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关注了一个帖子,说的是建议教育部把“CSSCI 核心期刊目录”给废除掉,理由居然是“要是接着用这个目录,会妨碍学术发展,造成学术不公,促成学术垄断,滋生学术腐败”。再往下看那些评论,感觉越看越在理。
那接下来咱们就从上面提到的这几点来琢磨琢磨这里头的门道,这篇文章只代表小编我的看法,跟其他人没关系。在学术这块儿,CSSCI 核心期刊目录一直都挺受关注的。CSSCI 核心期刊目录的建立,能给学术质量做评估和保障,能整合和导航学术资源,能进行学术评价和认可,能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还能提高中文学术的影响力。不过呢,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建议教育部废除这个核心期刊目录,这背后到底藏着啥原因呢?
一、评价标准单一引发的问题。
CSSCI 核心期刊目录一直以来都是衡量学术成果的一个挺重要的标准,在高校教师评职称、申报科研项目这些方面用得可广泛了。但是呢,这么单一的评价标准也惹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首先,这就导致了学术研究变得很功利。为了能在 CSSCI 期刊上发论文,有些学者可能就会去迎合期刊的喜好,挑那种热门但不一定有深度的研究课题,却把那些真正有创新、有重要价值的冷门课题给忽略了。这种功利的研究风气对学术长远发展可不好。
比如说,在一些学科领域,大家都争着去搞那几个热门的研究方向,结果研究成果都差不多,没啥创新,也没啥多样性。而有些有潜在价值的小众研究领域,就因为在 CSSCI 期刊上不好发表,所以得不到该有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呢,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给年轻学者带来的压力可大了。对他们来讲,想在 CSSCI 期刊上发论文可不容易,得花好多时间和精力去积累学术成果,还得去攒人脉资源。在这么大的压力之下,有些年轻学者可能就会特别着急想成功,甚至会用不正当的办法来发论文,比如说抄袭、篡改数据啥的。
二、加剧了学术资源的不平衡分配。
CSSCI 核心期刊的数量不多,主要都在一些有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所在的地方。这样一来,这些地方的学者发表论文就有天生的优势,其他地方的学者发表论文就困难多了。
这种不均衡的分配让学术资源越来越集中了。有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因为有更多的 CSSCI 期刊资源,能招来更多优秀的人才和科研项目,就形成了好的循环。但是那些在偏远地方或者实力不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就越来越难有发展的机会,学术上的差距也就越拉越大。
比如说,一些中西部地区的高校老师就说,他们发 CSSCI 论文的时候有好多困难,像投稿的渠道不顺畅、审稿的时间太长等等。这些问题又接着影响他们评职称和职业发展,让优秀的人才流失得很厉害。
三、目录的更新不及时与局限性。
CSSCI 核心期刊目录更新得可慢了,常常不能很快地反映出学术研究的最新情况和走向。随着学科不停地发展,还有相互交叉融合,有些新冒出来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期刊可能没法马上被放进目录里,这样就限制了学术创新的发展。
另外,CSSCI 核心期刊目录主要看重人文社会科学这一块,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这些领域的适用程度相对就比较低。在现在跨学科研究越来越流行的情况下,这种局限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了。
四、投稿方式的局限性。
咱们能看到的情况是,CSSCI 大多是约稿,在约稿的时候,期刊通常更愿意找学术界的权威人物、有比较高学术头衔的学者,还有跟期刊关系好的人约稿。这就让普通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还有来自不是很出名的院校、科研机构的学者,在竞争里处于特别明显的劣势。他们就算有质量很高的研究成果,也可能因为没什么名气或者没关系,很难得到约稿的机会,这样就造成了学术发展的机会不平等。
约稿的这种偏好让学术资源进一步往少数人那里集中。那些经常被约稿的学者能更轻松地在南大核心期刊上发论文,这样就能提升自己的学术名声和影响力,然后得到更多的研究资源和机会。可其他学者就可能因为发表难,在学术领域很难出人头地,就形成了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的马太效应。
对此!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