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周亚夫,没有逃过宿命,他的父亲周勃选择了活下去,而他则主动选择了绝食求死。很多人说这叫做“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说周亚夫和韩信的遭遇没什么不同,但在我看来两个人差异是非常大的,韩信可以说是孤家寡人一个,他死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为他说一句话,包括他最相信的萧何,都出卖了他。周亚夫则不然,他是自杀而不是被汉景帝处死,他是为了维护荣誉,不想背负叛逆的罪名!因此上面的话说只说对了一部分,但并不是问题的本质。也有人说是汉景帝刘启这个人刻薄寡恩!也说对了一部分,汉景帝就是个刻薄寡恩的人,他连自己的亲弟弟、亲儿子都要对付,怎么会怜惜周亚夫呢!也有人说是周亚夫居功自傲,自己飘了,要不然不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接下来就归结于那句我们常听见的话:性格决定命运!周亚夫的死,到底是不是性格所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周亚夫的真正死因究竟是什么?
提到周亚夫,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周勃,周勃可是为高祖刘邦称为可以“安汉兴刘”的人,实际上周勃根本没有做什么“安汉兴刘”的社稷之臣,而是和陈平、灌婴等人勾搭在一起,利用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发动了针对吕氏的夺权行动!所谓的平定“诸吕之乱”,不过是凭空杜撰出来的,为周勃等人的夺权行动,找个合理的借口。周勃、陈平等人,之所以会发动针对诸吕的行动,也并不是什么安汉兴刘,而是因为吕雉在世时,他们无力反抗,而吕雉的继承人吕禄、吕产这两个家伙,全是无能之辈,让两个无能之人压在自己头上,他们越想就越有气!所谓周勃、陈平之间矛盾重重,不过是演给吕雉看的一出戏,其目的就是为了自保,吕雉去世之后,两个人立刻联络起来,他们要把曾经属于他们的一切权力,从吕氏手里夺回来!
但这两个老狐狸没选择自己动手,为什么呢?因为吕氏背后是汉少帝,他们动手就是以下犯上,就是以臣犯君,那是谋逆大罪,一旦失败是要被灭九族的!他们选择了与齐王刘襄结盟,让在京城内的朱虚侯刘章出手,这样把叛乱就变成了内乱,如果刘璋成功了,那就平定诸吕之乱,如果刘章失败了,他们就出面来收拾残局,除掉刘章和刘襄,进而架空吕禄、吕产这两个无能之人,以平叛功臣的身份来掌控权力!无论哪一种方案,对他们来讲,都是只赢不输的局面。任何人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都很难做到淡定,更何况是成为天下之主,这是最大的诱惑!齐王刘襄早就对天子之位虎视眈眈,他的弟弟朱虚侯刘章和刘兴居才在京城作为内应,替他刺探动向、同时传递消息。
通过刘章与齐王刘襄建立联系后,针对吕氏的行动便开始了,周勃迅速掌控了北军,至于诛杀吕禄、吕产的活,就交给了朱虚侯刘章去干。刘章倒是干净利索的干掉了这两个人,周勃赞赏的说:“朱虚侯真是个人才,看来老夫是老了,还要看你们这些青年才俊的!”实际上周勃的心里在想:你个毛头小子,只知道去猛冲猛打,哪有我老人家老谋深算?局面稳固下来后,该到了分配利益的时候,很多人建议立齐王刘襄为皇帝,当然这些人早就被齐王刘襄收买了,因此,他们自然要替自己的主子说话。还有一小部分人,说应该立淮南王刘长为帝,没说的,这伙人妥妥的刘长爪牙。陈平、周勃动若观火,当然知道这帮人心里的小算盘,陈平对大家说:“诸吕之乱刚刚平息,天下人都寻求安定,而不想继续乱下去,齐王刘襄的母族势力强大,让齐王刘襄继承帝位,恐怕要重蹈吕氏的覆辙!”
“陈丞相说的,齐王刘襄不当立,淮南王刘长永勇冠三军,有小项羽之称,只有这样的人才适合做皇帝!”周勃大声说:“闭上你们的鸟嘴,刘长连当朝丞相都敢锤杀,如此暴戾的人,怎么能做天子!”说着周伯使了个眼色,灌婴带着一大群侍卫出现在了朝堂之上。“这是要干什么?大家有话好说嘛!”陈平赶紧走上前来打圆场,他看着满脸惊愕的群臣,说出了自己的打算。“高皇帝诸子之中,以代王刘恒最为年长,其人仁爱敦厚,在代地素有民望,他才是皇帝的最佳人选!”别听陈平说的好听,他一贯是个见风使舵,从中谋势利的人,他和周勃选择代王刘恒,不是因为他仁厚,而是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个人平庸,好控制!
