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记作者文史官
不久前,继2012年在西安龙首原上首次发现十座唐代粮仓遗址之后,目前再次公布新考古重大成果。
根据文物部门表述:新发现的11座粮仓,为印证太仓粮食储量的超大规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唐时的官仓分为六种,这其中“太仓”供应兵饷和官禄,也就是所谓的“皇粮”。
最新:唐朝的太仓
西安唐代粮仓遗址,地处龙首原之上,汉长安城东南,唐长安城禁苑内。
2012年在此地发现粮仓遗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当时发现清理粮仓10座,推断周边至少存在3排24座粮仓。
报道显示,发掘者根据以往文献记载、出土遗物及地形地貌关系等判断,此处为唐朝太仓所在地。
西安唐代太仓遗址范围◎制图/城记地理
为配合基本建设,202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这一范围(梨园路以南、天朗大兴郡蔚蓝君城以北、大白杨路以西、大兴家苑以东)进行考古。
此次考古共清理出:汉代墓葬80座、沟1条,唐代粮仓11座,明清井2座。
唐代粮仓为本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南北成排,东西成列,共11座。粮仓上部已被破坏,形制不详,现存部分开口平面均呈圆形,仓壁呈斜坡状,整体为口大底小的缸形。
西安唐代粮仓遗址◎来源/西安发布
下部壁面垮塌,原始壁面残留较少,部分粮仓壁面存在烘烤现象,壁面及底部发现大片黑灰及白灰色土,应为木板腐朽而成的板灰。
粮仓内未见明显粮食残留,通过对底部遗存进行植硅体分析,发现底部大多残存有植硅体,主要种类有水稻扇形、芦苇扇形、垂直排列哑铃型和并排哑铃型,说明可能存储过水稻或者粟黍。
考古专家表示:本次与2012年发现同为唐代粮仓,且位于其东仅350米,形制与其相同、修筑方式相近。因此,两者应属同一遗址范围内,性质上同属唐朝太仓遗址。
选址:唐朝禁苑之内
2012年考古发现,是西安首次发现唐代粮仓遗址。
当时,出土手印砖、布纹瓦和“开元通宝”钱币。前两者与唐代含嘉仓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相同,粮仓形状、建筑方法也与已发掘的洛阳隋代回洛仓、含嘉仓和浚县隋唐黎阳仓相近。
因此,这些对研究唐代太仓的位置、粮食储存技术、粮食供应保障、漕渠运输系统、禁苑功能以及都城布局等都有重要价值。
洛阳含嘉仓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来源/文汇客户端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唐太仓遗址所处龙首原,地势高,可及时排走雨水,利于粮食储存。地势高低与粮食储存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高爽之地“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湿之地,粟藏五年,米藏三年”。
从漕运运输系统来看:太仓靠近漕渠,运输便利。唐朝汉长安城西有名为“漕河”水道(今日的汉城湖),从现在皂河上分出,沿汉长安城南和东城墙北流入渭河,方便宫城、皇城及其他政府人员的粮食供应。
从位于禁苑区位来看:宋代宋敏求《长安志》曾写:“唐禁苑在宫城之北。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三十三里。东接灞水,西接长安故城,南连京城,北枕渭水。苑西即太仓,北距中渭桥与长安故城相接”。
汉城湖水系过去也是漕渠之一◎图片/汉城湖官网
汉长安城,是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国际都市,之后也是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和隋初等朝代都城。隋唐之后逐渐废毁,被划归为禁苑的一部分。
所以,太仓设立的位置与朝廷有关,禁苑就是最好的选择。
规制:唐朝领“皇粮”之地
唐朝官仓包括六种:正仓、转运仓、太仓、军仓、常平仓和义仓。唐代仓廪职能,可归纳为四项:兵饷、官禄、平准、赈贷。
这其中:军仓和正仓供应兵饷;正仓和太仓供应官禄;常平仓负责平准籴粜(dí tiào);义仓负责赈贷救济。那么,“皇粮”如何发送?长安百司京官奉禄,由太仓每月按班分批发给。
▶上旬: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御史台、京兆府等
▶中旬:王府、禁军、京都总监、内坊等
▶下旬:公主府邑、太子东宫、京畿府官与无额准的余司皆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NEWS
凡给领公粮者,皆凭尚书省符为发证。从正一品到九品,都有严格界定。领粮要查契符,置木契二十只:十只与太仓署合,十只与导官署合。司农寺置九雄一雌,司农主簿掌雄,太仓署管雌,勘验相合,允许出给。
此外,统计显示贞观二十三年间,赈恤活动达26次之多;开元二十九年间赈恤活动达27次之多,几乎每年行赈一次,以保证农时,并使农民固着于土地上。
通过对《唐禁苑图》考证,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和最大的禁苑。现代考古给出大致范围:东西约27公里,南北约23公里,周长120公里。因为并非主力地区,所以西安北部建设考古工地较少。
同时,因为这里毗邻汉时长安城,所以这里也是汉朝墓葬的集中区。
根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披露,“考古发掘墓葬2000余座,其中西汉墓超过1700座,分布在150亩的区域内,非常密集”。
陕西考古研究院的结论显示:使用年代与西汉国祚基本保持一致,并为复原古都长安西汉时期社会图景提供了重要素材。为研究西汉京师周边平民墓地的时空分布、小型墓葬发展演变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