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9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

其中一位获得“人民楷模”荣誉称号的老人——朱彦夫,他是来自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的老支书。 由于身体原因,他没能来到现场。

很多人很纳闷:一个农民能获得如此殊荣,他到底做过哪些惊天动地的事迹呢?其实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幸存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老人的足迹,去了解他戎马一生的光辉岁月吧!

悲苦的童年

1933年7月,朱彦夫出生在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那时由于家里穷,兄弟姐妹7人中就饿死了4个。更不幸的是,在他十岁那年,父亲被进村的日本鬼子杀害。年少的朱彦夫亲眼目睹着这一幕幕惨状。从此,他在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以及和生活和命运抗争的勇气和斗志。

解放战争

1947年正是解放战争时期,14岁的朱彦夫毅然选择了参军。后来,他跟随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参与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期间,他负伤十几次,三次立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朱彦夫所在的第3野战军9兵团26军77师231团1营2连接到命令,立即奔赴朝鲜战场。第9兵团的任务是到达长津湖地区,阻击前来的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一师。

那是1950年11月,当年朝鲜出奇地冷,气温降至零下40多度。由于志愿军匆忙集结奔赴前线,他们没有足够的棉衣御寒,加上后方补给跟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9兵团的战士们硬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怕死的精神,他们趴在长津湖黄草岭的雪地里,整整三天三夜。

终于等到美军的到来,在冲锋号吹响的那一刻,战士们冒着严寒,应勇地向前冲去。

然而,却还有很多战士永远地留在了长津湖,他们就是我们熟悉的“冰雕连”烈士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彦夫和战友们强忍着悲痛,他们顾不上牺牲的战士们,因为前方就是疯狂的敌人,他们还有更艰巨的任务—— 殊死守卫二五〇高地。

可是,战争就是这么残酷,美军的炮火实在是太强大了。天上有战机,地上有坦克,不时还会有炸弹飞来……

就这样,战友们纷纷倒下了,朱彦夫用3挺机枪,一个人来回不停地射击。可是终究寡不敌众,突然3个手榴弹落到了他的身旁,他本能反应,马上抓起最近的手榴弹扔了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一声巨响,朱彦夫也倒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伴随着剧烈的疼痛,朱彦夫竟然奇迹般地醒来了。他下意识地抬起胳膊,可是却发现手指完全麻木了,再动动双腿,也动不了。

同时他感觉肚子钻心的疼痛,原来竟然是肠子掉了出来,他使尽全身力气,将肠子放回去,再用衣服把肚子缠住。

同时他发现自己的眼睛好像被什么遮住似的,于是他吃力地用手掌擦拭,不料一个东西随着脸庞滚了下来,此时饥肠辘辘的他,竟然来不及细想,本能地把它吞了下去。

殊不知,这竟然是他的左眼眼珠!

周围死一般地寂静,他想喊人,可是嘴巴却发不出声音来,再一看,周围全是牺牲了的战友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朱彦夫,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冷了他就靠近死去的战友,力求取点温暖。饿了,就啃地上雪。

但是,心中一直有个声音在告诉他,要坚强地活下去!

就这样,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朱彦夫慢慢地、艰难地在雪地里爬着。幸运的是,他得救了。

死里逃生

很快,面目全非、不省人事的朱彦夫被送回长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急救。

左眼球不见了、腹部绽开、肠子还露在外面、四肢严重冻伤、身体其他部位还有枪伤……

面对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伤员,医生们不敢怠慢,连忙安排手术进行治疗:

四肢截掉、颅脑取弹、面部植皮、腹腔排异、左眼治疗……

前后一共经历了47次手术,朱彦夫全程处于昏迷状态。由于伤口被感染,导致他高烧不退,这是他唯一仅存的生命体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他还被送到了医院的太平室,这是介乎重症监护室和太平间的一个场所。

他身上没有部队番号,也没有姓名,医院也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前线在清理战场时,发现朱彦夫所在连队全部阵亡,于是他的牺牲证明也寄到了远在山东的母亲。

所有人都以为他牺牲了。

然而93天后,奇迹发生了,朱彦夫醒来了!

他再一次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可是比死神更可怕的是绝望!

当朱彦夫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已经被截肢,膝盖以下全被截掉,双臂手腕以下全被锯掉,整个身体不足一米长;左眼完全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3;全身包裹着纱布,全身就像一个肉蛋。

17岁的朱彦夫,身经百战的他,出生入死很多次都从未害怕过,然而看到此时的自己,他害怕了,绝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后他还有什么用呢?于是他想到了自杀,想了断余生,免得给国家添麻烦。

后来,他尝试着绝食、吃安眠药,甚至是跳窗户,可是都没得逞。都被无微不至的医生和护士们救了下来。

一个连自杀能力也丧失了的残疾人,朱彦夫欲哭无泪,黯然神伤。

三番五次的折腾之后,主治医生终于按捺不住脾气,厉声批评了他:

“你的命是我们从死神那里夺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去断送?自杀就是叛党叛国!”

