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冬天,蒋介石在西安被扣,此时摆在何应钦面前的是怎样的特殊局面。在营救蒋介石的问题上,何应钦为何与宋美龄争论不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战区受降主官蒋介石为何安排为何应钦?1949年末光环褪去的何应钦随蒋介石败退台湾,等待他的将会是怎样的人生岁月?位列蒋介石麾下八大金刚之首的何应钦与蒋介石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恩怨荣辱?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何应钦
1936年的12月26号中午12点,在众人搀扶下缓缓走下飞机的蒋介石没有了往日荣光威严的架势,取而代之的是一袭黑色棉布长袍裹住的疲惫身躯。他究竟为何落得如此狼狈?蒋介石能否想到就在几天之前他生死未卜重要关头,他的爱将何应钦曾作何举动?那么蒋介石与何应钦之间又到底发生过什么呢?
1936年12月隆冬时节的南京,寒风肆意吹扫,在清晨的夜色还未褪去的时刻,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员们被一封突如其来的电报惊醒,“蒋介石在西安被扣”。在南京的国民党高层得到消息后,由于无法和蒋介石取得直接联系,对消息的来源并不能确认真伪,仔细了解情况后南京方面才终于确认,原来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领在向蒋介石“哭谏”抗日失败后,在12月12日的凌晨对蒋介石发动“兵谏”。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西安事变
蒋介石被扣,国民党内部群龙无首,南京乱作一团,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成为南京政府的当务之急。因为当时国民党的将领中,只有何应钦在南京,而蒋介石的姐夫孔祥熙此时还在上海,所以那时候整个南京大家还能够信得过的就只剩何应钦了,自然也就不约而同地跑到他家里举行紧急会议,天降大任,何应钦一时间成了南京最受瞩目举足轻重的角色。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西安事变旧址
蒋介石被扣留,孔祥熙在上海,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掌管全国陆军行政事务的何应钦兵权在握,此时显得至关重要。事实上,何应钦也是南京国民党要员中最早得知蒋介石被扣消息的人之一,作为蒋介石的嫡系之一,出生在贵州的何应钦仅比蒋介石小三岁。早年也曾在日本留学学习军事,与蒋介石有着共同的留学经历。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时何应钦就在他的手下担任黄埔军校少将总教官,此后一直是蒋介石最得力的手下大将之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一下子将习惯于站在蒋介石身后的何应钦推上了历史前台。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何应钦
何应钦作为最早得到消息的人,在第一时间便是叫人切断南京和西安之间的通讯,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国民党内部高管都不知道西安发生了什么。随后,何应钦又叫来几名国民党元老如戴季陶和吴稚晖等人,以及军政部次长熊斌一起研究形势,商讨对策。面对张、扬二人对蒋介石扣押的“叛逆”行为,何应钦表现出了少有的激动情绪。蒋介石身份特殊,若是以“赎肉票”的方式来赎回蒋介石,那将来蒋委员长该如何面对广大国民军?又怎么能有威信在带好队伍呢?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纪律和威严,何应钦主张以“讨伐”的名义营救委员长,他的意见得到了黄埔系中少壮派的大力支持,但“主和派”同样理由充分,他们认为冒然进攻会刺激张学良和杨虎城,后果难以估计,两边人马你来我往争论不休,无奈之下他们只得迅速召开国民党正式会议。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开国民党召开会议
会议从12日深夜12时一直开到23日凌晨3时,何应钦等人初步决定,军队暂时归何应钦调遣,张学良和杨虎城等人立即撤职查办。就在何应钦俨然成为南京政府轴心的时刻,一个女人改变了此时的紧张局势。13日清晨7时,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与孔祥熙从上海匆匆而来,面对何应钦等人的主战态度,宋美龄是否支持成了关键。
然而,宋美龄和何应钦的态度截然相反。她认为,张、杨二人的诉求仅是“抗日”,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为什么要大动干戈呢?但何应钦完全不理会宋美龄的意见,反而讥讽她“你一个女人家懂什么,国家的事你不用管”,这句话直接将宋美龄的怒火点燃,直接回怼道“我怎么不能管,你这么做直接威胁到了蒋介石的安全,我不是萦怀于丈夫安危的女人,但出于国家考虑,蒋介石是国民党国民政府的领导人,他的命运和国民政府的命运息息相关,你不顾大局,主张讨伐,我倒要看看假如真的出了大问题你这个‘臭男人’今后该怎么处理!”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宋美龄
