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小林宽澄出生于日本一个僧侣家庭,1940年1月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日本兵。1月21日,小林宽澄乘坐运兵船在中国青岛上岸,驻扎青州。被分配到轻机枪班后,经过5个多月思想教育军事训练,由二等兵晋升为一等兵,编入作战部队。
1941年6月20日中午,第一次上战场,小林宽澄变成了八路军的俘虏。多年以后,那平静温和的劝降声还在他耳边环绕“我们不杀俘虏,优待俘虏!”
小林被俘后,经过教育加入八路军,成为一名“宣传兵”。宣传兵的主要任务是用日语写标语、编印宣传材料,同时要到前线对日军喊话,动摇日军军心对日军劝降。当时,八路军的日语宣传十分重要,能够给日军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瓦解他们的战斗力。可以说,一个小林的战斗力,可以抵得上一个连的士兵。但是这项工作也很危险,他们被视为叛徒,成为日军射杀的主要目标。
一二九师的两位日籍宣传员,在前线喊话时遭到对方伏击牺牲在战场。他们一位是砂原利男,一位是住野甚七,他们把生命留在了中国大地,延安宝塔下的纪念碑上刻下了他们的名字。
1944年11月下旬,莒县战役攻坚阶段,小林冒着炮火进入前沿阵地,举着铁皮喇叭对日军疾呼:各位!仔细听着!我是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小林宽澄!你们被包围了!不要再抵抗!你们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你们是侵略者!投降吧!八路军优待俘虏!参加八路军,就是国际友人!我们有很多日本战友,在八路军的队伍中,为自己的理想战斗!你们投降吧!投降吧!
他间隔一定的时间就喊话,每次30分钟,连续三天,嗓子哑了喉咙肿了。这次日军没有向他射击,也没有回骂,也许小林的喊话触动了他们的灵魂。与砂原和住野相比,小林是幸运的,他在枪林弹雨中活了下来。
抗日战争结束后,小林宽澄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着参加新中国建设,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小林在中国结婚生子,1956年返回日本。回到日本的小林一直从事汉语翻译工作,并且长期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
小林宽澄收集了一份名单,是在中国同他并肩战斗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日本同志。名单上共有48人,牺牲二十二人,他们有的是在战场上阵亡,有的是被日军抓获后处死。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会上,三十多名获纪念章的抗战功臣中,小林宽澄先生是唯一一名日本人。
(参考资料《寻访 日本老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