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
荷兰,1836-1912年
墨西哥 西蒙基金会藏
初看这幅画
大多数人或许都会觉得浪漫
从天洒落的粉红色玫瑰花
沉浸在花海里的 宾客
美酒佳肴,载歌载舞
清明亮丽的环境中,躺着绝色佳丽
结合远处的酒神巴克斯的雕像
俨然是欢庆酒神节的盛宴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然而 在这浪漫之下
却是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屠杀
让我们放大名画
细细看来
画面正中央
端着酒杯,慵懒趴在宝座上
漫不经心看着下方的青年
便是罗马帝国臭名昭著的皇帝埃拉伽巴路斯
在历史上以荒淫无道著称
最后死于近卫军之手
死时尚未满20岁
他的名声之恶劣
以至于后来在西班牙语中
埃拉伽巴路斯的名字便成了暴饮暴食和贪婪的意思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而这幅画便描述的是
这位帝王又一荒诞之举
为了观看人们在花海中窒息而亡
宴会上
埃拉伽巴路斯一声令下
宴会大厅的天棚敞开
玫瑰花瓣如瀑布般奔涌而出
冲向毫不知情的宾客们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在铺天盖地的玫瑰花的冲击下
有的人被压弯了腰
有的人大半个身子已被埋在其中
青筋爆出
他们的脸上也不再见欢愉
迷茫,无措却挣脱不得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而埃拉伽巴路斯则高高在上
和他的母亲和情妇们看着这一景象
享受着扭曲的快感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这样一场浪漫又残忍的宴会
并非画家虚构
在公元3世纪书籍《罗马帝王纪》就曾有记录
(非正规史料,真实性有待考究)
据《罗马帝王纪》描述
埃拉伽巴路斯设计了一个可翻转的天花板
只是当时宴会上洒落的不是玫瑰
而是紫罗兰和其他鲜花
宾客便如画中描绘的一般被掩埋于花海
有人无法爬出最终窒息而亡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选择以玫瑰为主题
有人认为这是 与维多利亚时代
玫瑰不仅表达 美
还暗示颓废的欲望有关
画家以此是在 映射伪善堕落的 日不落帝国
我们且不讨论背后寓意
但塔德玛的改变和创新无疑赋予了这幅画
更强烈更震撼的观感
而作为绝对的完美主义者
为了展现出玫瑰的逼真感
塔德玛专门从里维埃拉运来了一批玫瑰花瓣
在画室中倾倒撒落花瓣然后绘画
这也是他一贯的做法
此前他甚至会从非洲订花
在花朵枯萎之前完成绘画
在画中你能够清楚地感觉到
那些玫瑰花瓣还是“活着”的
仿佛还能隔着画面嗅到那浓郁的花香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除了花瓣
塔德玛对于画面细节的追求
使得画中每个细节都令人叹为观止
女人戴的绿石榴石蛇形首饰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羽毛扇的羽毛和金属手柄形成鲜明对比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少女的脸颊仿佛吹弹可破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毯子和酒壶的质感实在让人叫绝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对于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这个画家
很多人并不熟悉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
他的作品被视为堕落颓废的艺术
是“现代人穿古装”的表现
被抨击,忽视和遗忘
但今天当我们回头去看
这却是一个被 美术史严重低估的大师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早年间塔德玛的作品风格并不鲜明
其风格的改变和确立源于1883年的一次意大利之旅
让他对 庞贝古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后他便开始研究
古希腊、古罗马及古埃及的人文地理
光是古希腊、古罗马文物的照片
就收集拍摄多达168册
而后来他的绘画作品也大多取材于这些题材
并在 创作中把 学究式的考证
和世俗的娱乐性结合到一起
他甚至将自己的房子内部
设计成古罗马贵族住宅的样子
以豪华梦幻的笔触描绘古代世界(中世纪前)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便于观看的地方》
A Coign of Vantage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无意识的对手》
Unconscious Rivals
塔德玛善于精准地再造古景
创作时
他总是会不厌其烦的
琢磨每一个建筑,每一段历史
向我们展示千年前的理想生活图景
《卡拉卡拉大浴场》
这是当时罗马最大的浴场
浴场占地16万平方米
除3万平方米的浴场外
还有图书馆、竞技场
散步道、健身房等各种设施
丝毫不亚于现代的大型休闲中心
当年的罗马人便在这里洗澡、读书、竞技
极致奢华,极尽热闹
塔德玛根据当时考古的最新发现
在浴场中心画了一艘大理石船
并考察了罗马浴池的遗迹
细致还原出池底的马赛克拼贴画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鲜花市场》
长方形的铺路石,可 移 动的炉子
远处的建筑风格、拉长的红色字体
