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年1至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92.8万辆,同比增长12.5%,出口势头良好,产品远销东南亚、拉美、大洋洲及非洲多国。但与此同时,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贸易壁垒提高、全球市场竞争加剧、政策调整、技术与环保标准收严等因素也在倒逼中国车企不断调整“出海”思路。
IPP研究助理杨庭轩以俄罗斯市场为例,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实现市场扩展的路径,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国际化策略和发展建议。
引言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NEV)产业近年来在全球市场上快速崛起,凭借在电池技术、智能网联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灵活的出口和投资模式,逐渐在全球NEV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本文以俄罗斯市场为例,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市场扩展,并通过灵活的国际化策略占领市场份额。
本文将分析全球NEV市场现状,着重对比俄罗斯作为目标市场与其他欧亚市场的差异体现。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挑战,通过俄罗斯市场为切入点,提出拓展策略和未来发展建议。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概况与中国的出口定位
1.1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态势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快速扩展,尤其在环保政策的推动下,电动车需求显著增长。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区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各国政府陆续出台减税、补贴和充电设施建设的支持政策。
欧洲在2030年制定了“碳中和”目标,德国、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逐步禁售燃油车。欧洲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迅速,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50%以上。 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在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促进了市场的快速增长。 美国政府提出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包括充电网络的扩建,以及对新能源汽车购买的补贴政策。
欧盟先后提出203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5%、2050年实现碳中和等目标。图源:新华社
1.2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中拥有显著的竞争优势。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20.3万辆,占总出口量的24%,同比增长77.6%。
这一成就归因于中国在电池技术、整车制造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价格竞争力方面,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价格普遍低于欧美品牌,使其在新兴市场中尤为受欢迎。
这一成就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术优势,中国在电池、电机和智能网联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电池制造的垂直整合与成本控制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为全球供应链提供了高性价比产品。
第二,生产能力,中国拥有庞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高效的生产线和供应链管理得生产成本降低,有能力快速响应不同市场需求。
第三,价格竞争力,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低于欧美品牌,在新兴市场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第四,政策支持,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补贴、税收优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3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新兴经济体与南方市场,包括俄罗斯、东南亚、中亚和非洲等地区。这些市场具有快速城市化和环保意识提升的共同特征,且对性价比高的车型有着旺盛需求。
因此,中国品牌通过高性价比和灵活的出口模式迅速进入这些市场,并逐步向投资市场过渡。例如,广汽埃安在泰国设立生产基地,以直接投资方式提升本地化水平,降低关税和运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俄罗斯市场因中俄关系的稳定及政策激励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出口市场。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首次超越日本,反映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 尽管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盟)对中国NEV的准入限制日益增加,但凭借灵活的国际化布局和多元化市场策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新兴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模式:以俄罗斯为例
