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之后,又杀了伏在董卓尸身上大哭的名士蔡邕,并表示坚决不赦免助纣为虐的李傕郭汜,结果李傕郭汜在贾诩的蛊惑下杀回长安击败吕布,王允也被乱军杀害。

当时的朝廷官员和后世很多史学家都说王允不应该杀蔡邕,更不应该对李傕郭汜不依不饶,同朝为官的马日磾直接诅咒:“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马日磾是什么人?我们细看其个人履历就会知道,此人算得上董卓余孽,也算得上李傕郭汜帮凶:董卓独霸朝纲,马日磾从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的九卿之一)晋升为太尉(三公之一),李傕郭汜挟持汉献帝,又任命马日磾为太傅(依然是三公之一)、录尚书事(相当于丞相级别的兼职,大臣每带录尚书事名号,职无不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卓对马日磾有“知遇之恩”,对蔡邕也不错,《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闲,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初平元年,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

蔡邕其实并不是王允杀的,他在狱中是怎么死的,史书并没有记载,王允没有下斩杀令,却是史实:“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

蔡邕是哭董卓也好,叹董卓也罢,都是念私恩而忘大义:董卓刨汉朝列祖列宗坟墓的时候,蔡邕不哭不叹;董卓“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的时候,蔡邕不哭不叹;董卓纵兵京城烧杀抢掠,车辕挂满人头的时候,蔡邕还是不哭不叹;董卓恶贯满盈伏诛,蔡邕忽然变得“悲天悯人”,这是什么心态?

蔡邕想学司马迁,宁愿受宫刑保全性命以编修汉史,请问他有董狐的骨气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说王允只是想杀而没有真杀,就是当场将蔡邕斩首,也一点都不冤枉:老蒋要是早点把汪精卫杀了,抗战时期就不会有那么多打着国军旗号的伪军了。

像蔡邕那样的“名士”历朝历代都不罕见,面对巨奸大恶,他们明哲保身曲意逢迎,一旦有人拨乱反正惩奸除恶,他们忽然又变成圣母,这就出现了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据说蔡邕以“忠孝”著称,那么他忠于的是大汉朝廷,还是董卓个人?

王允关押蔡邕并不是没有理由:“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王允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编著《后汉书》的班固对司马迁的评价也不高:“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谓迁所著《史记》,但是汉家不善之事,皆为谤也。非独指武帝之身,即高祖善家令之言,武帝算缗、榷酤之类是也。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至以身陷刑,故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迁吹捧常败将军李广,却暗戳戳说卫青霍去病是“佞幸”,一些读史者往往被误导,以为李广难封是汉朝文、景、武三代皇帝赏罚不公,却忘了以李广所犯罪过,砍三次脑袋都不冤。

我们不能想象,如果蔡邕没有死于狱中,而是新写了包括西汉和东汉在内的《新汉书》,董卓会不会成为一个礼贤下士、侠肝义胆的草莽英雄?

汉武帝没杀司马迁,也没对《史记》进行删改,那是他根本就不在乎文人的诋毁,但是董卓刚刚伏诛,汉室刚刚有了一点复兴的曙光,却不能让那些受董卓十六亿收买的无良文人摇唇鼓舌,所以把蔡邕关起来反省,对宵小们也是一个震慑。

如果说王允有错的话,那就是没有除恶务尽,还是放过了董卓的余孽,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跑掉了,但是长安城外还有樊稠、李蒙、王方等人带兵,正是他们重新纠集在一起,帮助李傕郭汜击败了吕布。

在演义小说中被马超擒斩的李蒙王方在正史中都确有其人,后来成为“国丈”的董承,也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还曾欺负过伏皇后,这件事在《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中有明确记载:“李傕、郭汜等追败乘舆于曹阳,帝乃潜夜度河走,后手持缣数匹,董承使符节令孙徽以刃胁夺之,杀傍侍者,血溅后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卓霸京师,其实只有三万西凉兵,李傕郭汜带走的只是一部分,如果没有内应,是拿不下长安城的,王允还是心慈手软,没有将动作余孽斩尽杀绝,这才导致了长安保卫战失败:“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吕布军有叟兵(叟兵即蜀兵,不知为什么蜀兵会帮李傕)内反,引傕众得入。城溃,放兵虏掠,死者万余人。”

李傕郭汜是董卓的主要爪牙,手上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他们的满身血债都能一笔勾销,肯定会让其他不轨之徒心存侥幸,也会让忠义之士寒心。

其实王允当时也没有坚决表示不赦李傕郭汜,而是因为当时已经大赦一次,“一岁不可再赦”,要赦免也得看李傕郭汜的表现,明年再说。

李傕郭汜之所以能带着西凉兵杀回来,是因为毒士贾诩造谣:“贾诩时在傕军,说之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事济,奉国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后也。’傕等然之,各相谓曰:‘京师不赦我,我当以死决之。若攻长安克,则得天下矣;不克,则钞三辅妇女财物,西归乡里,尚可延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就奇怪在这里:后世很多人无视李傕郭汜的暴行,蔡邕附逆没有受到指责,对贾诩也不乏“钦佩”之声,反而是王允招致了很多批评,说他心胸狭隘不能容人。

孔子有一句名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主张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知怎么有人曲解他的原意,弄成了以德报怨,好像人家打你的左脸,你就应该笑着把右脸也凑上去。

在笔者看来,王允要杀蔡邕、不赦李傕郭汜,一点问题都没有,他的问题就是没有清扫京城的董卓余孽,也没有派兵对李傕郭汜展开追杀,对贾诩、马日磾那样的“智谋之士”也缺乏防范:如果马日磾不是跟董卓、李傕、郭汜关系很好,又怎么能两次位列三公?

史书对马日磾和蔡邕评价都很高,这是因为史书都是文人写的,他们就像陈寿一样,掺杂个人感情甚至夹带私货都是司空惯见,这就是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傕郭汜已经化为尘埃,蔡邕马日磾青史留名,这两个“有风骨”的“名人”,如果到了两千年后,那就是妥妥的姓汪与姓胡。

随着喜欢读史、认真读史的人越来越多,那些曾经掌握话语权的文人、公知、圣母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古代文盲率太高,所以认识几个字就能成为“国学大师”,其实那些所谓的“民国大师”,水平可能还不如在座的读者诸君,所以咱们今天最后的问题只问大家而不信大师:在您看来,蔡邕附逆董卓,马日磾在董卓李傕身边受宠,这种行为该如何评说?王允要是真赦免了李傕郭汜,会不会有人说他对不起被挖坟掘墓的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