墙上旗帜上还绘有庞贝壁画的图案
通过画面
我们仿佛看见了 火山爆发前
庞贝古城生活的场景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银色最爱》
再现了拿波里海岸贵妇在池边戏鱼的场景
大理石的白色和地中海的墨蓝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似乎真的将时空拉到了
古希腊那绚烂的文明中
而 图中的大理石鱼池
也曾在考古发掘中多次发现
贵妇身上穿的服饰
则参考了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雕塑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埃拉伽巴路斯的玫瑰》
侍女吹奏着阿夫洛斯管
是古希腊最原始的乐器之一
也是象征酒神的乐器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女人与花朵》
身穿古典裙装的女人
倚靠着的是一张庞贝青铜桌子
这张桌子的原型是真正的文物
如今还保存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考古博物馆内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发现摩西》
画面中的花瓶等物品都是塔德玛
按照大英博物馆馆藏的真实物品刻画的
画面的远景则再现了
埃及的奴隶们修建金字塔的情景
因为严格按照古代的文献记载创作
画中的建筑也都以符合古罗马的工具和方法来建造
后来好莱坞的电影 还将塔德玛的作品
作为场景布置的参考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据说1934年电影《埃及艳后》中
凯撒凯旋进入罗马的场景
灵感来源便是塔德玛的《春》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MFA欧洲艺术策展研究员曾评价塔德玛的作品
“画家对花朵、珠宝、布料极致的描绘,
让他在表现遥远时空的场景时显得格外真实。”
羽毛的轻盈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薄纱的柔软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绸缎的光泽感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发丝的蓬松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金属首饰的质感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雕塑的冰冷坚硬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他对于大理石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 精湛逼真
也让他获得了“大理石圣手”的绰号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而我很喜欢塔德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他的很多作品都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到美好
他创作的 《萨福与阿乐凯奥斯》
后来曾被抨击画中的人物浅薄
缺乏思想性和文学性
浪费了他的技巧和天赋
但今天我们去看他的作品
却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正如网友@画画的安争鸣 所写
“萨福与女儿相伴,在碧蓝的爱琴海畔,和女伴们一起聆听着诗人好友阿尔卡埃乌斯的低吟浅唱。微风徐徐,波光粼粼,让人感觉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最近的某个下午,而不是几千年前。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笔下的诗和远方可真的太让人向往了。”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一枝夹竹桃》
一个少女拿着夹竹桃静静坐在花盆旁边
没有史诗般宏大的场面
没有故作高深,没有矫揉造作
却质朴而优雅,温柔而美好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期待》
鲜花,少女,纱裙,阳光,大海
在今天这个躁动的、不断下沉的世界里
这样美好的、安静的画面
是多少人的追求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塔德玛的绘画偏向于非戏剧化和非官方的
私人民间的生活场景
静态画面里
仿佛传达着某种在千百年后
依然能够产生共鸣的情绪
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呢
一定要承担什么社会责任吗
一定要反思什么社会课题吗
我想倘若一个作品
经历了时光的沉淀
仍能给人或震动,或思考,或享受
或美的享受
哪怕只占其中一样
便足矣了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 徒劳的求爱 》
Vain Courtship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最爱的诗人》
A Favourite Po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