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带火了茶百戏之后,引来了社会对非遗的关注,也引起了对非遗传承人评选的热议。非遗传承人的评选是一个功在千秋的大事,在急功近利的背景下,传承人的素质参差不齐,如何评选合格的传承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传承人所传承的必须是历史上真实的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流传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创造力和智慧的表现。要保护非遗真实性的正确传承,《非遗法》四条明确规定,要尊重其历史和来源。第五条规定:禁止用歪曲的形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又叫分茶,水丹青是以研膏茶为原料,用清水在茶汤上作画的独特技艺。茶百戏典出北宋陶谷的《荈茗录》:“茶百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绝,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与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明确描述了茶百戏的方法,是通过注汤和茶匙的搅动等方法,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出文字和图案。杨万里也有诗:“银瓶手下仍高注汤坐字势嫖姚”郭祥正有诗云:汤溅白云花。描述了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出白色的图案。在40年前,章志峰老师在读大学时期就看到了茶百戏的描述。为了恢复这项技艺,章志峰老师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首先收集几千首有关点茶\茶百戏的古诗词,并通过日本茶道的学习探寻中国点茶法核心特征的保存,2005年以研膏茶的加工和点茶试验,2009年首次救性恢复了茶百戏,并对外发布。用大量科学实践验证了茶百戏是用清水使深色的茶汤幻变出白色图案的独特的技艺。茶百戏经过武夷山市南平市乃至福建省政府组织的专家团队进行严格的审查认定,确定了这种清水作画的技艺,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茶百戏。茶百戏恢复也得到了国家著名非遗学者苑利教授等人的高度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瓶加水到茶汤形成文字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匙加水到茶汤上形成图案)

2013年之后,市场上出现了打着创新旗号,用茶膏画来冒充茶百戏的现象,破坏了非遗茶百戏的传承。因此,也引起国家著名非遗学者苑利等人的高度重视,发表论文,《真真假假茶百戏》在《文史知识》,揭露了假冒的茶百戏对非遗茶百戏的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传承人的师傅必须是非遗传承的杰出代表。

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杰出的传承人为依托,才能保证所传承的是真实的,高品质的优秀文化基因。非遗学者苑利认为:“传承人所传承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工艺品,简简单单的表演,而是民族最重要的历史的创造,代表作一个民族,一个时期艺术的最高水平。”别人以为茶百戏只是简简单单的作画表演,如果是这样,只要有五岁的小朋友传授一下就能做到,这是缺乏艺术灵魂的。茶百戏中涵含丰富的历史\科学\和思想。茶百戏中集中了宋代宋徽宗\苏轼\李清照\杨万等一大批文人智慧的结晶。通过清水作画特性,折射出古人基于茶的科学、思想和品格,其中人格化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因此所评选的传承人他的师傅决定了他传承品质。茶百戏为现代抢救性恢复,其脉系只有一条,非常明确。如果没有选择茶百戏传承人为师傅,如何能保证他所传承的茶百戏是真实的高品质的茶百戏。由于茶百戏热度高,现实中就存在打造创新的旗号,要将传播茶膏画者纳入茶百戏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如果是这样,将会把这一珍贵的非遗茶百送上了不归之途,就对社会和非遗传承造成严重损害。鉴于此,对于传承人的师傅的选择至关重要,必须引起高度的警惕。

三、是否能以创新名义改变非遗核心特征。

一个民族要持续发展,创新是必然选择,但创新绝不能以否定传统为前提。非遗学者苑利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创作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创新文化,新艺术,新科学,新技术的重要来源。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保护那些所剩无几的珍贵的代表人类最高水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质。茶百戏蕴含了古人基于茶的科学\艺术和思想,在艺术表达上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用清水幻变白色的图案。当前非遗改造的典型是用现代茶膏画冒充茶百戏,即将中华茶百戏的清水幻变图案方法改造为类似西洋咖啡拉花的叠加作画。现代茶膏画美其曰为创新,事实上,没有任何的科技进步的含量,这一改造将完全丧失茶百戏的灵魂,在法律上也是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