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初春,一纸调令让我成为了连队的指导员。没想到,一个普通炊事班长的志愿兵转改申请,竟成为我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转折点。

我叫林向阳,那年二十五岁,刚从军政大学毕业就被分配到原野连当指导员。记得报到那天,是1983年3月15日,天还冷得很,寒风裹着零星小雪,打在脸上生疼。

我出生在浙江一个小山村,父亲是民办教师,虽然生活清贫,但从小就教育我要有理想、有担当。1976年高中毕业后我参了军,凭着好学上进,有幸考上了军政大学。那时候,能念大学的农村娃可不多见。

到连队报到第一天,赵德明连长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他是从士兵一步步熬到连长的老兵油子,看我这个"大学生指导员",话里话外都带着几分轻视。"林指导员,你可得撸起袖子干啊,我们连队可不是那大学课堂。"

连队的一切都很陌生,但我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头。第一周,我就按惯例查铺查哨,每天凌晨四点准时到食堂。这一去,倒让我发现了件新鲜事。

炊事班长孙建国,个子不高,瘦瘦的,脸晒得黝黑,总爱笑。每天凌晨三点半就起来和面、烧锅,我去的时候,他已经在和第二锅面了。更让我惊讶的是,他的床头摆着一摞书,有高中语文、数学课本,还有一本破旧的《初级英语》。

"班长,你这是?"我指着那些书问。

他不好意思地搓搓手:"首长,我、我想考志愿兵。"说这话时,他眼里闪着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翻看他的档案:1961年生人,初中毕业,1979年入伍,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当兵前在生产队干活,因为能吃苦、心灵手巧,1980年被选上当了炊事班长。

"你家里情况咋样?"我问。

"爹是生产队会计,娘在家带我三个妹妹。去年最小的妹妹考上了卫校,家里开销大,我每月的津贴都寄回去了。"说这话时,他眼里有光,脸上却带着几分愁容。

那时候炊事班长一个月才35块钱,比普通战士多10块。我知道,在农村,这点钱可不少。一斤大米才几毛钱,一个普通工人月工资也就四五十。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发现这个炊事班长真不简单。他不但把连队的伙食安排得井井有条,还把两个炊事员培养得能独当一面。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每天再忙,也要抽时间看书学习。

有天晚上查铺,看见他趴在煤油灯下做数学题。煤油灯昏黄的光照在他专注的脸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拼命读书的自己。

"班长,你想当志愿兵多久了?"我轻声问。

"去年就想报名了,可、可是......"他欲言又止。

我明白了,这是碰了钉子。在那个年代,炊事班长要转志愿兵可不容易。一来文化程度不够,二来,一个好的炊事班长也确实难得。

想起自己当年也是在煤油灯下苦读,靠着一股劲头考上大学,我决定帮他一把。每天晚上,我抽空给他补课。那时候,连队还没通电,就靠一盏煤油灯。他学得认真,有时做题到深夜,我催他去睡,他总说:"首长,再做一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渐渐地,连队的其他战士也知道了这事。文书小李主动说:"指导员,我英语还可以,让我教教建国哥吧。"就连新来的上等兵小王,也说要和建国哥一起复习功课。

那时候,每个连队一个月才能放两次电影,收音机是最重要的娱乐设备。没课的晚上,建国就收听广播英语,把听到的句子一遍遍地记在本子上。

我还记得那个夏天,蝉鸣声一阵阵的,知了在大树上不知疲倦地叫着。建国手里的破旧英语书早就翻烂了,书页都泛黄起了毛边,可他一点都不嫌弃,说这是去年用两个月的津贴从县城旧书店淘来的宝贝。

转眼到了1983年夏天,连队的公共休息室里多了台老式电风扇,那是赵连长从团部要来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可建国的学习热情丝毫不减。每次巡查,我总能看到他一边择菜,一边背着英语单词。

有一次,我去食堂查岗,正赶上建国在教两个炊事员和面的技巧。"你们要记住,和面的水温很重要,太烫了面团会塌,太凉了发酵慢......"他耐心地讲解着,就像当年带我的老班长一样。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帮他的决心。可赵连长的态度始终是个难题。"林指导员,你是不知道,建国这娃子有多重要。自从他当了炊事班长,咱们连队伙食在团里年年评比都是前三名。要让他去当志愿兵,这不是拆咱们连队的台吗?"

我知道赵连长说的有道理。那时候,一个好的炊事班长确实比一个普通的志愿兵更难得。但我更相信,不应该因为一个人干得好,就限制他的发展空间。

建国很争气,每次月考,他都能考到全连前十名。特别是那次团里组织的文化考试,他居然拿了第三名。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他拿着考卷,眼睛红红的,说:"首长,这是我第一次考这么好的成绩。"

可赵连长还是不松口。他说:"你是不知道,上级首长来检查,谁不夸咱们连队的伙食好?这不都是建国的功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