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初,石坎子河坝头站立着一位红军将士,他的身体有些瘦弱,但他的眼神却十分的坚定,他就是周总理。
周总理的神情有些悲伤,他到这来,是为了宣布一项命令,然而他知道,命令下达后,面前的战友们将再难相见。
为了掩护红军主力部队转移,需要一支游击队留在川南,对国军展开进攻,吸引国军的视线。
游击队在大山中一待就是12年,没有收到撤退命令,他们就继续坚守,一直打到解放时重新和大部队取得联系。
周总理为何迟迟不下令让游击队撤退?游击队这12年又经历了怎样的困难?
服从军令
战场上炮火轰鸣,我军战士纷纷寻找掩体,一波轰炸结束后,敌人如潮水般涌了上来,我军连长带着仅剩下的46名战士,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枪火无情,即使我军战士再如何勇猛,但伤亡还在直线上升,等到终于打退了敌人第一波进攻后,连长清点人数时,心情一下落入谷底,11名战士战死,还有两名战士伤势严重,还能参加战斗的,只剩三十余人。
两军都已经打红了眼,敌军根本不给我军喘息的机会,第二波进攻时,敌军看久久没将我军拿下,甚至出动了坦克,为了解决掉坦克,剩余战士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集结号影视剧照
小队中的排长壮烈牺牲,小队中的狙击手也没能保住性命,刚开始的四十余人,打到现在只剩下十余人,其中有一小半都身受重伤,已经没有了战斗能力。
敌人暂时撤退了,他们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他们坚守在阵地上,心中都明白,只等敌人下一次打过来,或许自己这些人就会全军覆没,战士们开始互相交代遗言。
趁着晚上的夜色,敌军突然发动了袭击,连长带领战士英勇反抗,但面对无数倍于自己的敌军,最终战士们还是战死在沙场,只剩下连长一人存活。
集结号影视剧照
这是《集结号》里边的内容,连长谷子地受命,要坚守在阵地上,将敌军牢牢拖住,为大部队的转移赢得充分的时间,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此外还说,没听到集结号就不能撤退。
谷子地带着自己仅存的部下,对敌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拼,直到除他外所有战士战死,集结号还是没响,战士们本有机会撤退时,但最终都留了下来坚守阵地。
从这些战士的身上,能看到如钢铁般的意志,能看到对军令的坚决服从,哪怕付出生命,能看到绝不后退的斗争精神,即使是面对无数倍于自己的敌军。
集结号影视剧照
这只是我军战士的一个缩写,战争年代,无数战士明知必死,但依旧迎着强敌冲了上去,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身后的战士,把光明的未来,留给了后人!
在1935年时,我军一支部队,因接到周总理命令,以400人左右的队伍,干扰数十万敌军的视线,和大部队失联后,他们依旧坚守军令,在当地打了12年游击,直到祖国解放。
解放路上拦路的农民
在鹿鸣村有着一个山洞,成为当地有名的红色景点,据当地老百姓说,这是抗战时期留下的,当时我军有支部队活跃在这里,面对敌军的围剿,他们不愿牵连到百姓,就在山洞中躲避。
当地老百姓还说到,这支队伍纪律性很强,他们来到村里宣传党的思想,但却从不打扰百姓,更不拿百姓的任何东西,不仅如此,这些战士还经常会积极地帮助老百姓干活。
当年我军在解放云贵川时,战士们作战勇猛、连连告捷,不久就把近百万国军部队打的溃散,云贵川等地得到了解放,而就在我军行军途中,却遇到了几名农民拦路。
这几名农民穿着普通农作的衣服,没什么特殊的,但他们的手中却拿着武器,这引起了战士们的警觉,因为当时和国军的战斗还没有结束,所有战士心中的弦还紧绷着。
几名战士走上前去,询问这几名农民有什么事?没想到这些人张口就问周总理在哪,接着说出了自己队伍的番号,说自己等人是红军,在这里等待多年,就是在等周总理的命令。
战士们不敢怠慢,急忙联系了上级,最后消息传到了中央,引起了周总理的高度重视,周总理得知队伍番号后,眼眶有些湿润,原来这支队伍是川南游击队。
这么多年来,川南游击队早已经和大部队失联,周总理曾回到过队伍最早的根据地寻找过,但当时的指挥部已经破败不堪,周总理以为游击队已经被打散,曾多次流下眼泪。
没想到这支队伍还顽强的存在着,并且一直执行着自己的命令,在当地不断地发展着革命的力量,周总理急忙肯定了队伍的功绩,将队伍重新编入党的队伍中。
