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案例分享~

来访现状

小宇(化名)22岁,自闭在家至今6年了,以前是不愿走出家门,现在连房门也不愿走出来。同时,小宇有着非常严重的睡眠问题。

小宇妈妈一开始以为小宇因为高考压力太大,需要在家休息、调整心态,根本没想到会变成这么严重。后来,她也带小宇去旅游、去各种医院看...但都没有用。

想尽办法也无能为力的父母,最后在朋友的推荐下,把小宇半“骗”半拽地带来心理咨询。

BPS综合分析

初步诊断:人际困扰,伴随严重的失眠问题。

小宇的性格底色中,有敏感的部分。这让他一方面,难以对自己的优势形成稳定的信心;另一方面,又非常容易定焦在自己的不足上。

小宇说:“我走路手脚不统一,肩膀也是斜的...眼球特别凸,很吓人...五官也不好看,在太阳底下看特别丑,还被人笑过...爸爸也说我没有一点好的地方。”

他一直焦虑和自卑自己的姿态问题,非常害怕别人嘲笑的眼光,于是决定待在家里再也不要和别人接触了。

不论是小宇对自己的不满,还是他对外界的恐惧、对他人的拒绝,其实都暗藏着他内心的期待与向往。与其说他在通过逃避,防御外界的恐惧;不如说他在逃避、对抗内心的需求。

同时,小宇从小缺少来自父亲的鼓励,又经常被父亲批评,导致他对自己有很多的怀疑与差评。久而久之,他的内心越来越没有力量。

DPP干预概述

针对小宇现在的心理状态与睡眠困扰,结合小宇爸妈希望孩子尽快走出家门、恢复正常生活的诉求,和小宇内心的期待,以及小宇难以出门的现实情况限制,咨询师联合心理医生一起会诊,给出了从药物、心理、物理三维度综合干预的定制化服务方案。

药物:配合心理医生每天进行服药,治疗焦虑等症状。

心理:每周两次认知行为取向心理咨询,结合每周五次辩证行为疗法取向居家心理训练。

物理:通过经颅磁刺激、电针等改善情绪及睡眠。

小宇焦虑的的核心,在于小宇内心的不合理信念、对感受的歪曲,以及在行为上缺乏检验现实真实情况的能力。

小宇认为自己姿态有严重问题,咨询师引导他看到自身实际外貌与想法间的差异,发现他对自己的低估与不合理认知,以及这种不合理认知带来的行为回避是如何强化、加重不合理认知的。

做心理查房的时候,咨询师发现小宇常常把自己封闭在病房里,害怕与人接触。咨询师通过脱敏训练逐渐增加暴露时长与场景,让小宇在实际场景中去面对、感受、疗愈内心的情绪。

针对小宇和爸爸的紧张关系,咨询师首先为小宇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让他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邀请小宇爸爸一起参加咨询,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批评对小宇的负面影响。教授表达的技巧,促进亲子间的沟通,在亲子运动等活动中重建信任感和亲密感。

DPP干预概述

经过22天的治疗,小宇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

躯体化症状、睡眠问题得到了缓解,能尝试与住院部的其他患者接触、交流,愿意主动向老师提议举办团体活动,在团体活动中变得放松了许多,在其他公共场合仍有焦虑、担心,但不会再让小宇觉得无法忍受、要逃避。

心理咨询团队在评估这些信息后,一致认为小宇可以顺利出院了!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识?

无需下载即可在线查看~

本文来源:安肯心理咨询

责任编辑: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