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周六晚6点半,江苏宜兴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发生的 21 岁毕业生杀人惨案,令人震惊、惋惜。

网传消息称,该毕业生曾留下 “遗书”,提到被工厂拖欠工资、学校不发毕业证导致其无法毕业等内容。

因为是个案,所以到底要不要上升到社会问题?如果从目前已知的几个点去分析的话,真的需要高度关注。

“考试不合格未拿到毕业证书”

“回校发泄行凶”

成绩不合格拿不到毕业书,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会直接引发悲剧?因为当前的教育以成绩论成败,抓成绩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

从有分数的那一天开始,分数便成为家长和学校衡量学生价值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严重忽视。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说:开学1个多月后,精神科挤满了小学生。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有个触目惊心的数据:

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到总人数的30%;
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有50%是在校学生。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比例有所上升,但仍有近 30%的学校未能保证每周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们在高压的成绩竞争下,内心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他们被逼迫着在成绩的赛道上拼命奔跑,一旦失利,就可能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再往后发展,很有可能造成心理扭曲,走向极端。

我身边的例子,初中的孩子三五成群瞎混,家长不敢教训,一言不合就自残、玩失踪。一点不顺心的地方就砸东西。这个问题,很普遍、很严重。

如果在重视成绩的同时多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吧~

“对实习报酬不满”

一个是报酬,一个是“拖欠工资”。后者是网传消息,报酬问题,要么低,要么迟发。

不管低还是迟发、拖欠,现在的就业环境确实存在两类问题:

内卷及就业压力,导致该毕业生就业报酬得不到保障。地理课上让当年引以为傲的“人口红利”,在多年后正中眉心: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加剧了就业竞争。

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极度不平衡,让用人单位肆意压榨。

众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惜违反劳动法。员工不仅报酬微薄,甚至存在被拖欠工资的情况。这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也营造了一种不良的风气。

一来让年轻人感受到社会的冷漠与不公,削弱了他们对社会的信任和归属感;二来让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初就遭受沉重打击,对未来充满迷茫与愤懑。

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自然很容易引发极端行为。一个个矛盾重叠后,悲剧就发生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里的 “真人” 就涉及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塑造正直、真诚的三观。

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远比优秀的成绩更加重要。当务之急,是从习惯性格养成的阶段,就增加人性道德、正确价值观的课程教育。

否则,大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