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寻西安持久繁荣的魅力,仲量联行在《西安发展新底色(上篇):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编织长虹未来》中描绘了西安“蓝色”与“绿色”的发展基调,揭示了硬科技产业如集成电路、航天航空、新能源与光伏产业如何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本篇内容将进一步探索西安“红色”与“黄色”的深厚底蕴:这两大色调分别代表西安在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两大领域的非凡实力与无限前景。
红色彰显着盛世的繁荣、开放与活力。穿越千年,西安仍以这一抹深邃的红色,续写着文商旅的新传奇。“镐京”作为古时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见证了无数中国历史,为西安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就了古都独具魅力的文旅资源,也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截至2024年西安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数量、5A景区数量以及一级博物馆数量上均位列全国前三;西安长期登榜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城市,今年国庆更是位列假日“热门目的地”第二,实现了旅游人数和收入的双增长;此外,西安周末轨道交通客流水平明显优于华西地区其他城市,在节假日更是屡创新高,西安旅游市场之火热可见一斑。
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一天然优势的背景下,西安积极开拓文商旅融合的新路径,不断探索文旅消费的多元表达。依托深厚的汉唐文化,西安已孕育出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多个沉浸式体验的消费载体,也打造出《长恨歌》和《梦长安》等大型演出;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唐装租赁、妆造、拍摄等一系列服务产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商旅消费体系就此诞生。
在赋能特色文旅商业发展的同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助力了现代商业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从供给侧看,西安未来将有万象城、太古里、银泰中心等优质商业落地。这不仅得益于西安作为西北零售商业中心的绝对地位,更因其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推动更多现代商业将文化语言融入建筑设计和场景营造,赋予西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商业气质。从需求侧而言,浓厚的文旅商业氛围也催生众多本土品牌崛起:承袭“长安”风味的餐饮、诠释古都文脉的文创、重现唐朝风华的唐装等成为购物中心的重要租户,为西安现代商业的发展增添新动能。
黄色是“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的主题色,而西安正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中国西北商贸物流的门户城市,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此交汇。近年西安凭借优越区位条件,跻身全国内外循环物流通道核心节点城市。
在国际商贸往来方面,2013年至2023年的十年间,中欧班列“长安号”提速增效,织线成网,运输线路已覆盖欧亚大陆45个国家和地区。“长安号”不仅是隆基绿能、吉利汽车、陕汽重卡、陕鼓动力等本地企业的整车、汽车零部、太阳能电池、机械设备产品出口的重要交通,同时还通过 “+西欧”线路集结体系,将“长安号”出口商品的货源地拓展至陕西以外的23个省份,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一般贸易以及跨境电商货品向西欧陆海运输的重要集结地。赋能本地企业出海以及扩大城市朋友圈也使得中欧班列“长安号”在2024年1-7月开行班次达到2998列,同比增长28.6%,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
此外,针对国内贸易,随着更多传统商贸企业通过柔性制造模式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物流运输向“多批次少批量”的供货模式转变,快递运输业持续活跃。与此同时,中国电商贸易不断向西部腹地和低线市场渗透。2024年前三季度,西北主要省份陕西、甘肃、新疆快递业务量增速领跑全国,分别达到45.2%、48.1%和37.6%。作为中国西北物流枢纽中心和唯一的门户城市,大量往来于西北和全国其他省市的国内外货品汇聚西安,通往全球。
受益于独有的链接中国西北及一带一路国家的枢纽口岸优势,大批量的内外贸货品集结于西安,活跃的商贸物流极大拉动了非保税高标准仓储设施的需求。仲量联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西安非保税高标仓总面积已超过430万平方米,且平均空置率于年内进一步降至9.6%,显著低于21.9%的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较强的抗周期波动属性;其中,服务于商贸企业的第三方物流、国际和国内供应链管理公司的非保税高标仓租赁面积占总需求的比重达到49%,贡献了半壁江山。
结语
产业兴则城市兴。如今以半导体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为代表的“蓝色”硬科技产业,和以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所引领的“绿色”产业正在成为驱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不仅牵引上游供应链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向西安集聚,更进一步增强城市资金和人口的吸附力;而叠加了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和“黄色”“内陆港+国内贸易通道”的口岸优势,西安的特色消费和商贸流通将持续焕发活力。
产业强则城市强,目前西安已形成核心城区承载文化旅游、商贸、金融、互联网等产业,而环核心区承担硬科技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空间形态。“产业”与“空间”交融,“文化”与“商贸”联通,共同跑出西安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