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今天,有时候老实人似乎总是默默吃哑巴亏的那个。明明多说两句就可以省下的钱,争取到的资格,却总因为“素质有待降低”而错过。痛,太痛了!而在美国,有时候,学会耍点小聪明,别太把“规矩”的束缚当真,能名正言顺薅到手的羊毛,还真不少!今天,学霸君就来带大家盘点下那些年,留学生因为太老实吃过的亏,以及一些合理的动动“歪脑筋”的方式。

From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微信号:testdaily

谁还在认真看Reading?

一打开canvas这周的Module,小A就傻了:这本厚厚的学术著作看20章,那里一份PhD水准的论文得看完写Reflection,还有3个十来分钟到一小时不等的podcast要听。

看一眼ddl,好的,明天还要课上讨论。

Reflection里要至少三句材料里的quotation,还有体现作者的想法;至于上课讨论,本就口语不太好的小A如果没看reading更是雪上加霜,到时候只能啊吧啊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A盘了盘手上除了上课之外,为数不多的几个小时空余,赶紧开始狂看reading。如果一分钟看一页的话,应该能在晚饭点前看得差不多......

5分钟过去了,小A还在看同一页。

10分钟过去了,小A还在看同一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啥!啊!明明大部分的词还看得懂,连起来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说啥。

就连小A以为自己看懂了的部分,朋友路过问了句,“你的reading是讲什么的”,小A试图解释,可是就连用中文都说不顺溜作者的观点,更别说英文了。

时间很快到了饭点,小A的肚子开始咕咕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说听到podcast的部分了,手头的第一份reading看了一半都不到。

缺少卡路里的身体开始给思考减速,更是一点都看不进去。小A试图从podcast入手,开了2倍速试图提高效率,可是听到一半就迷失在了叽里咕噜的语速里。

就这样,小A坐在图书馆,从中午看到下午,从下午看到晚上。凌晨两点,图书馆大叔一层层吆喝着把小A赶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房里的小A坐回书桌前接着看,昏头昏脑地写着Reflection。这时候,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了。

第二天上课,通宵了的小A大脑中只闪着零星的reading里的关键词,其他都是一团浆糊。

同时,小A隐约听到身边的美国同学讨论着,

“Hey, have you done the reading last night?”

“What reading? Wait, that hundred pages thing? That’s insan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好,大家都没看,小A欣慰地想。

可是,一旦教授开始宣布讨论,那个明明说着没看reading的美国同学,突然开始口若悬河地发表见解,而且讲的貌似和reading都是关系不大的东西。”This might be unrelated, but……”

小A目瞪口呆地看着频频点头微笑的教授,知道这下对方的participation一定又是A了,而自己的吞吐发言估计最多只有个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解

当教授给你布置几百页的reading时,就一定代表着每一页你都得一个字一个字熟读并背诵吗?

当然不是!有时候,布置的阅读量越大,就越考验同学们的略读和总结能力,以及,灵活使用一些“道具”的能力。

而且,看reading的目的是更多结果导向的,而不是过程导向。只要你能上课发言说出独特观点,以及丝滑将Reading融入reflection当中,谁管你是不是老老实实把所有布置的reading都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比起从头到尾认真通读reading,只要能把材料内容总结出三四个精炼的点,并且可以进行展开,结合这个单元/课程的主题,或者现实情况,能聊能侃,其实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是大佬或者有能力的同学,能全部看完reading自然是最好的,素材语料的积累,都不是走捷径能比的。但是,总有那么几个时刻,是得灵活变通的嘛。

至于“道具”方面......我给大家推荐几个亲测好用的一键加速reading的神器,最重要的是,它们都免费!免费!免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ileGP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hatGPT文献阅读特供版,把reading文件的pdf上传,就能生成论文总结,然后如果大家还有什么详细想要了解的问题,直接问就可以了!

Resoom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文章不是pdf形式,或者只想快速了解一部分文章的内容,可以试试Resoomer。把想要快速看完的部分复制粘贴进对话框里,就可以生成快速summary,而且选择想要总结成大概多少字!

Speechif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是看reading容易走神,更适合听着学的话,快来下载Speechify!虽然高级会员要收费,但是白嫖免费版的也够差不多够用了。

创建账号后,基本功能包括朗读大部分网页/论文的内容,氪金后还可以调节速度或者选择不同的声音。

在路上、作杂务、睡前都可以听论文,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看不完reading了!

