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眼了。

这是我公号文章后边,一个河南网友的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看见这种智障,就气不打一处来。吵了他一句,算完事。

没想到我们书香群的果壳,去求助AI了。具体来讲是ChatGPT。

不得不承认,ChatGPT真牛逼呀,甩我们这个河南网友五百条街呀。

果壳问了ChatGPT三个问题。

它的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

我觉得不能群内专享,得放出来,给大家共享(截图太长,为方便阅读,我只放出部分截图)

在此先感谢一下果壳。

果壳给ChatGPT的第一个问题:男人穿裙子和插队,有什么本质区别,从权利边界和道德边界(公序良俗)角度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hatGPT回复:

一、权利边界

1.男人穿裙子

·权利基础:男人穿裙子属于个体的自由选择权,涉及到个人的穿衣自由,这是现代自由主义框架下的基本权利。只要不违法或直接损害他人利益,这种行为完全在个人权利的边界内。

·他人影响:穿裙子的行为本身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或利益,属于个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权利边界的意义:他人的审美偏好或传统观念(如认为男人应穿裤子)不能构成限制该行为的正当理由,因为这些仅仅是文化偏见或习惯性规范。

2.插队

· 权利基础:插队直接涉及到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排队是一种基于先来后到原则的公共资源分配秩序(例如买票、候诊等)。插队破坏了这一秩序,对他人造成了显而易见的不公平,侵占了他人平等参与的权利。

·他人影响:插队行为强行占用资源,侵犯了其他排队者的合法利益,超越了个人权利的边界。

·权利边界的意义:插队超越了自身权利范围,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牺牲了他人的公平利益,构成了权利边界的侵害。

二、道德边界(公序良俗)

1.男人穿裙子

·传统观念与现实冲突:在一些文化背景中,男人穿裙子可能被认为不符合传统性别角色,但这些观念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而不是强制性道德义务。

·道德评判:现代道德框架(尤其是多元文化和个人主义)更倾向于尊重个人选择,强调不干涉原则。男人穿裙子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与道德善恶无直接关联。

·公序良俗的作用:尽管可能存在文化不适应性,但只要不在特定场合(如宗教仪式)违反礼仪,男人穿裙子不应被视为违反公序良俗。

2.插队

·道德评判:插队明显违反了基于公平和尊重他人的伦理规范,直接与道德中的互惠原则(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也应如何对待他人)相冲突。

·公序良俗的作用:插队破坏了公共场所的秩序感,对社会信任产生负面影响。它不仅违反了伦理规范,更有能对社会合作的基础造成伤害。

三、总结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质区别

1.权利性质:穿裙子是个人自由的行使,不干涉他人;插队则是对他人权利的侵占,超越了合理的权利边界。

2.道德影响:穿裙子可能引发文化适应性争议,但不构成道德问题;插队直接与社会伦理和秩序相违背,是一种明显的非道德行为。

3、社会影响:穿裙子更多是一种个人选择。影响范围局限于文化与观念层面;插队对公共秩序和社会信任的破坏是实质性的。

附注

这一分析基于现代法律和伦理学框架,强调权利与责任的平衡。如果将讨论放到特定文化背景下(例如保守社会),结果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但现代自由社会的价值观倾向于支持个体自由而谴责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

果壳给ChatGPT的第二个问题:警察可以喝斥男人穿裙子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hatGPT回复:

一、法律权力的边界

1.穿裙子是否合法

·穿裙子的合法性:男人穿裙子并不违反法律,属于个人的服装选择权。这是基于宪法或法律保障的个体自由(如言论自由、行为自由)的一部分。

·警察的职责:警察的权力在于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他们只能在公民行为违法或威胁公共安全的情况下干预。因此,如果穿裙子没有直接引发违法或公共安全问题,警察没有权力进行喝斥。

2.警察行为的合法性

·如果警察喝斥男人穿裙子,只是出于个人偏见或文化观念,而非法律依据,这属于权力滥用,甚至可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

·在法治国家,警察必须依据法律执法,而不能以个人价值观评判他人的行为。

二、社会规范的角度

1.公序良俗的适用

·穿裙子与公序良俗:虽然穿裙子可能与某些传统观念或文化期待不符,但它并不构成对公共秩序的破坏。

·警察的职责范围:公序良俗更多是社会规范,而非法律规范。警察不应以“公序良俗”为由干涉不违法的个人选择。

2.社会观念与偏见

·在一些文化中,男人穿裙子可能会被认为“不合常规”,引发争议。但这是社会观念的问题,不应上升到执法层面。

·如果警察因个人偏见喝斥穿裙子的行为,实际上可能助长社会对非主流选择的歧视,与警察维护公平和公正的职责相悖。

三、喝斥的可能例外情况

1.特殊场合的规定

·如果在某些特定场合(例如宗教仪式、正式会议、军事场所等)有明确的着装要求,而男人穿裙子违反了这些要求,警察可以依据相关规定提醒或干预,但必须基于合理规则,而非个人价值观。

2.公共秩序和安全考量

如果男人穿裙子的行为(如过于暴露或激进的表现方式)引发了实际的公共秩序问题(例如骚乱或危险),警察可以以维护秩序为由进行干预。但这不是因为“穿裙子”本身,而是因为具体的秩序风险。