2.1全球出口情况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上的增长数据表明其出口正呈现出快速扩展的态势。对比2017-2023年的海关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出口额从2017年的约3.1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418.12亿美元。
这一显著增长表明,全球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需求度不断提升。全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得益于其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价格竞争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2021年和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需求增速尤其显著,反映出全球环保政策、消费观念转变等驱动因素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积极影响。
表1 2017-2023年中国NEV的出口总额(单位:百万美元)。图表为作者自制。数据来源:海关数据
2.2 俄罗斯的进入模式与启示
选择俄罗斯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NEV)出海的案例,主要原因在于其市场的独特需求和高政策驱动性。
根据2023年的出口情况,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额最高的是比利时、其次是英国、西班牙和泰国,俄罗斯在出口总额与其他国家相比,排在19位,2023年出口金额为720.86百万美元,体量与韩国相当。
与其他市场相比,俄罗斯市场对中国NEV的需求增长迅猛且波动明显。中国企业在俄罗斯采取了本地化生产与直接出口相结合的模式,以应对关税壁垒和政策变化。
例如,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图拉建立的生产基地是中国车企在海外设立的首个整车制造厂。这种本地化组装不仅降低了运输和关税成本,还使长城能够快速适应俄罗斯市场的政策变化。
俄罗斯的市场特点表明,对于类似环境,中国品牌可以通过灵活的出口模式和本地化策略,在高关税或政策波动的情况下保持竞争力。
图1 中国新能源汽车2023年出口国家(或地区)金额占比。图表为作者自制。数据来源:海关数据
2.3俄罗斯与其他市场的比较
在亚洲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也逐年增长。 2023年达到741.77千辆,占全球总销量的主要份额。然而,亚洲市场的均价相对较低,2023年为15.78千美元/辆,显示出该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低价策略使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亚洲市场获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NEV在东南亚市场的扩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东南亚国家市场表现良好,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东南亚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迅速,部分国家甚至已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
其次,是中亚市场的崛起。
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特别是在2020年之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加明显。中亚市场的增长得益于地区经济发展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
表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金额总数。图表为作者自制。数据来源:海关数据
2.4欧洲出口情况
相比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拓展较为缓慢。欧洲市场虽然具有强劲的新能源需求,但由于欧洲国家环保法规严格、技术要求高以及关税壁垒等原因,中国品牌在欧洲的扩展面临一定的门槛。
在2020到2023年期间,比利时和英国市场对中国NEV的需求都表现出显著增长,但明显模式不同。英国更倾向于高端、高价车型,均价涨幅更高;而比利时则呈现出对中价位车型的稳定需求,均价涨幅相对较低。
欧洲市场的高技术门槛和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扩展较慢,但中国品牌仍凭借低价和技术优势逐步占领市场份额。
此外,欧洲国家对充电基础设施和续航要求较高,中国企业需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以满足当地的严格标准。
俄罗斯市场和其他国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NEV)出口需求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增长速度、车型价格偏好以及市场规模方面。
(1)增长速度
自2020年起,俄罗斯市场对中国NEV的需求增速极为显著。2021年和2022年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达到700%和1283%。这一增长率远高于亚洲、欧洲和全球其他国家,表明俄罗斯市场在短期内迅速打开了对中国NEV的需求。
相比之下,欧洲市场尽管增速较高,但在2021年后趋于平稳,年增幅保持在100%左右。亚洲其他国家则增长缓慢,需求提升稳定,这表明俄罗斯市场的需求波动更大,其他市场则更具可持续性。
(2)车型价格偏好
与亚洲市场偏好经济型车辆不同,俄罗斯市场对高端车型的需求显著增长,2020年均价增长达200%。这一现象显示出俄罗斯市场对中高端NEV的强烈偏好。
即使在随后的几年中,俄罗斯的均价仍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表明其对高端车型的需求具有持续性。欧洲市场对中高端车型接受度较高,但均价增幅更为平稳,没有俄罗斯那样剧烈的波动。
亚洲其他国家对价格相对敏感,更倾向于价格适中的中端车型,整体均价较低。全球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地区则表现出对中端价位车型的偏好,均价波动较小,增长平稳。
(3)市场规模和需求稳定性
