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订阅,抓住风口

2023年11月30日,随着ChatGPT问世,人工智能领域多了一条类似“摩尔定律”的法则:Scaling Law

Scaling Law意味着只要模型参数、数据量和算力不断提高,AI模型的表现就会持续提升,这条法则一度成为不少专业人士相信通用人工智能(类人AI)能够实现的基石。

现在,这种信念似乎正面临挑战。

11月9日,The Information率先爆料OpenAI研发遇到阻力,下一代大模型性能不及预期,随后彭博社等各路媒体加入,谷歌、Anthropic等AI公司放缓研发的新闻逐一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下,英伟达也被爆出工程问题,Blakewell新架构似乎存在过热问题,面向用户的交互可能延迟。

AI摩尔定律宣言的三大要素:算法、算力、数据都在遭遇问题。

AI大模型这条道是不是走到头了,历史上反复出现的AI寒冬是不是又要来了?

11月21日,王煜全将带来年终专题直播【前哨2025科技前瞻】,解读AI等最前沿的科技趋势。

如果你想了解AI的未来在哪,获取王煜全的独家见解,欢迎点击文首入口,加入前哨科技特训营。

接下来,我们继续聊聊这轮AI发展放缓。

1.OpenAI研发放缓?AI进步停了?

OpenAI的最新旗舰模型Orion (GPT-5)的研发历程,或许能揭示这一问题的端倪。

The information报道,虽然Orion的性能超越了前代GPT-4,但提升幅度远不及GPT-3到GPT-4的飞跃。

一些OpenAI员工甚至认为,Orion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并不比前代模型更好,例如在代码编写方面。更糟糕的是,Orion的运行成本更高,性价比却更低。

Google的Gemini模型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即使投入了更大的算力和更多的数据,Gemini的性能提升也不如预期。

相关报道出现,立刻在业内外引发巨大讨论,OpenAI前首席科学家Ilya,这位最知名的Scaling Law支持者,站出来承认Scaling Law的时代已经结束,AI需要新的方向。

无数争论最终聚焦到OpenAI身上,逼得Sam Altman站出来公开回应:“there is no wall.“

AI技术进步没有撞墙?!

2.论文研究给出不同回答

如果说以上更多是媒体捕风捉影,一份学术论文成为专业人士眼中AI放缓的关键证据。

11月发布的论文《Scaling Laws for Precision》给出结论:低精度训练和推理会影响模型质量和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先解释下低精度训练和推理的价值。

低精度训练和推理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的计算成本和内存使用,对超大规模模型训练非常有效,这也就是为什么英伟达的GPU浮点精度从FP32一路降到FP8。

通过使用低精度,AI公司可以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下加速训练过程并减少能耗,使得模型的开发和部署变得更加可持续。

此外,低精度推理也能够让AI更快地响应用户请求,特别是在需要实时互动的应用场景中,是非常有效的折中方案。

然而《Scaling Laws for Precision》告诉大家,更低的精度对模型性能提升已经没有好处。

原文太过专业,这里打个比方可能更好理解:使用低精度进行训练会让模型的“有效脑容量”变小,导致它的表现变差,这在训练后同样起效。

FP8这个精度水平可能已经达到一个瓶颈,再继续下降虽然能训练更大的模型,但模型已经记不住更多东西。

如今芯片制程已经很难再有大跨越,降低精度的手段也不起效,这意味着我嘛可能已经进入“AI技术的减速带”,光靠增加模型的大小和数据量已经无法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

3.Scaling Law真的死了吗?

在此我们不经要问一个问题:Scaling Law真的失效了吗?AI真的因此放缓吗?

首先,《Scaling Laws for Precision》并没有宣判Scaling Law的死刑,只是对于降低精度扩大模型这条路走不通而已。

如果你了解科技产业历史就会知道,从1990年代媒体热议"摩尔定律已死",到芯片制程在2015年真的放缓,相隔20多年时间。

今天宣称Scaling Law已死太过悲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AI进步放缓背后还有数据的瓶颈。

今天大型语言模型(LLM)已经充分利用了公开可用的高质量文本数据,继续挖掘网络信息的价值有限,这也导致AI公司想方设法获取各种新的数据,拓展多模态能力背后也有这个原因。

这一切都只是告诉我们,AI进步放缓,并不意味着进步停止。

4.技术组合,超越规模限制

技术进步从来不是单一要素驱动的,每次技术突破背后都有各种新技术的相互组合。

眼下AI领域就正在组合多种技术,尝试突破已有的限制。

OpenAI的推理模型 (o1) 就是一种尝试,在不改变底层模型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推理算力来提升模型表现。

MIT等研究人员则提出更具颠覆性的想法:在模型给出答案之前进行少量微调,让模型时刻动态调整。

与此同时,AR、自动驾驶、机器人、芯片技术仍然在进步中,台积电将高数值孔径 EUV 用于研发,谷歌推出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方案,AI Agent的技术创新仍在持续。

这些新技术有多大价值?哪些会是未来的产业风口?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加入前哨科技特训营了解。

↓点击加入,学会用AI为你工作(iOS用户请在电脑端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99,掌握王煜全AI产业预测精华(iOS用户请在电脑端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消费电子展,王煜全与你现场看未来(扫码加入)

此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一份清单

“近期市场相关刺激政策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