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前置、经营前置、运维前置、观念转化前置,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让这里一切都苏醒过来,蓬勃起来。过去最小0.3亩、最大6亩的土块,如今被整理成超过500亩的连片土地,成为遂宁经开区高标准农田的一个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理后的土地,更像一幅山水画

经营前置:“小馍馍”变大土块

多年来,这块500多亩的石马坪“高原”砌上了数目众多的边界、形成大小不等的土块,其中最小的仅3分地,最大的6亩。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这片沉睡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在政企的愿景下,这里即将成为农业品牌的孵化地、农业种植的高效田、市场运维的催化土、文旅结合的理想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观大道直通农村腹地

随着遂宁经开区与四川天府粮仓公司签订种植协议,组成经营前置运维专班,进驻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协同实施土地整理“大手术”。

手术一:田梗阻

建成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要进土作业,就必须挖掉横七竖八200多条土埂。

如何挖?“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未来的种植方式,我们调整土地整理方案20多次,做到了平整与种植的无缝对接。”四川天府粮仓公司田间职业管理人坚守第一线,与土地平整团队逐一地块研究,确定治理微方案。

消除了小土埂,换来了大土块。目前这一片区的土地面貌焕然一新,500亩土地内根据地形调整,相对集中连片。

手术二:“心脏支架”

水系是农业种植的命根子,水塘是土地的心脏。然而,土地多处水系因年久被填埋了,中间形成水凼,造成庄稼受涝减产。

前置团队反复勘察,走访当地群众;经过研判,提出了20多条意见,最终采纳了群众的意见,增添排水渠及深度,“心脏支架”活络,畅通明渠暗沟。

手术三:鬼堰塘“捉鬼”

石马坪的这块巨大的坡地中间,有3口土堰塘。塘泥是黄土,这种土一见水又软又糯,没水时又干又硬,村民需要用水的时候拢不到边,不用水的时候水淹难排,人一下去就陷进淤泥难以移动,被当地村民称为“鬼堰塘”。

经过反复研究,前置团队给堰塘下了“砌边”“筑底”“输血”三道良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地整理后留下的耕作层更加肥沃

观念前置:耕地成为俏“花盆”

早在遂宁经开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前,就邀请了全国“三农”问题专家卢水生教授带着课题指导。卢教授告诉村民,只有把村集体的各个项目,各个田块打造成一个只出租不出售的“花盆”,让花盆产生价值,才能致富乡村。

随着“养鸡场”“土地整理”“农事服务”“撂荒地整理”这些项目相继见成效,“花盆经济”逐一出彩,村民逐渐理解卢教授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得到印证。

彻底转变观念是建设遂宁经开区新农村的前提。为此遂宁经开区创造了观念转变“三大法宝”——

党建引领法。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如何让村民支持这项工作?如何让村民从中受益?这就需要我们与村民面对面协商,家与家沟通。”“党员在这场巨大的变革中,必须率先垂范,陷阵冲锋,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长五村党支部书记黄永说。

现场工作法。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每一块土,每一条沟,每一道坎,千头万绪,这就要求园区干部采用“现场工作法”,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把问题解决在槐树下池塘边,把创业的金点子融进土窝窝山边边。“现场工作法”增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转变了干部群众的观念,为实施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包容营商法。这场变革吸引各类社会资本高度关注。如何打造一个良好的新农村营商环境?遂宁经开区相关领导表示,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打造园区新农村建设的法治环境、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创新的思维引领各路社会资本进入新农村,高效、科学、可持续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卢水生教授说,好的耕作层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形成。因此,我们必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耕作层。尤其是在搞土地整理时,必须先剥离耕种层(俗称熟土),再平整土地,最后再把堆放在一边的熟土覆盖上去,这才是真正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样才能让土地长久焕发活力,源源不断地产出粮食。

李鸿君 黄永 郭庆 文/图

来源: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