嘲笑大妈,理解大妈,成为大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小B和其他不少大学生一样,有点鄙视一类“大妈行为”:平时脾气火爆,整体摆着臭脸,好像全世界都惹了ta一样:稍微觉得自己吃点亏就死缠烂打,撒泼耍赖,不要个说法不挪窝。

但是,在经历和学校部分administration反复拉扯,以及生活方面鸡零狗碎的杂事折磨之后,小B发现,原来是自己不懂得欣赏“大妈”的生活哲学。

比如,小B大二时为了拓展自己的兴趣,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办了个乒乓球社。但是社团建立的繁琐程度,远远超出了小B的想象:要参加对应的training,要填写无穷无尽的表格,要找指导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麻烦的是,学校负责这方面的部门回邮件速度奇慢无比,给小B设置DDL的时间又非常紧张。每当小B发现学校邮件写得不清不楚,回信问的时候,永远都是自动回复:不好意思,这段时间我正在休假哦!

学校之外,生活方面也不给小B省心。小B在Shein上买的几件衣服,本来一周内就该到了,寄来寄去,物流彻底没了声音。进去物流进度查询一看,只说是碰到了error,更新永远停在了前一周的某天晚上。

物流公司根本没开通电话服务,Shein官网的chatbot说来说去都是车轱辘话。小B感觉自己的耐心快要燃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解

每当这种窒息时刻,小B才发现,有时候,适当地成为一个“泼妇”,才能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

比如和学校部门拉扯,在屡次邮件沟通无效后,小B直接打通了前台的电话,并且强调现在就要听到答案,不然赶不上他们自己给的ddl。

如果给的是模糊其词的回答,小B就会刨根问底:这份文件到底什么时候要?签名是电子版还是手写版?这两张表格是都要交还是二选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碰到需要对方完成的步骤,在等了一段时间没回复后,小B索性亲自赶去学校办公室,盯着他们前台一步一步操作完了,才罢休。

至于快递,小B终于受够了和AI无穷无尽的对话。电话投诉渠道既然不开,小B就编辑了一份短信/邮件模板,冷冰冰地给了物流信息,以及东西还没收到的失望,最后要求退款。

然后小B就每天用同一个模板骚扰客服的电话和邮箱,还在官网上反复发起退款要求。终于,在持续不断的骚扰一周内,小B就收到了退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自己厌恶的那些“大妈”,是不是也被这样逼出来的呢?小B想。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小C,从小是个大家眼里的乖孩子。能不给大家制造麻烦是小C的第一行动准则,自己委屈点没事。

这样的小C也常常被长辈夸“懂事”,很会看大家脸色,别人脸色一沉,就会自己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然后更加努力地摆出努力学习讨好别人,甚至言听计从的态度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有时不得不做出点小牺牲,小到放弃自己喜欢吃的美食,大到小组讨论一有矛盾就主动揽责任,结果自己拿了最低分,小C总以为因为自己“懂事”,身边人会因此更喜欢自己一点。

然而来美国之后,小C却发现,“懂事”的魔法失效了。

别人拿到手的paper,一看,这么长!迅速要了个extension后,教授也同意得爽快。

而小C,为了“不给教授制造麻烦”,在身体不太舒服的情况下撑着写完的paper,却被教授评价“Spend more time with your argumen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校友networking,小C每次怕麻烦人家,打完招呼之后就默默在对方朋友圈潜水,直到看到其他同学顺利地和人家要了内推资格,拿下了小C的梦中情实习;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小C终于意识到,其实自己不是喜欢做“懂事的孩子”,而是”懂事“被赞扬后的那种自我感动。

可是,在人人都为了自己争夺有限资源的美国,这样的“懂事”不但无人在意,有时还让小C吃了很多哑巴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解

事情的变化在小C这学期新上了一门电影制作课开始。小C是art专业,但这节课被列为communication部门的课程。

虽然小C拿不到专业学分,但是对这位以关心学生著称的大天使教授喜欢得不行,当然愿意心甘情愿上TA的课!

一来二去,小C和教授也混熟了。当教授了解到小C是艺术专业后,立马提了一嘴,“快去和art department发个邮件,我记得我这门课也能算art的学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C犹豫着问出了心里的想法,“…可,可是,我查过art department的学分要求,他们没说可以换啊…?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他们?”

教授一愣,似乎没想到小C能提出这样的问题,随机满不在乎地一笑,“问一问总没关系吧!万一呢,这可是3个学分!”

“The worst thing they can say is n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一直记在小C心里。是啊,大不了就是被拒了嘛,但万一成了,不是心想事成吗?再说了,就算自己再“懂事”,不去问,别人根本也不回get你的“好意”。

于是,抱着“It doesn’t hurt to ask”的全新心态,小C拿到了工资可观的TA兼职,超大笔的research funding,甚至一些和自己喜欢同一个漫画家的超酷帅哥美女——都是因为自己率先问出了第一个问题,没有就此止步!

