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排名最高的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最近决定限制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学生入学,这是中国与西方之间日益扩大的学术鸿沟中一个令人不安的里程碑。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最近宣布了严格的安全审查措施,将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的硕士和博士课程申请人。这项政策要求审查的不仅是申请人的国籍,还有他们以前的教育背景、资金来源和意向研究领域。
这些举动凸显地缘政治紧张关系正在深刻重塑全球学术交流。中国与西方国家教育关系的恶化,预示着对科学进步和国际理解的更广泛影响。
过去十年,美中教育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互不信任和障碍越来越多。在中国学习的美国学生从2012年近2.5万人的峰值骤降至2023年的区区700人,而在美国大学入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也在2023年创下十年来的新低。
现在,这种学术脱钩正向欧洲蔓延。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限制措施是迄今为止西方大学实施的最广泛限制之一,德国和荷兰的大学也出现了针对外国学生的类似政策。
中国与西方学术交流的削弱具有重大的人文影响。中国学生——尤其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发现自己陷入猜忌之网,面临冗长的安全审查和签证限制。
有些人被迫在完成学业和探望家人之间做出选择,因为一年的学生签证使得回程充满风险。还有些人则认为自己的学术梦想彻底破灭。他们由于安全审查而不愿去美国攻读学位,转向了欧洲,结果发现自己再次成为目标。
此外,这些限制措施正在改变全球的人才和知识流动。如果这种限制措施持续或者扩大,西方大学很可能面临人才流失。这将损害美国和欧洲主要学府的多样性,并最终削弱全球科学合作和创新。
更关键的是,中国与西方科学交流的减少,会削弱世界集体应对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危机等需要全球合作的挑战的能力。在人工智能安全和量子计算等领域,研究团体的孤立有可能造成危险的盲点和重复努力。
这些不仅是理论上的担忧,我们已经看到减少研究合作对美国华裔科学家生产力的负面影响。
这种学术脱钩还可能影响到未来几代决策者和领导人。如果没有持续的民间接触,很难想象未来的领导人能够有效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
随着交流与合作减少,双方国家有可能逐渐丧失相互理解的能力。这最终可能会损害它们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保护它们,因为即便在竞争或者敌对的关系中,这种理解仍然至关重要。
限制学术交流的理由往往是国家安全考虑和非法技术转让的风险。虽然大学需要应对正当的安全关切,但目前基于国籍而非特定风险因素实施广泛限制的趋势可能导致因噎废食。需要采取一种更细致入微的手法——既能保护敏感研究,又能保持学术机构的国际性。
关键是在正当的安全关切与开放学术交流的基本价值观之间取得平衡。大学一直是国际合作和跨文化理解的堡垒。它们设置合作壁垒,可能破坏科学进步和全球问题解决的基础。
我们今天如何开展学术合作不仅将决定国际教育的未来,而且将决定科学进步和相互理解在日益两极分化的世界中的前景。
应对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危机等全球性挑战需要多元化视角和协同解决方案。当我们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问题时,拆毁几十年来搭建的合作桥梁是我们无法承受的选择。(编译/葛雪蕾)
本文由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15日发表,原题为《中国-西方学术脱钩对世界无益》的文章,作者是李卓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