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骨肉亲情,难以砍断,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扔给别人抚养呢?
但有时候迫于战争、饥荒等现实,有不少父母都忍痛与自己的孩子分离,而这一分别,往往就是永远。
就像开国上将洪学智的女儿一样。好在命运使然,妻子张文在一个老乡家里讨水喝的时候竟然寻到了自己的亲生女儿,那一刻张文的心情顿时澎湃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洪学智上将找了那么多年的女儿在一位老乡家里呢?
1、迫不得已的放弃
张文是开国上将洪学智的妻子,两人是一个典型的红军家庭,这也仿佛注定了这一家人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
1951年的一天,张文不远千里来到山西阳曲县寻找自己在抗日战争时放在老乡家的大女儿。
那时候,抗日战争正处于关键时期,身为双干部家庭的洪学智一家满心都是革命,根本没有注意到妻子张文已经怀有身孕。
但当时的情况实在不适合带着孩子,夫妻俩也是经过好长时间才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但命运就是这么戏剧,好不容易熬到孩子顺利生下来,日军却追了上来,大部队要转移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去。
张文刚刚生下孩子,身体还没有恢复好就跟着转移自然吃不消,但在敌军的追赶和上级命令的催促下,只能随着干部队伍撤退。
当时的阳曲县早就被日军给占领了,并且还在周围设了很强的兵力,仅凭县委的一些同志根本无法抵抗,更别说队伍里还有像张文一样带着孩子的女干部了。
但事出紧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负责转移的同志看着队伍里繁重的行李,还有孩子,陷入了沉思。
“行李可以丢下,但孩子能扔吗?还是再等等吧。”
“还等什么,再等鬼子就发现我们了,我们目标这么大,一逮一个准,就这样干!”
一个转身,负责转移的同志就低声的对身后的干部们发话了:“把不重要的行李都扔下,只带重要东西,轻装快速前进。”
“那孩子怎么办,不能扔但他会哭的呀。”
“把孩子也留下,留好纸条和干粮,老乡看了就会明白的。”
几个抱着孩子的女干部都沉默了,这毕竟是她们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舍得丢下呢?一旦丢下,以后可能永远都见不到了。
但他们无可奈何,张文知道这次转移的重要性,尽管内心不舍,也还是第一个站出来:“大家放心,只要留好纸条不怕找不到孩子,大家要为了大局考虑,就将孩子留下吧。”
就这样,几个女干部忍着痛苦,小声地抽泣着准备孩子的褥子,和给老乡的纸条还有干粮。放好之后,众人就趁着天刚蒙蒙亮,从日军守卫松懈的岔路离开了。
2、艰难寻女之路
不得已的“弃养”让张文在之后倍感煎熬,她曾不止一次的在梦中梦见孩子的哭声,醒来后身边只有熟睡的丈夫。
在战争年代,红军迫于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不得已将孩子留给附近的老乡抚养是很正常的事,老乡看到红军的纸条也会尽心的养大,只是往往因为时间和距离的影响,这些被送给老乡的孩子大概率都找不回来。
张文也深知这一切,但仍存有一丝希望。丈夫也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但是,妻子心里还是依旧记挂着那个孩子。
因此,两人就开始寻找,还没找到什么线索的时候,朝鲜就爆发战争了,洪学智只能按中央命令随军赶赴朝鲜,而妻子张文则继续寻找大女儿的下落。
因为当时放孩子的时候,天刚蒙蒙亮,所以张文也不记得老乡家的样子,只是记得在阳曲县境内。
她只能凭着这个记忆找到山西省省委和省军区,想看看能不能有人了解那里,是否可以跟自己去找一下。
省委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重视,红军的孩子肯定得尽全力寻找,随即就派熟悉当地地形的人陪着张文来到了阳曲县。
可是,都这么多年过去了,阳曲县有大部分人都搬离或去世了,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村子了,而且县域那么大,老乡可不少,仅凭张文和陪同的人肯定是不够的。
但张文并不想放弃,对女儿的思念支撑了她一天又一天。有时候,她从白天找到日落,一家家的询问,鞋子都磨破了不下五双。
由于不想惊动老乡,她也只是说自己是被别人所托来找女儿,看看能不能有人能够知道当初那户人家搬到哪里了。
说来也是神奇,当时张文放下孩子的那家人犹豫自家没有女人能喂奶水,就辗转将孩子送到了思西村一户姓白的人家,那家人知道是红军的孩子,至今都还养的好好的。
眼看都找遍了也没得到什么消息,张文觉得孩子可能真的找不回来了,就想回去了。
或许是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某些感应不想让张文走,当地县委书记郭守瑞在此时上门,送来了一个振奋的消息:
“张干部,我记得当时思西村有一户姓白的人家养过一个红军的孩子,听别人说也是抱来的,或许那有线索或者那孩子就是您女儿呢?”
“真的吗?地址在哪?我立刻去。”张文一听有希望顿时一改垂头丧气。郭守瑞顺手抄起桌上的笔和纸就写下了一个地址。
顺着这张纸条,张文找到了思西村。同样,为了不打扰老乡,她也没有透露自己来这里的真实原因。
直到一天上午,临近中午了,她有点口渴,就找了一户人家询问:“老乡,我能讨口水喝吗?天太热了。”
白家人看见生人自然有些警惕,一边说有水我去给你倒,一边又盯着张文。等水端来后,张文一下子喝了个干净。
老乡看她,不像坏人就问:“你看着不像我们这里的人,是有什么事才来我们这吗?”
“我是想找纸条上这户人家,您知道吗?”白家人一看,这不是自己家嘛,就说:“这个就是我们家啊。”
张文顿时欣喜起来,告诉了白家人自己的身份和找女儿的事。老乡听完之后,赶忙将院子里玩耍的小姑娘叫过来:“红红,红红,来屋里。”
“她叫红红,就是当年我们收养的那个红军的孩子。”
张文看着眼前这个长相秀气的小姑娘,眼里顿时噙满了泪水。
“红红,快,看看这是谁?”说罢就把小女孩往张文身边推。女孩怕生,虽不情愿但也过去了。
张文抱着女儿,只是流泪,一边还感谢老乡:“谢谢您,替我养大她,谢谢。”
身为孩子的养父母,白家人从小就给红红说了,她还有一个亲娘,是红军。如今真的见到了,小女孩也愣住了。
白家人知道,总会有这么一天,但还是舍不得养了这么多年的孩子。张文也不忍心,只是说见到就行,不一定要带走。但最后还是拗不过白家人,带着红红走了。
这个失散多年的女儿终于找回来了,张文也十分高兴,立刻就告诉了远在战场的洪学智,洪学智也开心,自己的家终于完整了。
之后的许多年里,红红每年都会回到小时候的养父母家,逢年过节也是准备两份礼,因为,她有两个爸爸妈妈。
亲情是最难割舍的东西,所以即使是千里万里,父母也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孩子,将残缺的家补完整。我们也希望,所有不论因何原因与亲人分开的孩子,最后都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