小C现在想,要是害怕“麻烦人家”,这些好登西,不白白错过了?

学会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D和小C有着类似的烦恼。在美国大学的社交圈还没成型前,小D总是会收到大大小小的邀约——火锅局酒局饭局,才认识的课友说要一起去演唱会,同时,马上到来的竞赛又有人找小D组队……

每个机会都像是闪闪发光的钥匙,小D不知道它又会给自己解锁什么奇妙的经历。微醺后的浪漫邂逅?打入美国同学社交圈?拿下“简历必杀技”大赛金奖?这些都有可能发生啊!

于是,小D老实地遵循无数过来人的指点“多试试”,尽可能地把每件事情都说“yes”,想象着它们带给自己的感觉会有多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因为精力有限,小D每个事都干得兴致缺缺。火锅局上大家都在聊无聊的八卦,酒后各分散;演唱会又吵又无聊,小D看了一半就想溜走;竞赛队友拉得不行,小D不得不花本就寥寥无几的赶due时间教猪队友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一段时间下来,小D感觉自己似乎每天都很累,忙100件事情,但又感觉啥也没干成。更麻烦的是,因为已经深深卷入其中,小D每次想“从今天开始了断!”的时候,总要找好久好久的理由。

正解

小D第一次说no,是在被猪队友消息连环杀烦到不行,调整了措辞之后,尽量客气地表达了自己不想组队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惴惴不安等了半天对方回复后,小D发现也就是风轻云淡一句,“哦,其实我也觉得我不太行,没事,不打扰了。”

小D拿着手机,不敢相信接下来本该给队友“开小灶”的烦躁下午,就这样空了出来,有时间看书、赶作业、打游戏……

试过一次之后,小D继续尝试着小心翼翼拒绝掉一些不想参与的东西,但几乎每次都发现不管自己处心积虑打多少字,对方都像是根本不care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即使看似精力无比旺盛,被小D视为“吾辈楷模”的美国同学,也常常会说,“I don’t think I can make it”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也不需要理由。

说“no”只有一次和无数次。多尝试是没错的,但一开始试几次之后,就可以适当地取舍,把更多的时间省下来,花到自己真正享受的事情上。

Fake nice,你值得拥有

刚来美国的时候,老实人小E觉得,大家也太热情了吧!

虽然自己说话磕磕巴巴,但small talk的时候不管说什么,其他同学都会看着你无比赞同地点头,在适当的地方发出爆笑,甚至吹口哨,鼓掌,亲昵地分享自己的一些自己的类似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如此,小E天真地想,谁说在美国交不到朋友?人家要是对你无感,会这么捧场嘛?

于是,小E在和一个白女聊到她家狗狗的时候,对方快乐又夸张地说,”You are definitely welcome to my house to see her one day!”小E觉得这就是进一步关系的信号了,立刻说,“I’d love to! When?”

对方愣了愣,笑容显得有点僵了,但没心眼的小E怎么会注意呢?白女说可以交换电话号码,这样可以let小E know,小E也照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小E天天等着女孩给他发消息说,今天我有空,你要来看看狗狗吗?但加上之后杳无音信,除了每次在课上见到白女时,对方无事发生地朝他笑,仿佛他们已经是认识了十几年的老朋友一样。小E有些着急,但又不好逼人家。

后来,小E尝试着发消息去问女孩什么时候可以去她家,但每次女孩总有充足的借口表示她没空。一根筋儿的小E还是坚持着问,结果后面女孩彻底不回他了。

最后,小E发现,课上也不见了那个女孩的影子。一问,得,人家觉得这门课压力太大直接drop了,小E最后一线希望也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解

又被这样“钓”了好几次后,小E才发现,美国人的fake nice,有时确实以假乱真。

你们可以是第一次见面,但对方照样把你夸得亲妈都不认识。教授会对你的论文发出让你飘飘然的赞赏,但最终你还是拿不了A。

痛彻心扉的领悟后,小E也从屠龙少年变成恶龙。小E现在也会大夸特夸根本不认识的人的衣着,和教授像亲人一样拉拉家常,虽然知道一天结束,大家都会各自缩回自己的角落,互不打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这样,还不如做个社交“海王”,人前笑脸相待,人后默默退场。

让留学生不要“太老实”,不是让大家去挑战一些规则的极限,而是填补信息差。要知道,因为“老实”被迫让出来的种种好处,都会被更“油”的人拿到手。

因此,该灵活的时候还得灵活,有时悄悄抄个近道,可能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学们因为太老实在留学生活里吃过亏吗?有哪些时候是可以耍点小聪明和小脾气的?欢迎评论区分享!

本文系授权发布, From TD北美留学进化论,微信号:testdaily,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