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崇左,一个边境城市,辅警队伍最近干了一件大事,让全国的警务系统都为之振奋。2024年,这里的辅警队伍中有4人成功考入事业单位,还有1人考取了研究生。这可不是小事,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对辅警人才培养体系的深思熟虑和精心打造。

首先,我们得明白“上岸”对辅警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待遇和职业保障的提升。一旦成为事业单位的一员,就意味着稳定的社保、公积金、职称评定等福利,以及更清晰的职业上升通道。对于那些考取研究生的辅警来说,他们的未来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无论是继续从事警务工作还是转向其他领域,选择权都在他们手中。

崇左边境管理支队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他们创新了考核机制,实施了“三位一体”捆绑考核制度,将民警、领导与辅警的工作绩效挂钩,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就像是一支专业的运动队,每个人都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他们还建立了分层培训体系,新入职的辅警必须完成系统的岗前培训,而在职辅警则采用“轮值轮训,战训合一”的模式,通过理论学习与实战演练相结合,让每个人都能在实践中提升。此外,他们还完善了职业发展通道,设立了专门的职业发展规划,根据工作年限、考核结果实行层级化管理和级别晋升,薪资待遇与绩效直接挂钩,激励机制清晰透明。

支持辅警“上岸”对基层单位来说,表面上看可能会造成人才流失,但实际上这恰恰是留住人才的高招。这种政策释放了积极信号,让辅警看到了发展希望。当一个岗位能提供清晰的上升路径,自然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即便有人“上岸”,也为单位积累了宝贵的人脉资源,这些人在新的岗位上,往往会成为警务工作的有力支持者。

最关键的是,这种政策激发了在岗辅警的工作积极性。当看到同事通过努力实现了职业跃升,其他人自然会受到激励,工作效率和责任心都会提升。

崇左的经验告诉我们,基层治理创新的关键在于敢于打破固有思维。把辅警视为警务体系中的重要战略人才储备,这种思维转变,不仅提升了辅警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为整个警务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数据显示,该支队通过这套机制,不仅实现了5名辅警的成功“上岸”,更带动了整个队伍的能力提升。

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悄然改变着基层警务工作的生态。基层治理的核心,不在于管住人,而在于激活人。崇左边境管理支队的创新实践,为全国基层警务单位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当我们真正重视人才发展时,基层工作的活力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