朱彦夫猛然醒悟:

我不能死,我要好好活下去,为党、为国家、为死去的战友们活下去!

后来,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伤情终于好转了。随后组织把他安置到山东荣军休养院。

在这里,他每天接受都进行着专业的康复训练,闲暇时间还主动学习文化知识。

后来,身体逐渐好转后,朱彦夫还安装了假肢,他一个人可以勉强地自由活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骨子里,仍然还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他不安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于是他便向组织提出申请,他要回老家自力更生。

可是上级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医生也曾断言道:如果他离开医院,他活不过三年。

可这是朱彦夫认定的事情,任何人都说服不了他。最后经过他多次申请,组织只好同意了。

荣归故里

1956年,朱彦夫离开山东荣军休养院,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的故乡。

他的回归,在小乡村引起了轰动,那个在战场上牺牲的朱彦夫竟然活着回来了。

然而今非昔比,他现在却是一个残疾人。他开始自卑,他害怕乡亲们对他的关心,他不敢面对前来问候他的亲人。

但是,他必须要给人一种独立健全的感觉,他必须要学会在农村生存,就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开始练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慢慢地,他学会了做饭、吃饭、穿衣、走路、写字等。在乡亲们看来,他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着,可是,这背后的辛酸,只有朱彦夫自己知道。

第二年,朱彦夫不慎伤口复发,导致严重感染,在处理伤口时,很多护士都不敢靠近他。但是却有一个叫陈希永的护士,她听说了有关朱彦夫的情况,心中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她大胆地为朱彦夫护理,给他包扎伤口。

于是,在这特殊的住院期间,他们竟然收获了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年后,陈希永回忆到他们当初认识的情景:

我看了他这一眼,就放不下了,我没掉泪,但心里很难受,如果我不跟着他,他就掉地上了,就不会有这个人了。

这是多么伟大的革命情怀啊!

共同致富的好书记

婚后的朱彦夫有了妻子的照顾,生活上更方便了,他变得更是自信满满,对未来更是充满了无限的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的张家泉村很贫穷,很多人都没文化,包括朱彦夫本人。但是他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于是他用自己的津贴买来很多书籍,办了一个夜校,发动村民一起学习。

看着一个残疾人靠舌头舔纸翻书,用残缺的手臂写字,村民们感动了,他们纷纷加入学习的行列,夜校逐渐热闹起来。由此,朱彦夫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他被推选为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

从此他考虑的事情更多了,他更忙了。因为,他还有一个梦想,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致富。

于是,全村在他的带领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果树、修建电厂……

在70年代前,当很多农村地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时,张家泉村早已走上了致富道路。

殊不知,在这光辉成就的背后,凝结了朱彦夫书记多少心血啊!他不是一般人,他可是死里逃生的特级伤残军人啊!普通人都难以承受的苦,他竟然咬牙完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5年里,他跑遍了周围的很多城市,也翻遍了村里的所有角落。重达17斤的假肢,他磨坏了7副。假肢到不了的山坡、沟渠,他就毅然丢掉假肢,要么爬过走,要么“滚”着走。

在全村致富路上,不知他流下了多少汗水和血水!

不过,他经常这样轻描淡写地说道:

我能从战场上回来,已经很幸运了。

我的命就是国家的,也是大家的!

书写人生

1982年,朱彦夫不再担任村支书,闲不住的他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写书。

当年他已经50岁了,对于一个从未进过学堂的老人而言,况且他还带有特级伤残,谈何容易?

可是,朱彦夫就是不一般,他决定要把经历的点点滴滴用文字记录下来。

从最开始的用笔练习写字开始,到查阅字典,对于他来说,都是莫大的考验。无论严寒酷暑,也不论白天黑夜,他总是坚持伏案疾书长期的写作工作,导致他视力更加低下,心脏也有一些问题。

但这些都没有吓倒朱彦夫,他依然发扬长津湖的战斗精神,将他毕生的心血写进了他的自传体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6年7月,朱彦夫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写成了。据统计,这本书长达33万字,他翻烂了4本词典,草稿纸也用了近300多斤。

这是何等巨大的工程啊!

正当很多人以为他要安享晚年的时候,朱彦夫却又给大家一个惊喜,他还有继续创作!但是当时他的身体不是很好了,于是由别人代笔,他口述,完成了他的第二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在书中,他这样说道:

书!只有写书!……让子孙后代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群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曾经有一种精神叫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这本书是对朱彦夫老人一生最好的诠释!

也是抗美援朝战士们为国献身的真实写照!

向老一辈英雄的志愿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