代王刘恒是战战兢兢来京城继位的,对于陈平、周勃,他十分尊重,拜二人为左右丞相,替自己打理国政大事。在陈平去世之后,周勃一个人大权独揽,汉文帝刘恒对他也毕恭毕敬。不过不久之后,这位外表仁厚的君主,就对周勃这位有功之臣下手了,他提出了列侯就国,让列侯们到自己的封国去,为让大家支持这项国策,他要丞相周勃发扬风格,带头回到封地上去养老。说实话,周勃认为自己身体还不错,还能干几年,他可不想提前退休。但皇帝的一声令下,他也只好回到封国,不久后就有人向刘恒报告,说周勃身穿铠甲,有谋反的嫌疑!周勃被下狱,如果不是通过薄太后替自己求情,恐怕已经被砍掉了脑袋。
周勃不明白,自己这样一个“安汉兴刘”的大功臣,怎么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徒谋不轨、阴谋作乱”的叛臣呢?他没想明白的事情,他的儿子周亚夫,也同样没有想明白!周亚夫是细柳营的主将,这个细柳营可以说是周氏的嫡系部队,也是当时大汉的精锐之师,南北军的主力也不是其对手!这样的恐怖战力,完全可以称之为大汉的特种部队!尽管周勃成了布衣,但细柳营这支部队,却一直掌控在周氏子弟的手里。汉文帝去视察部队,他先后去了霸上、棘门,最后去了细柳营,他得出的结论是:霸上、棘门的部队,一旦开战,他们的主帅就会成为匈奴人的俘虏,只有周亚夫治下的细柳营,才是我大汉精兵!但汉文帝也心存忌惮,因为这支部队,只听从周亚夫一个人的号令,自己虽然是大汉天子,却也无法调动!
周亚夫的属性,从这一刻起就已经定义好了,因此汉文帝的临终前,才会叮嘱汉景帝刘启说:“周亚夫是个将帅之才,到危急时可以信用!”为什么是到危急时才能信用呢?是因为在平时,这样的人不能重用,手握兵权又不服从天子号令,这样的人有一个专属的称谓“跋扈将军”,或者说的通俗点,那就是权臣!而且这个权臣还算是世袭的,周勃尽管被下狱,但人家还是侯爵,他儿子还可以继承爵位,甚至还可以借着周勃的关系,继续在军旅中担任要职。你看汉武帝以前,那些担任丞相和太尉的人,哪一个人不是功臣之后?就说汉景帝继位后的丞相申屠嘉,这个人就是个大老粗,对政治完全是门外汉,可因为他功臣的身份,而被推举到相位,最后被晁错戏弄,导致其气得吐血而亡。汉景帝倒不是只为了包庇老师晁错,也是为了要杀一杀功臣们的气焰!
汉初萧何死后,由曹参继任丞相。曹参这个丞相,并不是孝惠帝刘盈,或者吕雉指派的,而是萧何的安排。因为在丞相这个位置上,皇帝与功臣们有个默契,你做你的天子,但政府一把手丞相这个位置,必须留给我们功臣的代表。因此,刘邦建立大汉后,尽管他是皇帝,但权力却不是完全掌握在他一个人手里,功臣,外戚还有异姓诸侯们都在分割权力。周勃和陈平两人,是继萧何、曹参后的第三代,吕雉在孝惠帝刘盈死后,动了诛杀功臣们的念头,就是怕控制不了这些人,最后吕氏反而会被他们所灭,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吕雉的担心是对的,吕禄、吕产这两个人,那里是周勃、陈平的对手,吕雉死后不久,就发生了“诸吕之乱”,吕氏被灭族,权力又回到了功臣们手里。
汉景帝刘启强力推行“削藩策”,结果吴王刘濞造反了,叛军的锋锐让梁王刘武的梁军一触即溃,这个威力让汉景帝吓破了胆,他没想到叛军来的会这样快,攻击力会这样强大。怎么办呢?天下危,注意将!用谁呢?除了周亚夫和窦婴外,还能有谁这两个一个是功臣之后,一个是外戚子弟,不得不用他们,是因为汉景帝自己无人可用,这个时候的天子,很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周亚夫出征前,汉景帝刘启将可以调动天下兵马的虎符交给了他,并拜周亚夫为太尉,让他有“临机专断”之权。这让周亚夫很感动,自己终于达到了父亲周勃当年的高度!周亚夫上前线之后,汉景帝刘启又通过母亲窦太后,请窦婴出山坐镇洛阳,把敖仓的粮食和后备军,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支持周亚夫的平叛行动。
有了梁王刘武在睢阳的狙击,加上窦婴的后勤保障,周亚夫如虎添翼,在切断了吴楚叛军的粮道以后,一战而定天下,周亚夫被拜为条侯,先后担任太尉和丞相。要知道太尉掌管天下兵权,而丞相则是百官之首,周亚夫在军中,在朝堂的影响力都达到了顶峰!汉武帝时期的卫青,尽管一门五侯,但他的势力范围被牢牢的控制在军中,政治上从来不让他染指!卫青出现在政治事件里只有两次,一次是替大侠郭解求情,说郭解达不到豪强的标准,不应该迁徙到茂陵,另外一次是为国举贤,推荐主父偃给汉武帝,这个主父偃在卫子夫立后事件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结果你看到了,汉武帝不仅驳斥了卫青,还把郭解和主父偃最后都干掉了!