之后解放西南的战争中,川南游击队凭借着对当地情况的熟悉,带领队伍连连攻克敌人据点,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还在游击队活动的地方,建立了许多纪念碑,供后人学习精神。
但其实,这支游击队经过了无数次打散、发展、壮大、再打散,当初组建这支队伍的人员十不存一,这支部队在当地孤军奋战12年,难以想象经历了怎样的困难。
川南游击队
讲起这支部队的成立,要追溯到1935年,但要说起队伍成立的原因,还要再往前一些。经过多年的发展,党的力量逐渐壮大,我党队伍扩展到八万人。
这让党内早期的部分领导人,特别是博、王二人,开始盲目的自信起来,他们错误的估计敌我力量,认为敌军都是纸老虎,二人放弃了我军频繁取得胜利的游击战术,反而要和敌人硬碰硬。
结果可想而知,我军只有不到十万人,装备也跟不上,但要面对的是国军装备精良的百万人,尽管我军战士各个勇猛,但实力相差实在太大,我军伤亡特别严重。
好不容易积蓄起来的革命力量,转瞬间折损过半,动辄有覆灭的危机,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党只好放弃了运营多年的根据地,改向敌人势力薄弱的地区转移,我军走上了长征路。
1935年年初,历史迎来了巨变,毛主席在党内重新掌握了话语权,这对于党、对于国家、对于人民都有着巨大的意义,毛主席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队伍脱险,毛主席经过思考后,决定带领队伍度过赤水。
但敌人对我军队伍咬的太死,如果不将敌军甩开,我军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面临敌人的进攻,中央商议后,决定成立川南游击队留在当地,将敌军的目光吸引走。
大家都知道这支部队留在这里孤军奋战,最后会有怎样的下场,一时间有点沉默,彭老总最先支持毛主席,一拍桌子从队伍中忍痛抽调出来数百人,还将自己的爱将徐策留了下来。
之后又从其他队伍中抽调了一部分人马,组成了一支400余人的队伍,队伍组建完成后,周总理亲自来到队伍前下达命令,并告诉他们大部队脱险后,会通知他们撤离。
站在原地的战士们深感责任重大,他们心中有些忧虑,但他们的目光无比的坚定,他们知道自己等人怕是难以幸免,但为了革命能够继续下去,这些战士毫无退缩。
在游击队干部的带领下,充分的发挥出队伍的机动性,他们灵活的忽左忽右,先在一处造势,敌人怀疑是大部队进攻,就派出了许多兵力防守,游击队再跳到敌军的后方进攻,让敌军损失惨重。
我军的主力部队向东边行军,川南游击队就留在当地,朝西边打过去,而且一路打,一路高树我军主力的旗帜,迷惑国军部队,让对方根本分不清主力部队在哪。
一时间国军队伍人心惶惶,再加上国军队伍组成成分复杂,除了老蒋的亲信,还有各地的军阀,这些势力并不一心,反而互相之间有着许多小心思,所以面对老蒋的命令总是出工不出力,这让游击队的可操作空间大了起来。
这些势力是分开驻扎的,彼此之间有很明显的分界线,游击队就专门活跃在分界线一带,对敌人展开攻击,敌人摸不清我军的虚实,又害怕我军攻袭后方。
再加上其余势力互相虎视眈眈,慢慢的这些国军采取了龟缩的战术,对于前去骚扰的游击队,采取只撵不追的战术,等游击队退回分界线,国军军队便迅速回防。
看到国军军队不敢主动出击,游击队便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国军里的川军部队在当地驻扎着许多民团,这些队伍武装力量不强,游击队接连端掉了国军好几处民团驻扎点。
国军中的川军首领以为自己受到了大部队进攻,急忙抽调了几个团来防守,导致国军高层也以为我军部队主力在此地,准备强渡长江,于是就派了重兵防守在河岸。
如此以来,我军主力部队附近的国军势力,就陷入空虚,这给主力部队的转移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毛主席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又留下了几只游击队干扰国军,毛主席带领队伍四度赤水。
处境艰难
然而川南游击队一时的顺利,并没有摆脱他们危险的境地,我军主力部队成功转移之后,国军大军就知道了我军主力部队所在,老蒋气的暴跳如雷,他派出了大部分兵力去追我军主力。