俄罗斯市场需求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波动较大,尤其在数量和均价上表现出显著变化。
这种需求的不稳定性与当地政策支持或市场需求的阶段性激增密切相关。俄罗斯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增长,一旦政策支持或补贴力度减弱,市场需求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
欧洲市场(如德国和英国)需求增长平稳,尤其在环境政策推动下,需求稳定增长,对高端和中端车型的需求均衡。亚洲其他国家(如韩国和新加坡)以及其他全球南方市场规模较小,对中端车型的需求稳定,市场增长速度虽较缓慢,但更具可持续性,波动性小于俄罗斯。
(4)政策驱动性与长期需求前景
俄罗斯市场需求受到政策的强烈驱动。2020年后的需求激增可能与俄罗斯本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扶持政策、进口补贴和关税优惠等激励措施有关。因此,俄罗斯市场对中国NEV的需求更依赖于政策支持。
在欧洲、亚洲其他国家和全球其他地区,政策驱动需求较为温和,但各地对环保的关注度逐步上升。欧洲市场受环境法规影响较大,对电动汽车需求的长远性更高。亚洲和全球其他地区对中国NEV需求的持续性更依赖于市场需求,而非单一政策激励。
因此,俄罗斯的需求增长快且集中,但波动较大,且对高端车型的需求强烈。相比之下,欧洲市场虽然增长速度较缓,但需求稳定,对中高端车型的接受度高,市场相对可持续。
亚洲其他国家和全球其他地区则更偏好中端车型,需求增长缓慢且稳定。
对中国NEV企业而言,俄罗斯市场展现了政策驱动的短期爆发机会,而其他市场则强调持续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建立。这种对比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多样化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1—9月,中国汽车向俄罗斯出口汽车849951辆,同比增长33%,断层领先其他地区。图源:新 华社
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趋势展望
3.1政策驱动的长期趋势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和新能源汽车普及目标,虽然俄罗斯总统普京将达至碳中和的期限调整至2060年,但当前减排的政策驱动仍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可以通过密切关注这些政策变化,实时调整产品和市场布局,以政策为导向,灵活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
这种灵活的政策响应模式将使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特别是在政策推动型市场中,提前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和本地化生产线,以满足政府的监管要求和市场需求,将成为长期发展策略。
3.2消费需求的高端化趋势
随着全球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逐步提升,市场需求正逐步向中高端转移。中国品牌在满足高性价比需求的同时,也可以推出更高端、配置更丰富的车型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俄罗斯市场虽以燃油车为主,但随着政策支持和中国品牌技术实力的提升,未来高端电动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显现。中国品牌可以通过引入适合寒冷气候且配置较高的车型来满足俄罗斯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
3.3充电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关键要素之一,预计未来几年内全球充电站数量将迎来大幅增长。俄政府计划到2030年建成7.2万个充电桩,这一投资计划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其他市场,如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政府也在逐步加大充电设施的投入。中国品牌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参与充电网络建设,从而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便利性,同时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存在感。
3.4本地化与国际化的融合趋势
未来,中国品牌在出口过程中将更加注重本地化与国际化的有机融合。一方面,面对政策、关税等障碍,中国车企需要在出口市场开展本地化生产,以享受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
中国整车企业(如上汽、比亚迪、蔚来)在海外建厂时,会优先选择与国内供应商合作,形成“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的集体出海模式。 图源:新华社
另一方面,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要求中国品牌在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与国际标准接轨。这种本地化与国际化融合的趋势将使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稳固的立足点。
在俄罗斯市场,中国车企如长城、奇瑞等已通过本地生产和合作模式实现了初步本地化,这种布局在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利用俄罗斯的政策支持。
未来,随着中俄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深入,中国车企将逐步优化本地化生产体系,同时与国际标准接轨,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扩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策略建议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策略建议
4.1提高政策适应性
实时追踪政策与竞争动态。俄罗斯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政策、制裁动向和补贴措施将直接影响中国电动车的出口表现。
