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曾有5年多的时间在房产互联网行业工作,管理过几千人的买房、租房和中介群,也经历过租房和买房的过程,还写过N篇推荐北京房源的文章。

从18岁到现在的15年,我也见证了房产上涨与下行周期。所以对房子这件事,我也能算半个砖家了。

但我今天这篇文章,不是来给你推荐房子的,而是来给你重塑认知的:

买房或租房,看似是一个房产选择的问题,但背后遵循的其实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房子本身好坏的逻辑。

最近北京930新政出台后,存量房交易量也增长了,我就借此多说两句。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希望能够帮到很多迷茫的年轻人。

文章分为七个部分:

1、居住体验代表你在一个城市的基本生活条件。

2、搞清楚房子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

3、用理财或投资收入付房租可行吗?

4、要不要置换房子?

5、租房是不是智商税?

6、哪个城市的房子值得买或租?

7、决定生活幸福感的不只是房子。

一、居住体验代表你在一个城市的基本生活条件。

无论你是租房还是买房,住得好不好将直接决定你心情是否愉快。所以如果生活不够舒适,也会长期影响你的创业与工作状态。

不是说你每天吃好、喝好一点就够了。

房子绝对是一个人在城市生活的基本尊严和底线,除非你只打算在一个城市短暂停留。否则,还是尽量让自己住得更舒服点吧。

这个“舒服点”,不仅取决于房子本身的参数,比如楼龄、户型、层高、朝向等,还涉及到生活配套和通勤的便利性,这些都构成了买房的基本逻辑。

不然你去城市奋斗越久,就越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房子不可贵,时间和青春最可贵。

二、搞清楚房子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

这点要分成两面来看,过去很多人误解了房产。

比如,在房价上行期,房子是资产,而且是很保值的资产,很多人都吃到了红利;

但在房价下行期,如果房贷是你在还,那就是妥妥的负债;如果房租能抵扣房贷,那它还是资产,相当于你把债务转移给租客了,而且二次抵押也能置换出流动现金。

很多人说,现在楼市供应足够,我有钱也不买房,一直租房不行吗?

你想简单了。

租房永远是消费逻辑,你交给房东是真的每个月都在花钱;但买房是把钱交给银行,银行是认你这个资产的。

你看,有实力的大企业是不是都自己买地盖楼,而不去市中心租写字楼?前有微软、格力和华为,后有小米、腾讯和阿里。

目的就是把经营成本变成固定资产。就算有一天企业倒闭搬家了,它还是可以出租给新一代公司。

因为后浪永远胜前浪,产业永远在升级。今天生意红火,不代表明天还能红火,就像今天你有一份工作,不代表明天还能有。

做生意和打工,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转换成地产,就代表给自己的未来存钱。

这跟保险还不一样,你over了保险就停发了;但是你over了,你的子孙还能继续收租。虽然国内说是70年产权,但到期你付点钱就能续上,跟国外永久产权没区别。

所以今天的互联网公司,到它垂暮之时,都会变成房东和物业公司。

你只要把你自己看成一家企业,就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所以房子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主要取决于你在哪里买,以及靠房产获得的收入能否抵债。

三、用理财或投资收入付房租可行吗?

有人说我把钱存到银行,靠利息支付房租总可以了吧?

其实这个问题也要一分为二地看。除非你的本金真的足够多,理财收益又足够稳,多到用利息支付完房租后还能抵抗通胀。

再说一遍,租房是消费逻辑。

伴随通胀,你工资涨了,但你每年付出去的房租难道不会涨吗?(人口流出城市除外)

很多人认为现在没有通胀,自己感受到的明明是通缩啊。

那说明你是那80%的人。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20%的人一直在涨工资,2%的人钱多到根本花不完。所以宏观上看,整体表现还是通胀。

而且千万不要以为你能把存款拿得住。

我知道现在股市似乎有牛市的预兆,很多散户跃跃欲试准备入场了。且不说很多人已经“阵亡”了,就算一部分幸运儿今天赚到了钱,也不代表明天还能赚到。

投资看似赚钱容易,但并不能保本。只有“开赌场的人”才能赚钱。

房子卖不出去,着急的是国家,不是你;但你在股市里面亏钱,着急的一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