对于周亚夫,汉景帝刘启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梁王刘武在世时,周亚夫的太尉之职很稳,汉景帝刘启需要周亚夫来制约刘武,保护京师的安全毕竟梁国距离京城太近,梁国的部队开到城下就是分分钟的事。满朝文武里,能够对梁王刘武形成震慑的,只有周亚夫一人而已。接着汉景帝刘启要废太子刘荣,周亚夫和窦婴穿了一条裤子,两人一个是太尉,一个是太子太傅,他们都反对汉景帝刘启废太子,那是因为这个事儿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
汉景帝刘启最后只好说:“这大汉的天下,还是不是朕的天下!你们还是不是朕的臣子!”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汉景帝也是忍无可忍了,挑明了吧!我就是要废太子,你们看怎么办吧?窦婴不说话了,周亚夫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决定的事情,臣听命就是了!”意思很清楚,你是皇帝,我是大臣,胳膊拧不过大腿!就算你不对,我也得给你面子,还不能和你撕破脸。汉景帝接下来的操作,让周亚夫傻了,周亚夫不要做太尉了,你做丞相,这个兵权就由朕自己管几天吧!汉景帝打破了规律,三公之位,本就是对权力的分割,这下子好了,太尉这个位置直接就被免了,岗位都没有了,兵权自然落在皇帝自己手里了。
第二个阶段是让周亚夫做丞相,让他一个专业军人当丞相,这事本身就很反常,周亚夫的表现大家都知道。周丞相又开始干涉起内政来了,汉景帝要封几个匈奴那边过来的人为侯,周亚夫坚决反对,说这是鼓励人背叛,你让那些功臣们怎么想?不久后汉景帝刘启在朝堂上,就问了周亚夫一个问题,“周丞相,请问今年京城的治安怎么样?庄家的收成如何呀!”周亚夫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汉景帝刘启笑了,他又问魏其侯窦婴,“窦婴,你这个闲人也来说说!”
窦婴说:“治安的事情,陛下应该去问廷尉,至于粮食收成问题,可以去问治粟都尉!”汉景帝问:“那要你这个丞相是做什么的?”窦婴回答说:“统领百官,理顺天下,辅佐皇帝才是丞相的职守!”看到了吧!窦婴才是丞相的合适人选,但是汉景帝偏偏不用他,就是要用一个对政治一窍不通的周亚夫,这和汉文帝是用申屠嘉为相是一样的,这个位置要留给功臣,德不配位也得给他!
周亚夫在丞相位置上没做多长时间,就主动退出了,他还是喜欢部队,但是不对汉景帝刘启自己管了。周亚夫只好要求退二线,汉景帝刘启立刻就答应了,赋闲在家的周亚夫没有消停,还是经常把军中的手下们召集起来喝喝酒。尽管周亚夫已经是布衣之身了,但他到了军营里,大家还是叫他大将军!这让汉景帝很不自在,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社稷之臣呢?汉景帝刘启身体不好,而周亚夫又如此强势,这让他担心年幼的刘彻无法控制住局面,他担心自己死后,“诸吕之乱”的事情会再次上演,而周亚夫也学他父亲周勃,再来一次“安汉兴刘”,这可不是汉景帝刘启所希望发生的!
一顿饭促成了汉景帝刘启最终的决定。汉景帝刘启大宴群臣,周亚夫又是习惯性迟到,他入宴落座后,他的桌子上是没有碗筷的。“拿碗筷来!”周亚夫向侍者连叫了三声,没有人搭理他,“怎么了?亚夫有点不开心?”“陛下,他们欺负臣,不给臣碗筷!”“别说其他人的事儿,碗筷是我让人收起来的,怎么?你没有碗筷,就不能吃饭了!”“臣不敢,臣有罪!”“你没有罪,都说你是个跋扈将军,你的气焰比天高!你去吧!”“臣告退!”望着周亚夫远去的背影,汉景帝嘴里喃喃自语道:“看来这个人不是社稷之臣!”
罪名是很容易找出来的,周亚夫的儿子买了五百套铠甲,这成了周亚夫谋反的罪名,当审问周亚夫时,周亚夫为自己辩解道:“我是为了死后做陪葬用的,怎么能说我造反呢?”审问的官吏说:“就算你活着不作乱,死后还是要作乱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是一定要死的,至于具体罪名是什么?没什么关系,总是可以找出来的!
周亚夫不想背负叛逆之名,因此选择了绝食而死,周亚夫之死,并不是仅仅是性格问题,也不是汉景帝刻薄寡恩,这些都是表象,本质是利益使然,是皇帝和功臣集团间的权力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