但在川南地区,还是留下了一支10万人的军队用以防守,以及围剿留在当地的游击队,没有了主力部队的支应,各游击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特别是后来留下的三支游击队,队内成员更少,前期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对国军展开了自杀式的袭击,导致伤亡十分惨重,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川南游击队这边也不好受,王逸涛的叛变,让川南游击队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地步,许多游击队员被抓捕,很多根据地遭到了破坏,队伍内的士气降到了顶点。
在危难中,徐策接手整支游击队,他着手加强队伍的思想教育,游击队剩余的成员再次坚定了意志,准备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给国军一点颜色看看。
正好此时,我军留下来的另外两支游击队,和徐策成功的汇合,这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经过整合后,新的游击队以滇黔边区的番号,继续在当地阻击国军部队。
国军很快就向游击队活跃地带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沿途设置了许多封锁线,这给游击队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限制,游击队在向北方移动时,不幸被敌人发现,最终展开了交火。
和游击队遭遇的国军队伍有千余人,是我军队伍的数倍,再加上当时国军装备更先进,我军很快就陷入到苦战,许多战士英勇牺牲,队伍中的张风光身亡,陈宏被敌军俘虏。
陈宏在被国军俘虏期间,展现了一名战士应有的精神,面对敌人的酷刑,他一个字都没有吐露,最终国军将他残忍的杀害,剩余游击队员开始进行转移。
在转移过程中,徐策身中数弹,虽然没有死,但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眼看着国军队伍步步紧逼,包围圈越缩越小,如果队伍再被自己拖累,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徐策严令部队将自己放下,剩余人员迅速转移,时间已经来不及多加思考,战士们不舍的和徐策告别后,继续踏上了转移的线路,徐策静等在山上,眼中只有坚定。
国军部队很快就追了上来,他们看到了徐策,徐策大无畏的精神惹怒了国军的指挥官,指挥官下令将徐策砍死,徐策牺牲时正值壮年,刚刚而立。
游击队伍蛰伏
川南游击队成功转移后,队内经过讨论,由刘干臣担任司令员,继续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一边带领着队伍继续和国军对抗,一边在当地宣传党的思想。
游击队攻破了江安县的国军防守,将国军看管的盐仓等物资,发放给了老百姓,百姓们纷纷被我军队伍感动,当地许多年轻人踊跃参军,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游击队再次壮大,达到了千余人。
刘干臣带着游击队伍以江安县为据点,多次主动对国军队伍展开进攻,川南国军将领急忙从周边调兵,合兵共六万左右,向游击队包围而来,想要消灭我军游击队。
为了能成功突围,游击队兵分两路,龙厚生一路成功转移,但刘干臣、余泽鸿带领的队伍没有这么好运,被国军队伍围了起来,双方经过激烈的交战,刘干臣带领的游击队伍全军覆灭。
龙厚生带领的游击队转移到川南边境,继续发展队伍的力量,直到1936年,我党号召一起抗击日军,龙厚生便将队伍改为抗日先遣队,发动人民一起积极抗日。
然而,国军队伍却没有停止对这支游击队的围剿,次年年初,游击队最早一批领导干部全部牺牲,游击队也就被迫解散,但这些幸存的战士却蛰伏起来,依旧朝着党交代的任务努力着。
这些战士分散到当地的村落,在当地展开党的宣传工作,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前文拦路的那几位老农,正是川南游击队幸存下来的战士,他们终于等来了我军部队。
尾声
川南游击队的这些队员,有着无比坚定地意志,他们即使面临绝境,也将党的任务放在第一位。
正是由于他们的牺牲,才保留住了我党的大部分力量,为革命留下了继续的火种。
等了整整12年,他们终于等来了主力部队的消息,但当初的那批人却十不存一。
我们如今能够拥有美好的生活,不再被别人压迫,全是无数的战士用生命换来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