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赵长刚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山东书法院院长、淄博市文联名誉主席、淄博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淄博书画院名誉院长。
1958年生于山东淄川。
曾任全国中青展评审委员、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并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大展评委。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作品获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一等奖、全国第六届书法作品展“全国奖”、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银奖等奖项;入选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作品展、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法国巴黎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
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出版《中国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赵长刚卷》、《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系列作品集·赵长刚卷》、《齐风鲁韵·赵长刚书法作品集》、《2010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案·赵长刚卷》、《2011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案·赵长刚卷》、《大道至简·赵长刚书法作品展(济南)作品集》、《道由心生·赵长刚书法作品展(青岛)作品集》、《古法今韵·赵长刚书法作品展(济南)作品集》、《法印心缘·赵长刚书法展(杭州)作品集》《明心悟道·赵长刚书法展(香港)作品集》、《心香六时·赵长刚书法展(淄博)作品集》、《妙哉心悟·赵长刚书法展(淄博)作品集》等。
感知长刚
与(赵)长刚先生之识,缘于五音戏之故。淄博为齐文化发祥地,不仅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而且也有鲜活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五音戏就是在“肘鼓子”民间演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生活气息浓郁,深受老百姓的喜欢。20世纪初,经邓洪山即“鲜樱桃”等的努力,五音戏走南闯北,进入上海、北京,使五音戏产生广泛影响。邓洪山与梅兰芳亦颇为有缘。余与淄博五音戏剧院有多年的交往,也十分喜欢五音戏这一有生命力的戏曲艺术。也由此,结识了长刚先生,并领略了其书法艺术。
长刚先生在山东甚至全国书法界乃实力派人物,20世纪90年代初,即获得过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一等奖,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奖”,由此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大展评委,此后在书法领域更是笔耕砚拓不断。人们说艺理相通,确实,书法绘画与戏曲,一为笔墨线条,一为身段唱腔,其“跨行”是显而易见的。大家如梅兰芳,可谓人杰聪慧,不仅从小苦练,终成为一代表演艺术大师,而且,二十馀岁即开始学习绘画。梅兰芳借用书画理论总结其表演艺术经验,又凭藉其精湛的表演艺术揣摩绘画的笔墨技巧与格调境界,终成为绘画大家。余固不敏,虽多年致力于戏曲历史和理论研究,包括对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的探索,而书法却不专业,也难以做到“两下锅”。不过,随著与长刚先生接触、交往之频繁,对其书法艺术的认识也是与日俱增。
通过长刚本人,进一步认识其书法;通过书法,也进一步认识长刚。余与长刚属于同龄(长刚先生长余几岁),虽非相见恨晚,却有惺惺相惜之感。现时手机微信联繫非常方便,而我们平时其实也很少利用这种手段交流,每次相逢小聚,席中清谈,一壶茶、一杯酒,甚至几个烤串,小坐时馀,不仅惬意,亦感受多多。发现长刚先生性格上与我也多有一致,不善言谈,都不属于话盒子类型,而对艺术社会人生的看法,共同处甚为相类。现时社会发展迅猛,也给各类艺术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有越来越厚重的物质基础,但同时艺术创作和发展面对消费主义的浸染,越来越市场化、商品化,这对艺术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其实这种市场化、商品化两面性中有害的一面,大家也是看得到的,而利益驱使人们更愿意视而不见或套用一句流行的话“甘于被围猎”。热闹了市场,囊满了“艺术家”和中介,但真正艺术在经济效益的现实下,也会让步、流失,其颓废势难阻挡,以致于人们不断发出危机信号。这样一种背景下,能够走出来,能够做到“坐怀不乱”,其实是很不易的。从这一方面,余对长刚先生十分敬佩,他那种选择低调、保持正气,不屑折腰于金钱名利的态度,似乎与当今的“大家”做派格格不入。他有颗归心,返璞归真,归于生活,归于自然,归于艺术,他由此得到了更深的彻悟。
他的书法艺术,不事矫饰奢华,追求平实质朴,厚道大气,几至归于简、拙,而这种简、拙不是书法技巧技法的匮乏,而是书法家观念的一种发展和新追求,是内心和思想的一种表达。通过这样的作品,也更能够了悟书法家的心性世界。有时,感觉对长刚的了解是通过他的书法作品,尔后在现实中得到印证。看他的作品,也总抹不去他的影像、他的笑意、他的厚道和无争。他作品的取材和内容表达,雅而有趣,凡而有理,简而有致,拙而蕴智,耐人咀嚼,意味绵长。有的作品,会让你感觉那不是几个字,而是一幅生动的画,栩栩如生,憨态可掬。他现时的超脱不俗和真境界在这样一个极其物质化的社会里是如何练就的,一直以来,成为长刚先生留给我的最大之谜。
自古齐鲁多圣人贤达,这方水土孕育不凡,而长刚先生凭藉自己的刻苦、毅力、智慧和对艺术人生的深刻思考,最终艺道天成!
长刚先生在他的艺术道路上定会走得更远更长!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0年10月
刘 祯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
博士生导师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叶剑英《羊城怀旧》
作者:赵长刚
书体:隶书
尺寸:125cm×69cm
释文:百战归来意气雄,廿年人事各西东。
关心最是公园路,十丈红棉依样红。
款识:叶剑英寄友人诗一首,甲辰之秋,般阳赵长刚。
钤印:不言(朱文)、真美合一(朱文)、赵长刚(朱文)、莲花书屋(白文)、赏心乐事(朱文)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彩云仍旧现滇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全国书法名家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诗抄作品展
指导单位
云南省文物局
中共昆明市委统战部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
协办单位
云南省图书馆 昆明市博物馆
学术支持
浙江省书学研究会 《中国篆刻》
支持单位
朱德故居管理局 古田会议纪念馆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云南民族艺术研究院 云南革命军事馆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云南省人大服务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昆明警备区
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
机构支持
齐庐画会 西湖画会 三星堆诗书画院
鸣谢单位
云南省博物馆
展览顾问
韩天衡 何应辉 鲍贤伦 孙慰祖
学术主持
刘新德 金心明
文学统筹
曹晓宏
总策划
杜 拉
策展 人
刘德武 张 震
策展助理
念继新
展览协调
班 文 李建坤
展览统筹
张文清 杨丹尧
展陈设计
邱 烨 方世秋
视觉设计
王昕蕾
展览执行
邹兴梅 张玲玲 唐友军 朱 晓
宣传推广
张 颖 刘堂建 张学聪
作品释文
熊廷献 刘庆飞 朱青玉 廉文杰
行政事务
李丽娜 马 晨 张 颖 朱晓娟 梁甦君
公共教育
李安妮 曹楚坤 谢 瑞 张 睿 李 珊 王亚楠
赵凌潇 张启文 张玮皓 王铨锐 朱翠红 杨 楠
刘昊谚
展览时间
2024年10月23日——2025年1月12日
展览时段
9:00——17: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临展厅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参观需提前使用小程序预约。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图文编辑: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