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东方居里夫人”。
被誉为“原子弹之母”,更有“第一颗原子弹助产士”的美誉。
她,胡适的学生。
袁世凯的孙子是她的丈夫,连小行星都用她名字命名。
他,“中国航天之父”,更有“火箭之王”之称,却曾为她婚礼屈身,拍摄微电影。
她,就是民国奇女子——吴健雄。
01
唯美的人生遗憾
1
奖项“遗忘”的小遗憾
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奖,人们自然会想到诺贝尔奖。
可世界欠吴健雄的不仅是一个诺贝尔奖,更是一份平等对待女性的公正。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1957年,吴健雄经过多次实验,证明了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设想——弱相互作用中的对称不守恒。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提出这个设想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可最重要的实验,却是吴健雄证明的。
吴健雄应该和他们共同获得诺贝尔奖。但当时,学术界只认可二人的理论,忽视了实验证明。吴健雄,自然被人忽略。
吴健雄本不喜欢出风头。
很多人为她未能成为诺贝尔奖得主而鸣不平,她却对此一笑置之。
她对诺贝尔奖的态度,似乎正体现了唐代诗圣杜甫“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的名句。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1975年,以色列人R.沃尔夫发起设立了沃尔夫奖,该奖以“为了人类的利益促进科学和艺术发展”为宗旨,吴健雄顺理成章成为该奖的第一位物理学奖得主。
可关于那次诺贝尔奖被忽略的原因,当事人无感,大家却众说纷纭。
很多人猜想,因为当时国际上对女子还有诸多歧视所造成的。这种想法,当然不无可能。
但还有两个特别的说法:
一般诺贝尔奖获奖者,必须要在那年2月1日以前被提名,而且提名时文章必须发表。
吴健雄的文章恰好发表于2月之后,因为时间限制不可能得奖。
另一个是诺贝尔奖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奖项的获奖人数不能超过3个。
倘若吴健雄与杨振宁、李政道分享该奖,那和她一道做实验的那位同伴也应获奖,人数就变成了“4”,显然不符合规矩。
就连杨振宁也曾说过,当年的获奖档案被公开,也许会揭开这个秘密。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罗伯特 卡帕说过,真相是最好的照片,最好的宣传。
但如今,真相如何,早已不再重要。
当年,吴健雄在英语都说不好的情况下,24岁从江南水乡来到美国,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尊重。
她作为一个外国人,参与了原子弹的研究,负责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最终促成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更是在1945年,直接促成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两颗原子弹,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当时报纸报道中这样写,在一个进行原子撞击科学研究的实验室中,一位娇小的中国女孩和美国一些最高水准的科学家并肩工作。
而吴健雄,最终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外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奖项。
她,也被世界顶尖科学家认可:上世纪世界一流顶尖女科学家。
这无疑,是另一种认可和成全。
2
年少倾慕的小遗憾
男子对女子的吸引力,除了容貌、体魄之外,最重要的是才华。
尤其是对一个也有才华的女子来说。
1912年,吴健雄出生于江苏太仓浏河镇的一个书香世家。
可父亲吴仲裔,却为其取了“健雄”这个颇为阳刚的名字。
她是家族的“健”字辈。
而族人也都是依次以“英雄豪杰”取名的。
所以,连这个乳名“薇薇”的女孩,父亲也为她取了“雄”字。
满心希望她——不让须眉,积健为雄。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1923年,11岁的吴健雄到离家50里的苏州第二女子师范读书。
这所学校当时非常有名,校长杨诲玉很有眼光,经常邀请知名学者来校演讲。
而这些学者中,留给吴健雄印象最深的,便是胡适。
其实,喜爱看书的吴健雄,早已在《新青年》等杂志上读过胡适文章,对胡适非常仰慕。
胡适来校演讲前,校长杨诲玉知道吴健雄文章写得好,又对胡适崇拜,便对她说:“健雄,你一向喜欢胡先生的思想,这一次就由你来把演讲记录写出来好了。”
吴健雄后来还记得,胡适那次演讲的题目是《摩登的妇女》,内容是讲妇女应如何在思想上走出旧的传统,当时有多令自己眼界大开!
