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乡愁》之167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人!有钱,说话有底气。有钱,处世才硬气。
这年头,钱比人重要,利比情诱人!多少人,只看黄金,不看真心;多少人,只谈交易,不重仁义;多少人,只重利益,不讲情义。
人们经常说“谈钱伤感情”,但,没有钱,你拿什么维持你的亲情?没有钱,你拿什么稳固你的爱情?没有钱,你拿什么联络你的友情?
人穷三分冷,心穷七分苦!
人,只有穷过一次,才懂得人情冷暖,才知道谁对你真心、谁对你假意。肯借钱给你的屈指可数,肯拉你一把的寥寥无几。即使生活低到尘埃里,也要开出含情脉脉的花!
在生产队的那些年,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机,看不到报纸,农村里没有任何获取外界信息的办法。
有一天,看有些人在巷子里忙活,还牵到屋里一根细线,问妈妈在干什么?
妈妈高兴地说:“生产队组织给社员安装小喇叭,以后可以听到广播了。”
不久,妈妈拿回来一个纸喇叭,自己踩着东西,将纸喇叭接到了里间门上面的线头上,还将一根细铁丝连接到地面上,说:“以后,要是纸喇叭声音小了,可以在铁丝下浇点水,说是声音就会变大。”
听妈妈说,我们买的这个纸喇叭是比较便宜的,大概一两元钱,周围是黑色的纸,里面有个圆圆的铁芯,是最便宜的喇叭了。
还有一种喇叭质量比较好,纸喇叭外面有个铁架,价格也稍微高点,当时大概是5元钱一个。
忽然,头顶上就传来一个清晰的播音员的声音。
妈妈激动地说:“广播来了,抓紧听吧。”
那阵子,几乎家家大人、孩子都坐在屋里听广播。
听着那个小喇叭里能传出来清晰的声音,大家感觉稀罕得很!
很多外界的事情,就从这些小喇叭里传到了所有偏僻的乡村。
每次社员们再出工,就很少再有时间扯家长里短的事情。
妇女们在讨论着从广播里听到的内容,羡慕着外面的世界。男人们也议论着,原来外面的世界那么大……
那几年,每天听小喇叭成了社员们的一大乐趣,也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国内国外的大事,也在坊间被不断流传、议论着。
闭塞了多年的社员们,开始了对外界的了解。
以后,大队里或者生产队再召开什么会议,大家也愿意参加了。
以前开集体大会时,发言的人都是拿着个铁皮喇叭发言。
忽然有一天,队里召集在张家大店里开全大队的社员会,而且会场那里还响起了美妙的歌声。
孩子们感觉很神奇,跑到会场才发现,原来在张家大店的房顶上,架着一个很大的大喇叭,歌声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孩子们都很好奇:“喇叭里传出来这么大的声音,咋没看见哪个人举着喇叭喊啊!”
后来,我看到大喇叭上有电线,顺着电线看过去,才发现电线连接到人群的最前面,那里摆着两张桌子,还有人在说话。
那时,我才明白是有人在前面的桌子那里说话,声音就从大喇叭里传出来了。
当时,和我一样傻帽的孩子有很多,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开会时用大喇叭和扩音器。
上一年级时,才接触到收音机。
有天上学时,妈妈交代我:“家里没钱买洋火(火柴)了,你放学后到元造户你爸爸的学校里,找他拿点钱吧。”
妈妈说的元造户,是邻县的一个乡镇,爸爸当时在那里教书。
再早的时候,爸爸教书的地方远,也是那几年才调到元造户的。
那个乡镇,距离我们老家只有8里地,爸爸回来也方便。
放学后,我喊了个同学做伴,两个毛孩子就走着路,打听着去了。
等到了那所学校,爸爸在和几个男老师在打牌,看见我来了很高兴,说:“儿子,你把旁边那收音机先关了。太吵了,都听不见你说啥。”
我转过身去,才发现旁边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小箱子似的收音机,上面有两个旋钮。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收音机,也不知道那个旋钮是关声音的。就尝试着扭动了一个旋钮,“咔哒”一声,还真关上了收音机。
那一刻,感觉很开心:我知道怎么关收音机了。
后来,农村里逐渐也有了那种大个的木匣子的收音机,一村人都稀罕得不得了。
老人们更是每天抱着木匣子,听里面的戏剧。所以,大家就称这种收音机为“戏匣子”。
后来,收音机的个头越来越小,那种“戏匣子”才逐渐淘汰了。
只有偶尔的老人们,还会每天将耳朵贴在“戏匣子”上,脑袋还随着锣鼓点的节奏在摇晃着。
再后来,有录音机了,年轻人就再也不喜欢收音机了,每天都守在录音机前听当时的流行歌曲。
一盘磁带听了无数遍后,就拿去城里去翻录其他的歌曲磁带。
当时,花2元钱可以翻录一盒磁带。
很多年轻人买不起正版磁带,就专门买盗版磁带,听腻了就再去翻录。
再后来,大个的双卡录音机被越来越小巧地随身听代替了。
再以后,有了MP3,有了手机,录音机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若干年后,当看到读一年级的孩子们,戴着瓶底厚的眼镜,“噼里啪啦”地玩游戏比大人还熟练,已经学会上QQ聊天,再后来就是直接玩微信了……
就不禁想起了当年,我8岁后才学会关收音机的情形。
无数年后,再看到当年的一些老照片,就感到一种熟悉和幸福感,就不禁会回忆起童年时代……
那些熟悉的画面,是我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历的历史变革。
当时,拍摄者随意的街边记录,却成为定格那些年的美好回忆。
其实,那时的人们容易满足,过着简单的生活,幸福指数极高。(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