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龙灯
“大沽龙灯”是流行于天津滨海新区大沽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继2006年“大沽龙灯”被列入天津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2024年11月“大沽龙灯手工制作工艺”被列入滨海新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沽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得到更有效的传承,为文化事业赋予崭新意义。
海河下梢一条龙
“大沽龙灯”起源于明末清初,有着“海河下梢一条龙”的美誉。数百年来,一代代“大沽龙灯”继承者以独特的创新思维,融合各类民间艺术,将“大沽龙灯”的制作技艺、表演技巧等逐步发展、完善。“大沽龙灯”由藤、竹、麻、木、纸、布、钢丝等原料做成,重约200斤。龙身全长33至35米左右,由龙球、龙头、龙身、龙尾四部分组成,分9、11、13节组成,为了增加表演难度,沿袭着闰年有13个月的中国传统历法,舞龙主要以13节为主,代表无论平年闰年,每个月都有龙的庇佑。
工艺精细
现如今,“大沽龙灯”的制作依然沿用着古老的手工技巧。制作顺序为龙头扎制、龙节龙尾制作、龙身组装、龙球制作、龙灯装配,延续纯手工扎制,仅仅是龙身竹片加工,就需要经过选材、裁切、热水浸泡、烘烤、捆绑制型等多道工序。上色工艺更是繁复精细、工序复杂,不同部位的颜色需要不同的上色工艺。龙须和龙尾是用上等细麻用蓝色和黑色的墨水浸泡透,直到麻不能再吸收墨水为止,悬挂晾干上色;上嘴唇、两侧龙须、眼眉是将海绵裁剪形状后涂色;龙头是用宣纸糊满,晒干后用湖蓝、黑白、粉、金等丙烯颜料上色;龙皮是用专用模具先在白布上勾勒出鳞片形状,再用蓝、白、绿、金等颜色手工涂绘出鳞片,一个人手绘一条33米的龙皮大概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
大沽龙灯传统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光源设备,龙灯愈发栩栩如生、光彩夺目。过去,大沽龙灯每龙节中内置灯滚,由金属做成,上置蜡烛,下方装有配重铁,以保证无论龙灯做什么动作蜡烛的火焰方向始终向上;原来夜晚表演的龙球采用金属球,球上均匀打上小孔,球内放木炭和油棉纱,点燃后通过人的舞动进风燃烧,表演现场火星四溅、颇为壮观。现在改进为LED灯带替代,充电电池作为光源,龙节中内置控制开关,用遥控控制,龙球上也采用了红色LED灯节,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也保障了灯光效果和观赏性。
改进后的“大沽龙灯”,将手、眼、身、法、步等武术套路与舞龙巧妙结合,动作大开大合,浑然天成,大气磅礴。夜晚表演时整条龙通体明亮,五彩斑斓的龙皮在白色灯带的映衬下更加鲜艳夺目,红色的龙球在前面穿梭引领,三多米长的巨龙蜿蜒翻滚,彩灯环绕的“龙”随着龙珠时而左右翻转,时而上下摆动,忽快忽慢,表演精彩纷呈。
大沽街道办事处作为“大沽龙灯”保护单位,配备专门制作基地,用于“大沽龙灯”道具、服饰的存放及龙体制作,并成立了以机关职工、学生为主力的龙灯表演队,培养舞龙队员百余人,为“大沽龙灯”持续传承储备了新生力量,在展示表演、特色文化活动中,展现积极风采,不断扩大影响力,推动“大沽龙灯”代代传承。
主管 | 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道工作委员会
主办 | 大沽街道党建办(网信办)
内容管理 | 党建办(网信办)
图文设计 | 张风祥 韩松霖
素材来源 | 公共服务办
投稿邮箱 | bhdgujwxb@tjbh.gov.cn
点击,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