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首届遵义市白酒评委选拔考核落下帷幕,来自全市113家酒企的330名选手同台竞技,最终角逐出20位优胜者,成为新晋的遵义市级白酒评委。
早在四天以前,酱酒研究专家、遵义市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山荣发了一条600余字的朋友圈,来庆祝首届遵义市白酒评委选拔考核比赛的正式开幕,推迟了7年的遵义酒业人才殿试终于落地。
本次考核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酒业协会、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共同指导,遵义市酒业协会主办,从参与考评的人数、企业数来看,虽然是市级考核,但竞争压力不比一般的升级评选压力小,甚至可以比肩一些国家级评选。
遵义一小步,行业一大步。这次选拔比赛能够落地本身就意义重大,对遵义产区的影响远远超过比赛结果本身。
解决“90%酒企不足,60%企业没有”的问题
“不匹配”是遵义白酒产业在人才建设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是市场高需求与低储备的供需关系不匹配。遵义产区是全国白酒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地市级产区,包括茅台、习酒、珍酒、国台、董酒等知名品牌,2023年,遵义市白酒市场规模约合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
市场大意味着高水平的质量评审员需求量也要大,但遵义产区在地市级国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晚于宜宾、泸州等产区。
其次是高竞争压力与中小型企业低竞争能力上的不匹配。据遵义市酒业协会会长吕云怀所言,目前有90%的白酒企业感到专职品酒师不足,还有60%的企业根本没有专职品酒师。除茅台外,仁怀的国家评委到2023年仍然不到10人。专业人才队伍的欠缺,必然带来的是企业服务能力的不足。
最后是遵义产区人才梯度建设上的不匹配。一方面是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的白酒品评人才没有形成梯度性建设,目前仍然严重依赖国家级评委,甚至一个国评大师挂名十余家企业担任名誉总工的现象也见怪不怪;另外考虑到目前遵义产区的国家级评委普遍年纪较大,会更明显地发现,年轻一代专业人才队伍已经出现青黄不接。
近几年,头部酒企始终将专业人才的建设视为首要目标。据了解,今年茅台针对人才建设安排了124项各类人才的培训计划,其中,人才专项6项,着力加强对重点人才培训,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中坚力量的建设;习酒也在连续三年举行的秋收论坛逐步强化人才建设工具包,今年成立博士后工作站,进一步加强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
由此看来,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力更加不足,需求也更加迫切,唯有通过扩充人才技术,才能解决大部分企业的技术人员缺口。对遵义产区而言,种下育才大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本届遵义市白酒评委选拔考核比赛虽然来得稍晚,却无疑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时机。
坎坷的育才之路
2006年,泸州市举办首届白酒尝评技术大赛;2016年末,宜宾也迎来了首届白酒品评职业技能竞赛,相比之下,遵义市在专业白酒评委队伍的培育上启动得太晚了。
“2018年,我们希望与总工会、人力和社保局、工业局,就白酒评委的选拔,形成行业与政府的共建机制,没能如愿。”周山荣介绍,早在2018年他就曾向遵义酒协和仁怀酒协提出选拔组建遵义市、仁怀市白酒评委的倡议,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期举行。
在人才培养方面,川酒的确走在行业前列,目前来看,泸州、宜宾等地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酒类综合技术型人才梯队建设,在今年6月举行的浓香白酒酒体设计大赛中,川酒技术军团包揽前十名中的6个席位,充分展现出川酒的绝对实力,也进一步佐证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
除此以外,周山荣还提到,泸州在酒类专业人才的补贴政策方面给出的福利非常优厚,今年的政策是给新考上的市级白酒评委一次性3000元的奖励,这一点也希望遵义向泸州借鉴学习。
从首次倡导遵义市组建属于自己的技术人才队伍到正式落地,遵义等了7年,万幸东隅已逝,桑榆未晚。
周山荣透露,本次白酒评委选拔与组建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遵义市白酒产区众多,企业规模差距较大,难免会带来思想观念的碰撞、名额分配的争议,同时还需要协调省地两级的机制,因此在沟通方面花了很大力气才达成共识。
当本届选拔评比进入靴子落地的阶段,参赛选手的培训、考试,包括酒样的供应都是不小的成本。这笔费用也是遵义市酒业协会用会费来承担。
遵义一小步,行业一大步
“对大企业来说是练兵、是储备人才,对小企业来说是培育、是练内功。”周山荣这样总结本届比赛的价值。
但作为中国白酒第一大产区的首次品酒专业技能竞赛,其带来的长尾影响力很有可能颠覆行业格局。
一直以来,酿酒师被认为是白酒的创造者,而品酒师则是白酒的解密者,酿酒师决定生产企业与美酒的距离,而品酒师则决定美酒与消费者的距离。每一位卓越的品酒师,都是将自身机能与品酒经验融合得炉火纯青的顶级匠人,这也就决定了品酒师需要一定的工作年限但又不能太老。
但白酒行业,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向来以老为尊,甚至个别企业高度依赖(甚至可以说是迷信)老一辈品酒大师,这种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年品评人才队伍的建设,导致现在遵义产区品评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
一个行业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师”,但专业的综合性人才却是多多益善。对“大师”的祛魅,恰恰要从专业人才开始抓起,只有建立起一直足够强的专业队伍,才能为产区带来求同存异、百花齐放的技术交流氛围。
以往,遵义产区企业只能依靠国家或贵州省组织,让全省优秀人才被动参与选拔,而今天遵义产区可以自行根据发展需要选拔关键人才,也算迈出了这关键的一步。
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品质是第一竞争力、人才是第一驱动力,专业的白酒品评技术人员是产业技术保持稳定的桩基,因此,抓好品评技术人员的梯度建设,也就保住了白酒技术人才的整体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