作为铁杆粉丝的她,次日又追随到东吴大学,再次聆听胡适讲座,胡适的风度、神采、见解,令少年吴健雄“思绪澎湃,激动不已”。
吴健雄在中大读书时,与曹诚英十分投缘。曹诚英也对吴健雄很好,因为年纪大些,曹诚英常开玩笑说,她是吴健雄的“外婆”。
彼时,胡适和曹诚英是有一段地下情的,只是,还不太敢明目张胆,所以约会需要找个“电灯泡”,吴健雄便成了他们两人的“电灯泡”。
作为老师,胡适对吴健雄期许甚高,呵护备至。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一次,胡适外出旅游,看见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书信集,特地买下寄给她。
抗日战争时期,胡适临危受命,任驻美大使,而吴健雄正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两人通信和见面机会更多了一些。
每逢胡适从华盛顿来到美国西部,总要看看这位得意弟子;吴健雄也借暑假东游之机,探望自己的老师。
《吴健雄传》作者江才健认为:“学生对老师知识才情的敬佩,当然并不足以论定,吴健雄对她的适之老师,有着超乎师生之外的爱慕之情的……吴健雄的行止,虽然处处表现弟子之礼,不过以她当时的年纪和人生的经历,以及那时的社会风气,在吴健雄纯稚热烈的少女情怀中,无疑是有着一份爱慕之情的。”
这其实也不奇怪,吴健雄对偶像胡适难免爱慕,而胡适又对才女处处留情,有过韦莲司、曹诚英、罗维兹等多个情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胡适和吴健雄仅“发乎情,止乎礼”,没有陷入胡适和曹诚英那样实质的恋爱之中,且也仅限于吴健雄婚前。
02
唯一不穿旗袍的一天
1942年5月30日,吴健雄30岁生日的前一天,她和刚刚30岁的袁家骝,在加州理工院长密立根教授、同学钱学森等几个师友的见证下,在洛杉矶的帕沙迪纳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这是她唯一一次不着旗袍的日子,在她一生一次的婚礼上,她身穿一袭素白婚纱,站在身着白色西服的袁家骝身边,真真一对璧人。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这场看起来异常简单的婚礼,却个个都是重量级人物。
其中一个看起来似乎是来“打杂”的——当时也在加州理工求学的钱学森,后来更是被美国科学家认为,放在任何地方都值5个师。
正是他,为袁家骝和吴健雄的婚礼,拍摄了一段8毫米的小电影。
众所周知,那个年代基本都是家庭包办婚姻。
像徐志摩和张幼仪,鲁迅和卢安,孙中山和卢慕贞,张学良和于凤至……
进步青年们追求爱情自由,因而,有了太多的悲剧故事。
同为进步青年的吴健雄没有选择飞蛾扑火的爱情,而是选择了三观契合,可以细水长流的婚姻。
最终,袁世凯的孙子——高能物理学家袁家骝成为了她一生的伴侣。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毕淑敏说过,无论什么鞋,最重要的是合脚;不论什么样的姻缘,最美妙的是和谐。
而两人的婚姻便是最美妙的和谐。
1936年,她从上海出发,和林语堂等人坐船到美国加州的旧金山,她决定留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学习物理专业。
当时,吴健雄的同学,介绍她认识了也在学物理的中国留学生袁家骝。
袁家骝出身显赫,是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的公子。但袁克文是翩翩公子,有着一妻五妾。
袁家骝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妾生的,不得袁克文喜欢,随母亲生活。
幼时,袁家骝在河南安阳读书。
优秀刻苦的他,13岁到天津上南开中学,后入燕京大学攻读物理。在燕大校长司徒雷登的帮助下,袁家骝获得了奖学金得以赴美深造。
两人相识不久,袁家骝就充当向导,带吴健雄参观了伯克利分校的物理系。
学校里原子实验设备的完善和精良吸引了吴健雄,她决定留在这里。她与袁家骝成了同班同学,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也由此开始。
也许是因为第一次见面时留下的良好印象,有着外表出众,独特坚持,始终旗袍着身,且学习刻苦,在物理系享受着众星捧月般待遇的吴健雄,竟唯独对袁家骝上了心。
她的约会对象,只有他,好像也只能是他。
她的婚姻观里满满是认真、是执着,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纯然。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那时候,他们经常一起听课,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吃饭,还常常会就一个学术上的问题交流到深夜。
随着两人之间了解的增多,他们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对科学事业的热忱,并因此愈加惺惺相惜。
在师友真诚祝福下,他们终于在相识六年后,30岁大龄时,他们践行了多年以后的晚婚政策。
婚后,在洛杉矶南面的一个海滨,他们度过了一个温馨、浪漫的蜜月。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结婚后的吴健雄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物理研究,而丈夫袁家骝也甘愿为妻子的事业让步,自己承担了家中一切事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在那个几乎男子为天的年代,更是难能可贵。