四、道德与权力的界限

即使在一些传统观念较强的社会,警察的权力也不应被滥用于宣扬道德或文化标准。警察的职责在于执法和保护公民权利,而非宣扬或强迫社会观念。如果警察因为个人观念喝斥穿裙子的行为,可能会:

·损害公信力,使公民对警察的公平性产生质疑;

·侵犯个人自由,引发对权力边界的争议。

五、结论

警察无权喝斥男人穿裙子,除非有明确的法律或合理的规则依据。这样的喝斥如果发生,更多反映了个人偏见或文化传统的束缚,而非合法的执法行为。现代法治社会应倡导对个体选择的包容,而不是以权力干涉非违法行为。

果壳给ChatGPT的第三问:为什么中国社会警察喝斥男人穿裙子,会被网络上的键盘侠赞扬,这是什么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回复:

一、文化与社会背景

1.性别刻板印象根深蒂固

·传统性别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的着装和行为常被赋予明确的社会角色,男人应阳刚、女人应阴柔。男人穿裙子被一些人视为“违反常规”或“有伤风化”。

·社会容忍度较低:相比多元文化社会,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接受度较低。一些人对穿裙子的男人会产生嘲讽甚至敌视心理。

2.公序良俗的模糊界限

·虽然男人穿裙子不违法,但在部分人眼中,这可能被视为“挑战公序良俗”。喝斥这一行为容易被理解为捍卫传统价值,因而被赞扬。

二、键盘侠心理与行为动机

1.道德优越感

·宣泄偏见:网络上的键盘侠可能出于内心的传统观念,认为“男人不该穿裙子”。警察的喝斥行为迎合了他们的偏见,让他们找到一种支持传统道德的优越感。

·集体共鸣:键盘侠通过评论支持这种行为,实际上在强化“捍卫正义”的自我认知,获得心理满足。

2.从众心理

·群体压力:在网络环境中,个体容易受舆论导向影响。即使部分人未必完全认同警察的行为,但看到大多数评论赞扬,就倾向于附和。

·情绪宣泄:键盘侠往往会利用网络作为发泄情绪的平台,选择支持“主流价值观”的立场,表面上显得理直气壮,实际上是一种低成本的表达方式。

3.对权力的崇拜

警察作为执法者,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权威”的代表。一些键盘侠会无条件地支持权威行为,尤其是当权力行为与他们自身的价值观一致时。

三、社会秩序的误解

1.将多样性视为威胁

·对不确定性的恐惧:社会上部分人认为,男人穿裙子等行为是对传统性别规范的挑战,可能导致社会失序。这种认知误解使他们更倾向支持警察喝斥的行为,以“维护秩序”为理由对抗不熟悉的多样性。

·对“过度自由”的警惕:一些人认为过多的个人自由可能导致“混乱”,他们支持警察的干预,实际上是出于对现有秩序的维护心理。

2.混淆法律与道德

·一些人错误地将“符合传统观念”与“合法性”划等号。认为警察喝斥男人穿裙子不仅是道德义务,甚至是一种执法行为,从而给予赞扬。

四、网络环境的放大效应

1.网络偏见的放大

算法推波助澜:网络平台的推荐算法会放大极端观点,键盘侠的言论可能迅速获得曝光,进一步吸引同类观点的用户。

·匿名性增强攻击性:网络匿名性让键盘侠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歧视性言论,而不需承担直接后果。

2.群体极化

·在网络讨论中,具有相似观点的人容易聚集并强化彼此的看法,形成一种“群体极化”现象。即使起初的观点较温和,也可能在群体讨论中走向极端。

五、这种行为反映了什么?

1.社会价值观的二元化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警察喝斥男人穿裙子受到赞扬,反映了一部分人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固守与对现代多元文化的不适应。

·文化认同的焦虑:部分人对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持怀疑态度,认为接受这些行为等同于“背弃传统”。

2.对权力的依赖与认同

·权威迷信:部分人对权力具有天然的崇拜倾向,认为警察的任何行为都有“正义性”,即使这种行为明显缺乏法律依据。

·社会责任的转嫁:键盘侠倾向于将“维护社会价值观”的责任完全推给权威机构,而不是通过理性讨论和包容的方式去解决文化冲突。

3.社会讨论空间的缺失

·缺乏多元化讨论的公共空间,使得部分群体通过网络表达不满,形成以偏概全的舆论环境。这种环境不仅加剧了歧视,还抑制了对社会多样性的包容。

六、结论

警察喝斥男人穿裙子被键盘侠赞扬,反映了性别刻板印象、权威迷信以及网络环境放大偏见的综合影响。这是一种以“捍卫秩序”为名的行为,实质上是对多样性和个人自由的不尊重。

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

1.提高公众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认识;

2.通过教育和舆论引导,减少对传统观念的僵化依赖;

3.在网络空间中加强对多元化价值的包容性讨论,引导社会逐步接受不同文化和行为的存在。

我最后补充一句:很恐惧,ChatGPT这种玩艺儿,已远超中国一般的人脑。还天行健。

天行傻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