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9日,以“共促能源转型,助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民航绿色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主办,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能源基金会支持。来自民航局相关司局、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国内主要航空公司、保障企业、科研院校、航空制造企业、金融和服务企业以及国际相关企业、研究机构等240余家单位的4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聚一堂,通过主旨演讲、专业研讨、圆桌对话等多种形式,围绕民航“十四五”绿色发展、SAF政策与实践、民航减污降碳、全球民航减排形势与展望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这也正是大会举办的题中之义,为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推进民航绿色发展搭建平台、汇聚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8日至9日,以“共促能源转型,助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民航绿色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绿色发展 引领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近年来,中国民航围绕绿色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22年初,民航局印发了中国民航历史上首个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2023年3月,民航局在原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调整成立民航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今年9月,可持续航空燃料(以下简称“SAF”)应用试点工作启动,国航、东航、南航从北京大兴、成都双流、郑州新郑、宁波栎社机场起飞的12个航班加注SAF。在各方努力下,民航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降碳能力不断提升,清洁能源消费稳步增加,运行效率持续提升,终端设备电动化转型扎实推进,污染防控不断深入。

本届大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民航绿色发展面临的形势展开讨论,为民航绿色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穆阳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民航“十四五”绿色发展的成效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形势、重点工作。他表示,未来五年我国将进入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决战期,民航绿色转型也将进入压力叠加期,要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锚定2035年航空运输强国建设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开放包容,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种资源,注重当前长远相结合,坚持算总体账、长远账,坚定技术先进化、设施智慧化、机制市场化、能源低碳化方向,努力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航空碳市场建设、空管运行效率提升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面推进民航绿色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认为,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愿景过程中,要注重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制度建设。对内增强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民航绿色发展的同时,也要对外增强国际竞争力,形成普适、先进的民航减污降碳经验、标准,提升在国际民航业界的话语权。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院长于剑表示,未来,民航业的绿色标准将贯穿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要素,民航领域的政策支撑需要基础科学和工程的跨界联合研究支持,民航绿色发展需要多方协同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届大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民航绿色发展面临的形势展开讨论,为民航绿色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航空燃料 绿色转型

SAF是“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的缩写,意为可持续航空燃料。它以可再生资源或废弃物为原料制成的航空燃料,全生命周期减排效果显著,能够与现有航空器和民航基础设施良好兼容,并具有涉及领域广、产业链条长,高技术属性突出等特点。民航业约99%的碳排放来自航空飞行活动的航油消耗,控制减少航油消耗、积极推动航油脱碳是民航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攻方向。在传统技术和管理手段减排潜力有限的情况下,发展SAF是当前民航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全面实现绿色转型的现实路径,也是未来民航增强发展后劲、赢得发展主动的战略手段。

本届大会上,与会嘉宾围绕SAF相关政策与行业实践展开热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华林围绕重大需求与发展趋势、工艺路线与实施方案、工作基础与研发进展等方面,对生物质航油作了全面介绍。他表示,生物质航油的制造,将农业工业化、工业高质化,同时与石油化工行业结合,通过技术创新改变生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赵勇强认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需求给生物质带来新的契机,未来供给侧的新能源特别是风电光伏,与需求侧氢和氢基燃料可以实现协同耦合发展,全方位供给生产低成本的电力、低成本的绿氢,通过化工行业的耦合发展满足终端各种需求,包括绿色航空运输对绿色低碳的需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Stock、IATA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部气候政策副总监黄越等对当前SAF的国际政策形势作了分析介绍。

针对如何推动SAF更好发展,不少与会代表发表了看法。民航二所SAF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智渊表示,SAF的发展要关注其安全性、可持续性与经济性,通过各方协同攻关,推动解决原料收集难、成本高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问题。国泰航空气候行动总监邢子恒认为,气候变暖将造成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更加频繁等,影响飞机运行安全,造成航空公司经济损失,因此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航空公司要“报团取暖”,在政策、技术、采购、投资、商务等方面展开探索,产业上下游共同合作推动SAF发展。波音中国可持续发展负责人徐瑾瑾认为,推动SAF发展,需要着力在支持性政策,航空公司、飞机、航业协会、石化企业和检测机构等各方间的行业合作,创新与技术进步,标准协同以及其他市场措施等方面开展工作。石科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加氢工艺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葛泮珠围绕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生产可持续燃料技术进展作了分享。四川天舟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陈宇,山东海科化工营销总监吕亮亮,中航油集团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张蒙,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龚慧明,海新能科国际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耀光,石化联合会特种油品专委会副主任冀星等与会代表也分别围绕SAF发展作了交流发言。