后来他们的独子袁纬承出生了,袁家骝又承担起父亲的责任,自己照顾儿子长大,从不拖累妻子的事业。
同时,他也在发展自己的事业,在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测系统研究上卓有成就。只是,在妻子的光环下稍有逊色罢了。
家庭中,总有一个人更为辛苦一些,为了另一半,将家里能够打点的琐碎的事情都用心打点好。这个人,往往是需要付出更多的一个人。
但,无论是男,还是女,都是可以充当这个角色的。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袁家骝曾说:“夫妻如同一个机关,需要合作,婚前要有承诺,婚后要有责任。”
在美国大学退休后的两人,多次回到祖国,参加学术交流会,为国家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甚至,周恩来总理都亲自接见了吴健雄。
她一生俭朴至极,但为设立“吴仲裔奖学金”,却慷慨解囊,捐出近100万美元。为了家乡,她更是捐建了明德学校的紫薇楼。
凛凛风骨,一片丹心。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世人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吴健雄和袁家骝一起携手55年。
最终先后葬在他们捐建的南京明德学校教学楼旁紫薇树下。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两人共同长眠于深爱的祖国、挚爱的故园,生死相依。
03
积极的影响来自三个男人
吴健雄曾给胡适写信道:“几星期以前在整理旧物时,翻到我在西部做学生时您给我的信件,有一封是我刚从中国来到西部后不久时你给我的信。信中对我诱掖奖导,竭尽鼓励,使人铭感。所以我把它翻印出来特地寄奉,不知老师还记得否?我一生受我父亲和你的影响最大……”
吴父思想开明,提倡男女平等,创办了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对吴健雄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她的一生也有着最深远的影响。
儿童时代的吴健雄看了许多父亲的书,听着父亲亲手装配的矿石收音机,又进入了父亲创办并自任校长的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就读。
这所学校鼓励女孩子上学,除了教《论语》、《古文观止》,还教数学和注音符号。后来,从浏河小镇到上海、苏州去读书的女孩子有50人之多,这所学校功不可没。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吴健雄先后就读于太仓浏河小学、明德学校、苏州女子师范学校。
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决定到大学继续深造。
1929年,吴健雄以苏州女师第一名的成绩获准保送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迈出了人生中的重要一步。
在居里夫人的学生、物理学家施士元教授的精心指导下,1934年,吴健雄撰写了一篇题为《证明布拉格定律》的优秀毕业论文,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之后她受聘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不久,又进入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正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她一直努力,最终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而在老师胡适的影响下,她更是坚定了自己的奋斗方向,并且在1936年时,她登上“胡佛总统号”,前往大洋彼岸的加州大学伯克莱物理系进修。
在伯克莱,这个身着旗袍、面容妩媚、气质高雅又才华出众的女子,被物理所的同学和国际学舍的同学们深深仰慕着。
她在这儿,又有幸遇到对她影响颇大的第三个男人——她的丈夫袁家骝。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正是袁家骝对她的理解和支持,才让她在婚后可以全身心继续投入研究中,最终取得令世界都瞩目的成就。
如今,这个让世界瞩目的民国奇女子,已然不在。
但虽斯人已去,可对世界的影响,却将是久远的。
因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而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
她风云一生,璀璨斐然。
不但是被世界誉为“核物理女王”的中国女人。
也是第一位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长的女性科学家。
更是在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曼哈顿计划”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华人女科学家。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她这一生,实至名归。
请记得,她叫吴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