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苏省十三个设区市之一,淮安城市名称的由来,堪称是全省最复杂的,恐怕绝大多数省内人都说不出所以然。

而这似乎是这座城市发展历程不断演进的注脚。‍‍‍‍‍‍‍‍‍‍‍‍‍‍‍‍‍‍

作为大运河四大都市之一,这里曾经“南船北马,九省通衢”,豪宅与官衙遍布,是全国性的交通枢纽与商业中心,盛极一时。

而近代以来又历经沧桑。随着铁路兴起、漕运衰落,城市地位面临挑战,经济地位直线下降。现代化进程中,一些关键产业发展不足,工业基础长期薄弱。

正如其名几经更迭,淮安的发展也在悄然迭代。从运河都市到美食之都,从台资高地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从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到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淮安似乎从未停止向前探索的步伐。‍‍‍‍‍‍‍‍‍‍‍‍‍‍‍‍‍‍‍‍‍‍‍‍‍‍‍

近期,江苏城市论坛关注到,今年前三季度,淮安以7.0%的经济增速不仅领跑全省所有设区市,且在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中同样拔得头筹。

这其中工业表现尤为突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工业用电量增长27.6%、规上工业投资增长24.3%,均排在江苏首位。

不被看好的“落榜生”,速度加快到超过了所有人。淮安是怎么跑出来的?

01

从落魄江湖到一鸣惊人‍‍‍‍‍‍‍‍‍‍‍‍‍

很多年前,曾认识一位做机械加工的小企业主。他带着较浓重的口音,颇具辨识度,但讲话听起来极真诚、信得过。他说他老家是淮安的。

这是最初对淮安的印象的来源。在那个口口相传的年代,提到淮安、苏北,大多被定义为经济落后、区域贫困。‍‍‍‍‍‍‍‍‍‍‍‍‍

十几年前,淮安谋划着定位苏北重要的中心城市,以此规划布局其交通建设。但这并不被外界所看好。彼时淮安刚经历淮阴、楚州的复杂更名动作。在那个互联网论坛风行的年代,网上颇多声音质疑淮安。

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谁也不会想到,淮安有一天又会因为经济“发展得好”而出名。‍‍‍‍‍‍‍‍‍

近期,江苏设区市今年前三季度GDP官方版已全部公开。江苏城市论坛对此分析后,总结出三大特点。其中提到淮安以7%的增速脱颖而出,排名全省第一。淮安是尾部三大城市的“常任理事长”,这增速加快起来不免让人有点意外。(详见《》)

的确,在江苏省内,淮安的经济总量多年处于较后的位置。但如今看来似乎情况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

今年以来,淮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其中重点行业增长十分显著,有力拉动全市经济增速攀高——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7.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1.2%,装备制造业增长28.8%,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7.3%。

淮安曾经辉煌,更曾经落魄。人口流失,城市建设进展缓慢,在区域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往昔的繁华盛景渐渐褪去,是淮安人心中难以忘怀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如今淮安有了一些成绩,弥足珍贵。‍‍

近日,淮安市委财经委第十三次会议暨经济形势分析会召开。会议提出,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取得务实成效,要保持定力、全力拼抢,持续巩固增强经济向上向好态势,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02

从“苏北经济发展论坛”到“台商论坛”

今年9月,第十八届台商论坛在淮安开幕。本届论坛共签约项目31个,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纤维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江苏城市论坛关注到,作为大陆唯一以“台商”命名的论坛,台商论坛举办近二十年来已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但一开始,它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以“苏北经济发展论坛”面世的。

2006年,淮安举办金秋投资洽谈会暨台商企业苏北经济发展论坛,中心议题是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发展走向,以及苏北地区承接台资企业产业转移的优势。

两年之后再办论坛。2008年,在前两届“苏北经济发展论坛”的基础上,“台商淮安论坛”这一名字走进公众视线。到第六届台商论坛举办,“台商淮安论坛”正式更名为“台商论坛”。

随着台商论坛影响力日益扩大,富士康、旺旺、台玻、达方电子、敏实集团、鹏鼎科技、南宝新材料等一个又一个知名台资企业相继落户淮安,项目涉及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盐化新材料、食品、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数据显示,2023年淮安新签约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49个,数量居全省第一。目前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1400个,总投资210多亿美元。“南有昆山、北有淮安”,成为淮安的一块金字招牌。

论坛升级的过程,也是台资聚集的过程,更是淮安在发展中练兵、在成绩中总结经验、不断坚定信心的过程。从与台企“打交道”中找到突破口,如同武林中人拿到绝世武功秘籍,淮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近年来,淮安高调喊出“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口号,天合光能、中天钢帘线、台华新材料、南高齿高速齿轮等超百亿元制造业项目陆续落地。

重特大项目纷至沓来的背后,是淮安尽展开放包容之姿,招商精准发力,保障倾尽全力。为持续推动项目落地转化,淮安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赴各县区、园区实地调研推进重点项目,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如今,淮安正加快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长三角北部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计划到“十四五”末培育出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型装备制造四个千亿级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实现翻番。‍

03

从苏北重要中心到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

“壮丽东南第一州”,历史上,这里曾是全国闻名的中心城市,美誉不断。明清时期更是显赫一时的全国漕运指挥管理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转输中心和淮北食盐集散中心。

重现运河时代辉煌,一直是淮安人的光荣与梦想。

2011年,江苏出台《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从省级层面确立了淮安的发展定位。

那些年的淮安可以说是不甘沉沦、负重前行,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增强区域辐射力与带动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接轨上海迎来最佳黄金期。如何在这一波“泼天富贵”中抓住机遇?淮安积极应对,2021年9月明确提出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目标。

定位准才能发展好,把“定位”干成“地位”,才是淮安在新时代积极谋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剑指长三角中心,淮安对自身发展定位崭新升级,积极对接长三角核心区域,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度合作,全力打造成为长三角北部的经济高地、文化窗口与创新引擎。

城市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究竟如何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淮安市委主要领导提出“四态提升”——

精心打造既有大格局、又有强功能的完备形态,既有高品质、又有烟火气的多元业态,既有高颜值、又有高价值的宜居生态,既有精气神、又有文明范的向上神态,全面建设形神具备、内外兼修、业兴人和、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纵观淮安近年来城市发展史,是积极适应时代变革,不断升级迭代、变通发展的历程。实际上淮安的目的始终如一、未曾改变,就是要重返荣耀,续写一座名城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