相关企业代表在会上分享了SAF应用的经验与未来规划。中航油集团安全总监张宇尘表示,当前,我国发展可持续燃料的条件虽不断成熟,但要实现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应用,还面临产能供给稳定性不足、生产和使用成本过高、保障模式需要创新、配套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方面难点痛点,中航油将有序开展应用试点,重点开展创新模式保障、布局供应网络、壮大产业联盟等方面工作。中国商飞上飞院燃油防火部部长张斌介绍,中国商飞将积极推进常态化加注SAF、SAF加注航线试点运营、低成本新工艺、100%SAF装机验证研究、相关适航认证标准化研究等方面工作。空客中国可持续发展负责人任洁琼表示,空客希望扮演催化剂的角色,在行业内推动SAF上下游的发展,一方面在飞机的生产交付中大量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推进相关发动机研发工作,另一方面与政策制定者、SAF生产商、航空公司形成不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产业发展。北京海国投集团总经理兼北京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志伟表示,SAF是一条极具成长潜力的新赛道,作为生产企业将注重创新研发、原料供给、管理等方面工作,探索SAF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发展,构建生物能源自主原料供应体系,同时积极参与试点示范项目,加强与产业各方协同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届大会上,与会各方代表围绕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民航减污降碳展开讨论

减污降碳 协同创新

当前,全球脱碳进程进入加速期,各国围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标准和产品装备的博弈更加激烈,强化绿色复苏,提升中长期减排力度成为重塑国际竞争格局的着力点。本届大会上,与会各方代表围绕民航减污降碳展开讨论。

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副所长张国宁表示,一方面,要通过做好机场选址规划、机场周边区域城市建设合理规划、源头管控等减少产生新的污染,另一方面,对于已出现的污染问题,要通过落实主体责任、综合治理等加强整改。

多位专家在会上介绍了民航减污降碳的新形势、新技术、新成果。全球航空咨询公司IBA亚太区总经理姜晓明介绍了中国及全球航空碳排放当前面临的形势。国资委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处副处长戚悦对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与企业社会价值评估作了介绍。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机场数字化产品事业部产品总监、高级工程师浦黎介绍了数字机场、机场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等数智技术在民航减排中的应用,以及电子凭证、安检人脸识别、登机人脸识别等无纸化出行的相关技术成果。此外,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国别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任以锋,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委会秘书长翁云宣,中国民航大学教授陈达围绕全降解壳基生物新材料、生物降解塑料应用等方面作了分享。

多家民航单位也交流了减污降碳的探索经验。民航局空管局战略规划部副部长刘芳子介绍,提升空中交通运行效率是节能减排的重大潜力领域,近年来,空管局采取了优化民航空域环境、提升管制运行效率、推广绿色低碳技术等多方面举措,下一步还将构建管理体系,完善机制保障和制度规范,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引导,加强监测和考核力度;持续提质增效,推进空域优化和动态灵活使用,推动飞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升气象精准及时预报能力;推广低碳技术;加强协同合作,加强与航空公司、机场等协同决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低碳研究,参与国内外航空绿色发展交流合作。上海机场集团规建部副部长陈超寅介绍,上海两场积极探索建设了全国首个出租车充电蓄车场、全国最大的水蓄冷技术蓄冷罐、民航首个湿垃圾处理站等一批节能降耗的亮点与示范项目,建立了能耗检测以及能耗指标的跟踪机制,未来还将试点建设机场微电网与虚拟电厂,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发电来源,提高机场新能源管理的灵活性和智能化。大兴机场国际科技部总经理王路兵介绍,大兴机场除应用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外,还采取“截弯取直”优化滑行航路等多项措施协同推动航空公司节能减排,每年为航空公司减碳超过6万吨;近日,大兴机场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签订了绿电交易协议,预计从明年起可每年减碳10万吨。

当前,民航行业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下一步,民航各单位将继续协同创新,积极稳妥推进民航绿色低碳转型,服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民航报 记者潘瑾瑜)

编辑|陈虹莹

校对|李佳洹

审核|程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