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哈尔滨,初夏的傍晚带着一丝凉意。6月18日,夜幕刚刚降临,花园邨宾馆的大堂内却热闹非凡,一场突如其来的闹剧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名男子和一名女子,满身酒气,与宾馆服务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其中一名男子更是动手将服务员打倒在地,服务员经诊断为轻度脑震荡。接到报警后,哈尔滨市公安局南岗分局迅速出警,将这四名闹事者带回分局进行调查。

这四人中,有《新青年》杂志社的编辑室副主任谢文利、他的内弟高伟、特约记者王志伟,以及谢文利的妻子冯某。经过初步调查,未直接参与动手的冯某和高伟被教育后释放,而王志伟和谢文利则因涉及打人事件被留下进一步调查。

事情的起因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王志伟,这位自称是高干子弟、父亲生前是副部级干部、母亲是纺织工业部司局级干部的北京人,当晚在酒精的作用下,与宾馆服务员发生了冲突。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这位“特约记者”的身份远不止于此。

王志伟的嚣张态度在审讯室中一览无余。他自称是《新青年》杂志社的“顾问”,并威胁警察立即释放他,否则后果自负。警方核实后发现,他手中的“特约记者证”竟然是真的,由谢文利亲手颁发。这一发现让警方意识到,这起案件可能并不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文利向警方讲述了他与王志伟的相识过程。1984年6月,他在北京为杂志社的改版求题字时,经人介绍认识了王志伟。王志伟自称是高干子弟,与多位领导人相熟,谢文利在求题字心切的情况下,对王志伟的话深信不疑。

两个月后,王志伟声称已经为杂志求得了领导人的题字,并以此为交换条件,要求谢文利给他颁发一个“特约记者证”。

王志伟的“特约记者”生涯就此开始。他利用这个身份,不仅多次采访文化界名流,还以《新青年》杂志社的名义创办了“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函授学校”,通过刊登招生广告非法敛财。在短短几个月内,他就收到了12000多份报名申请,非法获利7万多元。

然而,王志伟的骗局并未就此止步。他还不满足于“特约记者”的身份,又印制了多个虚假头衔的名片,如“北京朝阳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心顾问”、“中国朝阳艺术联合会秘书长”等,四处散发,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行为不仅欺骗了众多名流和群众,还严重损害了《新青年》杂志社的声誉。

1985年6月,王志伟的骗局终于露出了马脚。在哈尔滨的一次酒醉闹事后,警方对他的身份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王志伟并非什么高干子弟,而只是一名高考落榜的北京青年。

他的父亲早年因病去世,母亲只是北京某纺织厂的普通工人。面对警方的调查,王志伟终于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诈骗行为。

原来,自高考落榜后,王志伟一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逐渐沦为社会上的游荡者。在看到一些人通过办公司、搞项目出名发财后,他产生了通过歪门邪道闯社会的念头。他利用谢文利求题字的机会,编造了自己的虚假身份,并一步步陷入了诈骗的泥潭。

王志伟的骗局被揭穿后,他因诈骗罪被依法逮捕。他的行为不仅让自己身陷囹圄,也给那些被他欺骗的人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这场由“特约记者”引发的骗局,最终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志伟的案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也提醒了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夸耀和承诺。同时,这也暴露了当时社会在管理和监督方面的一些漏洞,为后来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