以通过举报到卫健机关、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向法院起诉等法律途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