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中国成立之后,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在刚刚建国后不久便派遣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协助抗击以美国为首的企图干涉朝鲜内政的"联合国军"。这次战争大约有两百多万的将士被派往前线,近五分之一的战士永远埋骨异乡。这场正义的战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其中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我们也耳熟能详。但是有一名志愿军和他们获得了相同的荣誉但是一直不为人所知,他在当时被称作"孤胆英雄"
志愿军
一、英雄初入战场
潘正光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生于四川的一个农民家庭,新中国成立那年,年仅十九岁的他便成为了当地农会的成员,并加入了民兵队伍。在此期间积极响应号召参加反对地主恶霸、土地改革等工作,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后,县里面曾经派人来乡下进行宣传动员,正当年轻的潘正光出于爱国义愤,在没有同母亲商量的前提之下偷偷报名参了军。次年,他被正式批准入伍,并和战友们一起分配到了中朝边境的开山屯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九月便被正式派往朝鲜境内。在当时的新义州,潘正光的任务主要是修补和修筑铁路,以保障交通运输的完善,在此期间还没有见到敌人。
潘正光
二、英雄入朝作战
部队再一次进行改编之后,潘正光被编在60军181师534团3营8连1排三班当战士。在当时,潘正光除了作战以外,还负责排与排之间的通讯,是一名兼职的通讯兵。当时排与排之间的防守阵地是以地形进行划分的,因此免不得要进行长途跋涉。在这一过程中,潘正光常常会遭到敌军的轰炸,但是他凭借矫健的身手和敏捷的头脑,多次化险为夷,受到长官的称赞和赏识。
志愿军
潘正光真正成为万众瞩目的人物是在他参军两年之后,在当时志愿军所进行的夏季反击战中,潘正光所在的部队负责攻占并且坚守汉江东岸的大无名高地。敌人并不甘心阵地的失去,于是在一天之内多次对阵地进行轰炸,但是潘正光所在的三班不畏强敌,连续打退敌人的三次进攻歼敌二十余人。
受挫的敌人并不甘心,又接连发动了多次进攻。在当时,三班的副班长和班长均已负伤,潘正光便临时代理了班长的指挥。这时的三班一共只剩下了九个人,潘正光将这九个人分成了两组,但是在敌人越来越猛烈的炮火打压之下,很快阵地上就只剩下一个潘正光和两个重伤员,其他人全部牺牲。
志愿军
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之下,潘正光在敌人之间扔了一枚爆破筒,使得大批敌人畏缩不前,之后他又连续扔了十几枚手榴弹,将敌人死死地压在半山坡上。这时敌人也不再一味地从正面向前冲锋,而是改成两股小队从两翼围困,这时潘正光再次改变战术,他变换位置打枪,使敌人难以摸清楚阵地上的人数,一时不敢向前,为潘正光赢得了时间。
三、孤胆英雄单枪匹马坚守阵地
敌人虽然被压制在了半山腰,但是潘正光知道这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如果援兵不来,他自己一人也坚持不了多久。于是趁着这个空隙,他跑到了连队的指挥所。但是指挥所里除了指导员马登山和一名卫生员以外,也并没有其他人了。这时指导员想让潘正光下去休息,自己继续去坚守阵地。但潘正光坚决拒绝了这个命令,而是和卫生员一起去前沿阵地。
志愿军
他们二人在半路上与冲上来的敌军相遇,这时潘正光立刻去旁边的机枪堡垒里面掩护,这个堡垒里面除了一名受了重伤的机枪手之外,其他的士兵也牺牲。这时对面数百敌人为了逼迫潘正光出来,向阵地上投射了好多炸弹,潘正光一面掌握着机关枪进行扫射,一面大声喊着一声已经牺牲的战友的名字,并进行指挥,就这样又使得敌人被暂时迷惑住了。但是这样的状况毕竟是暂时的,子弹打光之后,潘正光只剩下了一个手榴弹,他想等敌人冲上来之后与敌人同归于尽。但是在等待了好几个小时之后,敌人并没有上来,最后他听到了一阵枪声,参谋长带着军队赶来救援打跑了敌军。
潘正光被解救出来之后并没有立刻下去休息治疗,而是带领前来救援的部队夺回了阵地之后才下去休息。不久之后,潘正光的事迹在人民日报上以"孤胆英雄"为标题进行了报道。金日成也亲自颁发给他国旗勋章一枚。
潘正光
结语:
潘正光由一名普通的志愿军士兵一跃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大英雄,这与他的爱国热情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潘正光代表的是当时入朝作战的志愿军的群像,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潘正光那样的战士,才换来现在的和平。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孤胆英雄"潘正光》
《抗美援朝纪念馆—抗美援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