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正式作战以来,经过两次战役,把联合国军重新压迫回三八线附近。这期间,也给了北撤的朝鲜人民军休整补充的机会。待到第三次战役发起前,人民军已经重新集结起三个兵团,兵力7.5万余人,而且受志愿军两次战役大捷的鼓舞,士气高涨,战力得以恢复和提高。于是两国高层决定成立中朝联合指挥部,协同作战,共同反击敌军。12月31日开始的第三次战役,便是中朝军队联合作战的处女作。
战役打响后,中朝军队英勇善战,密切协作,迫使“联合国军”撤至北纬37°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鉴于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志愿军和人民军并未能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联合国军”的后撤似有计划进行,企图诱使中朝人民军队深入后重演仁川登陆的一幕。也为解决志愿军南进过远而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同日,彭德怀果断决定停止追击行动,占领有利地形,严阵以待,防敌反扑。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即告结束。
25日,彭德怀在中朝两军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三个战役的总结和今后的任务》。彭总特别强调,“第三个战役后,志愿军和人民军都作了部分的追击,亦未取得大的战果。鉴于解决交通运输、补给问题、恢复部队体力、巩固海岸防务和巩固后方安全的迫切需要,我们没有采取猛追和连续进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后,根据战场内外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而随即展开的。中朝军队经过七个昼夜的连续作战,突破了“联合国军”在三八线的防御,占领汉城,将战线前推80至110公里。此战共歼敌1.9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1.2万余人,自身伤亡5800余人,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五次战役中自身伤亡最小、南进距离最远,从运动反击转入运动防御的具转折意义的一次进攻战役。
但是,当彭德怀总司令在我军打过“三八线”、占领汉城后下令停止进击后,在联合指挥部的朝方有人似乎忘记了仁川登陆的教训,有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反对彭德怀的停击命令,希望连续作战,一鼓作气将敌人赶出半岛;苏联驻朝大使拉佐瓦耶夫也极力主张乘胜追击,还指名道姓的批评彭德怀,哪有打了胜仗不追击敌人的司令官?
做为最高指挥官,彭德怀心里清楚,当时部队战斗和非战斗减员很大,后方补给困难,加上半岛东西两岸防御空虚,翼侧暴露,敌人登陆对我威胁太大,再追击等于进入敌人口袋。基于毛主席不打无把握之仗和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追击时反对冒险主义的教导,彭总坚决反对追击,不上敌人诱我追击、入他圈套的当。彭德怀将这些争论情况原原本本地报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非常同意彭总的意见,并把彭总来电转给了斯大林。斯大林复电表示赞同彭总见解,称他是“当代天才的统帅”;批评拉佐瓦耶夫根本不懂军事,干扰了彭总指挥,将其调离朝鲜。以后战场的变化证明了彭总的决断是完全正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感谢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