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为毛主席做了十一年饭的老红军李开文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安徽,可就在当地领导热情地提出让李开文出任金寨县的副县长时,他却拒绝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开文不愿做这个副县长,他与毛主席之间又发生过着怎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开文

李开文,1898年出生于安徽金寨县一户贫苦人家。幼年时期,李开文就要到乡里的砖窑烧砖来贴补家用,农忙时还要回家种地。所以,李开文那些可以读书的孩子们羡慕不已,可自家的情况供不起他上学堂读书,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上下学堂。

直到革命思潮传播到了李开文的家乡,对于红军部队早有耳闻的李开文参加了农民起义,以期摆脱自己穷苦的命运。虽然李开文的文化水平不高,但这却不影响他知晓红军是一个为贫困百姓发声的队伍。

1932年35岁的李开加入了红军,正式成为红军中的一员。组织上考虑到李开文年龄的问题,于是将他分配在红25军73师219团的担架队担任班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路军担架运送伤员

刚开始,李开文所在的红军队伍主要在大别山一带活动,可蒋介石早就将这支队伍视为眼中钉,于是亲自坐镇汉口,立誓对这支部队进行“大围剿”。面对敌人凶猛的攻势,我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奈何实力悬殊过大,犹如螳臂当车,权衡再三,不得不选择战略性后退。1932年秋,李开文跟随组织离开自己生活了35年的大别山。

不得不提的是此时的李开文早已娶妻生子,家中除了一个8岁的儿子外,还有一对嗷嗷待哺的双胞胎,妻子也在坐月子中。一切都是那么难以割舍,可李开文知道,只有革命胜利了,自己一家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就这样,在还没有来得及和妻子、孩子告别的情况下,李开文随队伍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的新征途。

在大别山经历过生死一战的李开文,看着别的战友都在枪林弹雨之中冲锋陷阵,他也想拿起枪与敌人作斗争。可是李开文深知自己不能放下手中的担架,与枪相比,它们有着比上战场更重要的意义,他知道自己手上拿的不仅是担架,更有担架上受伤的首长与战友们,以及属于担架队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转移

然而这般“我为人人”的高尚觉悟不是人人都有的,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同乡实在忍不住,起了当逃兵的念头,找到李开文让他放自己回去。李开文顿时眼睛瞪得像铜铃,望向那位同乡道:“回去?回哪里?大别山?现在大别山已经落入敌人的手里,你回去就是个死!不如跟着队伍杀出一条血路,这样我们还有生的希望!”李开文又气又急的话语将同乡吓了一跳,自此,这位同乡打消了念头,再也没提过要回家的逃兵想法了。

一天,敌军的飞机在天空盘旋,并且猛烈地轰炸着。顷刻之间,数十枚炸弹落在了来不及躲藏的担架队附近,这让毫无防备的李开文瞬间被炸飞并埋在了黄沙中。等到被挖出来时,他的脸上布满了血迹与碎石,这让将他挖出来的同志误以为李开文已经牺牲,准备将他埋葬时,曾经被李开文训斥过的同乡冲出来,狠狠地抱住李开文哭了起来。许是吉人自有天相,谁知同乡这一哭,竟硬生生地将被炸弹炸晕的李开文吵醒了,李开文这才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伤员

然而,福兮祸之所伏,在这场战斗后,李开文失去了听力,在医院整整待了一年。当时的李开文以为自己再也不能上战场了,顿时心如死灰,毫无求生的欲望。医生为了激励李开文,告诉他:“只要坚持,就还有希望。军人不可以临阵脱逃,要勇于斗争!”李开文就凭借着这句话,重燃了希望。

在下病床的第一时间,就向团长申请上战场。可是战场上的情况变幻莫测,一不留神随时会丧失性命,更别提失去听觉的李开文了。团长爱兵心切,在考虑到李开文的身体情况后,就将他安排进了炊事班。虽然李开文对此不甚开心,但对他来说只要还能留在红军队伍中继续抗战,便也无妨。在炊事班的李开文烧得一手好菜,又因为他年龄最大、资历最老,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老班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吃饭

此后,李开文又跟随着红军部队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长征途中,最让李开文头疼的便是过草地了,1935年8月红军进入草地,当时粮食紧缺,没有干粮时,就杀战马,吃野菜、草根和皮带。可如何弄熟它们,对于当时的炊事班来说却是一大难题!草地上环境湿润,天气瞬息万变,这让生活都成了难题。尽管草地遍地是草,可这些草全都湿漉漉的,根本没法用。眼见着战士们连口热水都喝不上,李开文内心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万分焦急之下的他居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过草地

李开文将草地上湿漉漉的草分别放在自己的怀中与腋下,靠自己的体温将这些草给烘干。就这样,李开文所在的队伍总是第一个能将火点燃,久而久之成为了全军的灶火台。也有些战士好奇地向李开文打听为什么李开文总是能将火点燃,李开文却一直用运气好这个理由搪塞着。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啊,但凡留心观察,总会发现端倪。于是那段时间,不少战士都开始发觉李开文的身体有些不正常,除了面色难看,身体也浮肿起来。后来,在几位女同志的细心观察下,才揭开了谜团,原来李开文每天都将湿漉漉的草,团成团放在怀中和腋下,这才有了生火的草团。这下过后,全军都知道了李开文这个大名,同时也对他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万分钦佩,行军队伍中,谁提到李开文不得竖一大拇指!

