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5年9月,新中国首次授衔授勋典礼举行。
身在抚顺管理所的韩浚,得知陈赓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一时百感交集:
“若非当初的意外,我如今也该是大将。”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陈赓的同窗好友
1911年,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
那时韩浚家道中落,17岁的他听说武昌正在招收学生兵,便只身一人离开黄冈,去武昌参军。
1924年,韩浚顺利成为了黄埔军校一期生。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了广州沙基大游行、东征陈炯明等一系列斗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韩浚的思想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与一些进步人士交往,并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
那时候,韩浚与陈赓既是同窗,也是志趣相投的好友。
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理想,探讨革命形势。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在陈赓的引荐下,韩浚与周总理等革命领导人相识,并阅读了不少先进的书刊。
应该说,与陈赓的相识,给韩浚的思想、革命理念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924年5月,韩浚经陈赓介绍,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组织决定把陈赓、韩浚送到苏联去进修。
9月,两人与顾顺章一同启程,先抵达上海,再前往海参崴。
在那里,他们受到了苏俄红军第一军第一师参谋长的热情接待。
然而,他们刚学了半年俄语,正准备深入学习军事知识时,却突然接到了上级的电报。
北伐在即,国内急需人才,组织召唤他们速速回国。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追随共产党
韩浚和陈赓重返上海之时,北伐军已挺进湖南,党组织随即安排他们在上海执行地下任务。
当时,他与陈赓、刘少奇、王若飞住在一起,秘密教导工人学习射击与情报传递。
后来,经周总理的引荐,叶挺安排韩浚任十一军教导营中校营长。
他的任务是协助张发奎筹建学校、招募学员,为北伐前线培养后续力量。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1927年4月,韩浚接到了一项重大使命。
党中央定于武汉召开五大,当地商贾云集,人流众多,便于隐蔽,但局势复杂,需高度戒备。
于是组织决定,由韩浚负责安保工作。
接到任务后,韩浚亲自带队前往会址周边勘查,精心制定保卫方案,做好动员与部署。
他把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穿着军装,另一部分则便装潜伏。
代表进出会场时,大门守卫严格盘查,验证身份。
同时便衣人员暗中跟随,直至确认身份无误。
得益于周密的安排,此次大会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秋收起义副总指挥
北伐军进驻武汉后,蒋介石为拉拢夏斗寅,特委任其为独立十四师师长。
该部驻防宜昌,虽名义上受武汉国民政府调遣,但实则属于蒋系。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另立了国民政府。
此时,武汉革命军已挥师北伐至河南,市内防卫空虚。
蒋介石便暗中策动夏斗寅联同四川军阀杨森,偷袭武汉,企图一举摧毁武汉国民政府。
当夏斗寅部逼近咸宁之际,武汉国民政府才惊觉其图谋,仓促应对。
将武汉分校学生及新兵团等整合为一支中央独立师,由侯连瀛担任师长,杨树松为副。
同时,任命叶挺作为警备司令,负责指挥作战。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在叶挺的精心部署下,韩浚率领部队日夜兼程抵达嘉鱼。
他巧妙用兵,以很小的伤亡成功击退敌军,并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此举极大地震慑了杨森,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南昌起义爆发后,韩浚准备率部与起义部队会合。
但在前往江西修水的途中,他们得知起义部队已转移至广东。
于是韩浚一行返回武汉,向负责人向警予汇报工作,并接受了“八七”会议精神和秋收起义的新指示——
韩浚接到了新的任命,任命他为秋收起义副总指挥。
可就在回去的路上,韩浚等人遇到了巡查的民团,并与他们交火冲突。
韩浚因负伤被捕,多亏了朋友的全力营救,他在通城监狱囚禁几个月后得以获释。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意外与组织失联
重返武汉后,韩浚多方探寻党组织未果,加之囊中羞涩,内心倍感煎熬。
1928年6月,韩浚南下广东,投奔时任南路督办兼军长的陈铭枢。
面对陈铭枢提出的新兵训练处处长一职,韩浚顾虑到自己的党员身份,恐暴露行踪,便以身体不适为由婉拒。
随后,陈铭枢就给他安排了一个相对清闲的职位,到北海盐务处担任秘书。
数月后,陈铭枢把韩浚叫来,将蒋介石发来的密电如实告知。
那密电要求陈铭枢,立即将韩浚押解至南京。
但陈铭枢却并未照做,反而出钱送韩浚到香港避风头。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1929年春,韩浚悄悄从香港返回上海,试图重寻党组织。
这时候,蒋介石为了拉拢黄埔系,在南京组建了“黄埔同学会”。
韩浚则与蒋介石针锋相对,在上海成立了“黄埔革命同学会”
“黄埔革命同学会”一直坚持到了1931年。
后来,主要成员被捕,韩浚在蒋介石的胁迫下,思想也发生了动摇。
面对日寇的侵略,韩浚觉得此时最要紧的是抗日救亡。
因此,他放弃了自己的信仰,也开始追随蒋介石。
此后,韩浚率部参与多次重大战役,很快就晋升为中将军长。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1947年的莱芜战役,韩浚成了华野的俘虏。
他先后被关押在佳木斯、哈尔滨,后转至抚顺管理所,度过了长达六年的时光。
1955年的授衔典礼过后,韩浚从报纸上看到,昔日同窗陈赓,如今已是开国大将。
他不禁感慨万分,叹道:
“若非当年意外与组织失联,自己今日或许也是个大将了。”
这番言论,旁人听来或许觉得过于自负,但纵观韩浚的革命生涯,也不难理解他心中的遗憾与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