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学人文关怀实践应用及创新研究

刘作军 赵秀 朱萍

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幸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治疗,而是更加关注心理、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关怀。2024年9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提供了基本遵循。因此,人文关怀在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与价值

人文关怀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在医疗服务中,人文关怀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关注其生命价值、人格尊严、生理及心理需求。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疗领域的具体体现,以对患者的关怀、尊重为目标,体现着医学对生命的态度。医学人文关怀是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以尊重患者的内心需求和人格尊严为前提,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这种关怀不仅体现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还体现在对患者的全面关注,包括心理、情感和社会需求等方面。人文关怀的实施,能够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

二、人文关怀在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实践应用

(一)医疗模式与人文关怀。希波克拉底曾言:“医生不仅是治疗疾病,更是治疗患者。”不同国家的医疗模式因其社会制度、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荷兰的医疗体系分为四级,每一级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并通过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这种模式强调预防保健和个性化治疗,体现了对患者全面需求的关注。我国也在逐步推进团队合作的医疗模式,如多科协作诊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二)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践。南丁格尔曾说:“护理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头和纸张,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护理人文关怀强调对患者心理、情感和社会需求的关注,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例如,通过家庭疗法、中医疗法、分散疗法等缓解癌症患者的焦虑和疼痛,通过叙事护理帮助患者正视疾病,通过心灵关怀服务关注晚期患者的精神需求。这些实践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还促进了护士的职业成长和发展。

(三)国际人文关怀的事例。美国的临终关怀服务非常发达,注重为患者提供舒适和有尊严的离世环境,这些服务通常包括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和家属辅导,确保患者和家属在情感上得到充分关怀。澳大利亚的医疗机构为尊重原住民的文化和传统,针对原住民提供专门的医疗服务,包括文化适应的健康宣传和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日本作为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其医疗和养老机构提供专门的老年护理服务,包括康复训练、营养指导和心理陪伴,而临终关怀则更多地融入了其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强调家庭参与和情感支持。

(四)我国人文关怀的发展。一是思想上倡导。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自觉树立“一切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倡导人性化服务理念。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与患者沟通时,耐心解释病情,尊重患者的想法,保护患者的隐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许多医疗卫生机构自觉树立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思想、拿出新举措,如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和国际化护理,不断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二是人性化管理。医院坚持从人本角度出发,不断优化服务管理流程,如合理设置收费窗口、配备轮椅和推车、优化住院流程等。在每季度的医护考试中,增加医学人文关怀的试题,在技能考核中添加沟通技能的培训。三是个性化关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加大对患者个性化关怀力度,不仅关心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关注其心理和情感需求,通过优化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患者诊治全流程,患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人文关怀在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创新研究

人文关怀是现代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关系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持续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普及和实践,推动人文关怀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一)智能化护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护理逐渐成为现代医疗领域的重要趋势。爱因斯坦曾指出:“科技的进步应该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实现护理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提高护理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一是开发智能心理支持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例如,系统可通过语音识别和情感分析技术,判断患者的情绪状态,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二是搭建个性化健康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分析其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等信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通过与患者的互动,平台能够不断优化建议内容,提高护理效果。

三是创建智能化病房环境。在病房设计中融入智能化元素,如智能床铺、智能照明等,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通过智能终端设备,患者可以随时与医护人员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建议。这种智能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环境,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感,提高其满意度。

(二)个性化护理。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治疗也应该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一是构建人文关怀护理团队。护理团队是实施人文关怀个性化护理的关键。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通过定期开展人文关怀教育、心理辅导技巧培训等,培养护理人员的同理心、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

二是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应注重其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供情感支持;对于儿童患者,则应注重其心理安抚和游戏治疗,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帮助他们缓解恐惧和不安情绪;对于特殊患者,医院应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如设置家庭式病房、提供个性化的房间布置、播放轻柔的音乐等,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到家的温暖,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对于异地患者,可通过远程医疗平台,为居家康复的患者提供远程指导和咨询服务,提高其康复效果。

三是加强医患护患沟通。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护患关系的基础。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感受,耐心倾听其诉说,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通过有效的沟通,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提高救护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护团队与患者交流病情

(三)多元化护理。多元化护理创新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的重要手段。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多元化护理正是体现了这种包容与整合的精神。将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引入护理实践,通过文化护理、心理护理、家庭和社会支持、教育和培训、环境优化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一是多学科协作。人文关怀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医院可以建立多学科护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二是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和护理管理系统,实现护理工作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是志愿者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院护理工作,建立志愿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例如,可以组织志愿者为患者提供陪伴、聊天、阅读等服务,缓解患者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四)国际化护理。国际化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方向。同样,国际化护理也是拓展护理视野、提升护理品质的重要途径。

一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护理经验分享和交流,推动人文关怀护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护理人文关怀向更高水平发展。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护理理念和方式可能存在差异,需要相互借鉴和学习。通过引入多语言服务和跨文化培训,确保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都能得到尊重和理解的医疗服务。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更多的护理资源和技术,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是加强多学科合作与交流。通过跨学科合作,以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提高研究的综合性和创新性。例如,可以与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进行合作,共同探讨人文关怀的创新实践。通过组织跨学科研讨会、共同申请课题和建立合作平台等方式,促进跨学科合作,有助于从多个角度全面地探究护理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加强高科技交流与合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人工智能技术让护理机器人更好地适应人类的情感需求,协助护士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为护士提供更加精准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单位为河北省卫生健康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 |《健康中国观察》2024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