1930年10月,我党三大主力军队成功会师。李开文也随之从红四方面军调往中央红军的党中央机关,专门负责给毛主席等众多领导人做饭。一下从野战部队调往中央军队的李开文收获了许多艳羡的目光。但李开文知道,自己就算到毛主席身边,也没有什么,就是和当初在红四军烧饭一样,自己只要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因为部队上下都知道毛主席从不搞特殊,无论是对待亲人还是朋友都一概而论,十分公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话虽如此,但是初到毛主席身边的李开文还是非常紧张的,总会做错事,可毛主席却从未责怪过他,还时常和他开玩笑。要知道李开文之所以能够调到中央特灶班担任班长,并不是组织对他的破例关照,而是凭借自己实力选上的。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最喜欢吃的除了辣椒便是红烧肉了,李开文做的红烧肉可谓一绝,软糯可口,肥而不腻。不仅毛主席夸,连各级领导也都爱吃。尽管李开文的红烧肉做得十分好吃,但由于我方物资常年处于短缺状态,也不是时时都能吃到的,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战役胜利后,领导人们才会开开荤、解解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路军吃饭

其实话说给领导人做饭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计,这也并不是因为领导要求有多高,而是领导人们时常开会忘记吃饭,此时就要炊事班和警卫连相互配合,让毛主席他们能在感到饿时,吃到热饭热菜。其中就有一次,毛主席写文章写到很晚,李开文眼看着饭菜凉透了都没有人来取,便将饭菜热热,亲自给毛主席送去。

在李开文推门进去的瞬间,一阵寒风吹得他直打哆嗦。毛主席抬头刚好看到,便停下笔,笑嘻嘻对他说道:“老班长,你这衣服单薄了些。”随后,毛主席拿起箱子里一件羊毛衫让李开文穿上。李开文再三推脱却抵不住毛主席的强烈要求,恭敬不如从命,李开文收下了这件羊毛衫。穿着羊毛衫的李开文瞬间觉得暖和了许多,可这羊毛衫还没在身上捂热乎,在李开文回到灶台时,看到一位小战士穿得单薄,于是又将羊毛衫给了小战士。李开文的这番举动不是因为他傻,而是他一贯乐于助人的精神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延安

延安的当时也正处于被蒋介石经济封锁的阶段,众人为了抵御老蒋的封锁,我党发起了“生产运动”,大家都积极地响应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虽然大生产运动是全部人都参与其中的,但大家出于对李开文的关心,留给他的大都是烧水、做饭这样的轻松工作。

可对于李开文来说,看着别人在田间劳作,自己却“无所事事”是十分别扭的。于是便在空闲时间,给自己安排了个“编草鞋”的活。同样是编草鞋,李开文会心灵手巧地将收集来的各种布条彩线一同编制在草鞋里,这样编出来的草鞋是既好看又实用。李开文给自己定一天七双的目标,没过多久,编织的草鞋就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李开文将这些草鞋发给队伍里的的战士们,连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曾穿过他编织的草鞋。就是在这一年,李开文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劳动模范,毛主席还在千人的大会上亲自为他颁发奖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战士穿过的草鞋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1947年,回到北京城的李开文被安排到中央机关干部文化学校进行学习。直到1949年7月才从学校回来。回来不久的李开文就遇到了自己的老战友李维汉,李维汉告诉他组织上考虑李开文吃的苦太多,为此想安排一个“甜”活给他,让他去当天津糖厂的厂长。李开文听后吓了一跳,急忙问李维汉这个天津糖厂有多少人。听到是1000人后,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还说让他带这么大的厂子还不如让他回家呢。

别人都是想往大城市跑,可李开文偏要回农村。但一想到这一回去,又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毛主席,便打着汇报情况的幌子,去见一面毛主席。对于这位老同志,毛主席自然没有忘记,还专门询问:“听说,你不愿去天津工作?”

李开文笑着回道:“天津糖厂的糖再甜,也没有自个家乡的水甜。”

主席听到后不舍地说道:“老班长,你这是要落叶归根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随后,李开文的组织关系从华东地区转到了安徽,安徽的有关部门又将他介绍到了六安地委组织部。六安地委组织部在经过商议后,打算将李开文任命为金寨县副县长,可李开文却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忙不迭地拒绝了。他自然不是嫌职务小,而是觉得职务太大怕文化水平低的自己难以胜任。就这样,李开文拒绝当厂长后,又拒绝当副县长,最后选择回家乡的粮站当了一个小小的站长。

李开文工作的粮站全名为“响山寺粮站”,作为站长的李开文,并没有高高在上,耍起官威。反而是一到上班时间,就到自己的管辖区域溜达。李开文钻进别人不愿钻的仓板底,去将老鼠咬的洞一个个堵住,别人不愿意爬的仓顶,他也都亲自爬上去,将黄鼠狼开的天窗一块块修好。在李开文的眼中,公家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值得被当作大事对待。这些点点滴滴的举动都被百姓们看在眼里,在当地百姓们的心目中,李开文绝对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管理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开文晚年

1956年,李开文当选为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在大会主席台上,又再一次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到李开文后,亲切地问候道:“啊!我们的老班长又回来了!真了不起,又得了一个劳动模范。”会后,毛主席还专门邀请李开文到家中吃饭,而李开文也再一次地为毛主席烹饪了自己的拿手好菜——红烧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开文为年轻人讲革命故事

岗位无大小,工作无高低,点滴细节更能彰显人品。李开文身上体现的忠诚、谦逊、热心等高尚品格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