由于早年留日经历加上何应钦与日本方面一直往来密切,如果西安事变也容纳抗日力量作为条件得以和平解决,那么他的地位必将受到打击,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他反对宋美龄和平谈判的主张也有着复杂的考虑。
虽然和蒋介石的夫人争论不休,但此时的何应钦有黄埔系少壮派以及国民党元老的支持,所以他仍旧坚持“主战讨伐”张学良、杨虎城二人,作为“讨逆军”的总司令官,何应钦开始有计划的调遣国民军队伍沿着陇海线一路向西安进发。笼罩在西北上空的内战阴云愈加浓重,战争仿佛一触即发,此时被困的蒋介石还毫不知情。
端纳到了西安后带了一封宋美龄给蒋介石的亲笔信,信中提到一句“南京是戏中有戏”,虽然宋美龄没有明说但是端纳告诉了蒋介石“主战派”要借机轰炸西安的打算,很明显,端纳此时是在给蒋介石打预防针,告诉他有可能他会被取而代之。此时身处牢狱的蒋介石其实心中滋味陈杂,看过张、杨二人的态度,加上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抵达西安,蒋介石悬着的心才放下,他知道这些人不会杀他,但同时也怕自己的亲信采取轰炸西安的策略后会得到玉石俱焚的下场。因此,当何应钦忙于调兵遣将的时候,蒋介石一封空降手谕打乱了何应钦的部署,他敦促何应钦停止对西安的轰炸。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抵达西安
12月22日,宋美龄、宋子文和戴笠一行人飞抵西安,经过两天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也顺利登上返回南京的飞机。26日中午,何应钦与国民党中要员倾巢出动为蒋介石接机。而此时,外界开始传言何应钦与蒋介石之间关系开始微妙。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蒋介石顺利登上返回南京飞机
其实,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并没有怀疑过何应钦有反骨,回南京的第二天,国民政府专门为他准备了一个20万人的”回京大会“,但此刻的蒋介石却因为西安事件爆发逃跑时摔伤了腰和腿,十分狼狈,而且刚被“赎回” 的蒋介石还在舆论中心,也并不适合公开露面,但他需要有一个人可以代他答谢、致辞,而这个人他选了何应钦。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回京大会
不过何应钦有二心的说法已经不是第一次流传了,早在1927年国民党实现“宁汉合流”蒋介石第一次宣布下野时,何应钦就曾让老蒋失望过一回。那个时候桂系军阀逼宫,汪精卫反共又反蒋,蒋介石腹背受敌,做好准备以退为进的他唯一的指望就是第一军的心腹何应钦可以跳出来为他说句话,但何应钦却假装沉默并未发声,这个打击直到蒋介石重新回到国民党后仍念念不忘,多次表示如果当时何应钦但凡说一句话,那他也不至于满心失落避走日本。更是在他复职却没收到何应钦恭贺函时,怒道“没有我蒋中正就没有你何应钦!”
虽然何应钦让蒋介石屡次“失望”,但生性多疑的蒋介石却始终信任何应钦,这也许与他们早年的交情有很大关系。时任黄埔军校校长当年非常欣赏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何教官,相对的,何应钦也十分感激蒋介石对他的提携之恩。“棉湖之战”中蒋介石军队一千人对阵陈炯明军队一万人,此战相当关键,若是战败,不仅威胁到蒋介石等人的生命也直接关系着国民政府的生死存亡。何应钦凭借其过人的胆识,亲自率领警卫队杀入了敌阵,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转危为安,而那天也刚好是孙中山总理忌辰,因此,何应钦和蒋介石在心中感念孙中山的保佑的同时将这一天视为他们二人同生死共患难的纪念日。可以说,自此以后何也成为了蒋介石坚强的军事后盾。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解放战争被俘国民党军队
但这份重任与荣耀并没有一直跟随何应钦,在往后的战争岁月里,蒋、何二人开始有了矛盾,蒋介石也想将何应钦替换下来,在他心中早就有了接替何应钦的人选,这个人便是“太子系”的陈诚。不得不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辈有人才出,和蒋经国关系非比寻常的陈诚是浙江青田人,才华才干甚至连家乡出身都十分得蒋介石的青眼。1949年1月,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第三次下野,李宗仁如愿成为代总统,但蒋、李二人的权力纠葛却偏偏夹着何应钦,应蒋介石要求,何应钦答应了李宗仁的邀请,就任行政院长一职,可惜,面对风雨飘摇的国民政府何应钦同样无能为力,最终他还是追随蒋介石一起逃往台湾。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陈诚
抵达台湾后,武系中还仍有话语权的就只剩陈诚一派,而文系则由蒋经国主导,而何应钦、陈立夫、陈果夫等人却逐渐被蒋介石政治边缘化,何应钦也看清了蒋介石打算借此机会进行战败后的“清算”,于是离开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成了一位赋闲在家侍花弄草的战略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