建议中国企业加强对俄市场政策、竞争态势的跟踪,灵活调整出口策略。尤其是随着本地车企的发展加速,中国企业应提前做好应对市场竞争的准备。
俄罗斯工贸部此前表示于2024年10月1日起上涨车辆报废税70%-85%,自2025年1月起每年继续 上涨10%-20%,直至2030年。图源:新华社
建立全面的地缘风险管理体系。鉴于俄罗斯市场的地缘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详细的市场调研和供应链优化,以减轻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可以参考国内NEV行业的分层化和模块化供应链模式,发展多元化市场布局,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对整体业务的影响。
4.2技术与产品定位的区域化
提升产品技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不同市场面临的环境、气候和消费者需求各不相同。考虑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的寒冷气候对电动车性能影响显著。
中国企业可以基于国内电池行业的垂直整合经验,加大在低温环境下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如开发高效的加热管理系统、优化电解液成分等,以提高在极端气候下的续航和性能。这种耐寒技术的提升不仅提升产品适应性,也能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为进一步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同样,在东南亚等高温多雨地区,新能源汽车则需要防潮防热的技术支持。中国企业可以在出口前根据目标市场的气候条件进行产品设计的区域化,从而提高车辆在当地的适应性和耐用性。
开发适应本地市场的多功能车型。针对俄罗斯市场的道路条件和气候环境,中国企业可以结合智能网联汽车子行业的生态系统模式,设计满足本地需求的多功能车型。
建议配备如全车加热系统、智能防滑控制、四轮驱动等特性,以应对严酷冬季和复杂道路。同时,通过与当地IT公司合作,添加本地化导航、车载娱乐系统等功能,以提高用户体验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4.3本地化品牌与售后网络建设
建立覆盖全国的售后网络与服务。俄罗斯幅员辽阔且气候多变,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需求较高。中国企业可以在主要城市建立维修、保养等网点,并通过数字化管理提高售后服务效率。
同时,联合俄罗斯当地合作伙伴构建更广泛的售后支持网络,以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提升品牌满意度。
优化消费者教育与智能支持。在俄罗斯市场,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知和使用习惯相对有限。中国企业可以开发数字化的车主教育平台,提供使用手册、视频教程等在线支持,通过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系统为用户提供实时车辆状态提醒、维护建议等,增强用户粘性和体验感。
4.4提升品牌影响力与营销推广
提升品牌认知与科技形象。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展会、技术论坛、赞助赛事等活动提高在俄市场的知名度,凸显中国电动车品牌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借助当地社交媒体和内容平台,整合线上线下互动营销,尤其面向年轻消费者,增强品牌影响力。
定制化营销策略,突出性能优势。俄罗斯消费者对车辆冬季性能有特殊需求。中国企业应根据俄罗斯市场偏好设计广告与推广策略,尤其可以强调产品在极寒天气下的续航和性能表现,通过多样化的媒体渠道强化产品的冬季优势,吸引消费者关注。加强本地化合作
4.5推动本地化生产与技术协作。
在俄乌冲突和制裁背景下,本土生产逐渐成为政策优先项。中国企业可以借鉴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生态系统合作模式,在俄罗斯通过合资或投资本地化生产基地来扩展生产链。
与本地车企合作生产零部件或整车,既可以享受政策优惠和降低关税,还能依托俄罗斯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市场适应力和品牌认可度。
联合建设充电和数字基础设施。俄罗斯的充电设施缺口对电动车普及形成制约。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或能源公司的合作,引入国内成熟的充电站模式,加速充电站网络的建设。
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开发配套的车联网基础设施,为未来自动驾驶和智能化车辆奠定基础,提升车辆的便利性和市场需求。
原文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开拓欧亚市场——以布局俄罗斯为例》,作者杨庭轩,题目为编者所加。
参考资料:
1. 陈汉雪,张其仔.极限制裁下俄罗斯产业链断裂风险、应对举措及对中国的启示[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4,(05):44-67+162-163.DOI:10.20018/j.cnki.reecas.2024.05.005.
2. 赵巍.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化特征与“出海”挑战[EB/OL]. IPP评论. (2024-09-06) [2024-10-29]. https://mp.weixin.qq.com/s/q4nvFEB9ouD9oAuyoDrnbg
3.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EB/OL]. (2023-05). [2024-10-29]. https://nev.ofweek.com/2023-05/ART-71008-8420-30597377.html
4. 郭欢, 陈起超, 董梦, 刘姝倩, 王丹, 陈琳.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跨境监管下的风险与应对(下)[EB/OL]. (2024-05-13) [2024-10-29].https://www.kwm.com/cn/zh/insights/latest-thinking/cross-border-supervision-risks-and-countermeasures-for-chinese-new-energy-vehicle-companies-part-b.html
★本文作者:
杨庭轩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研究助理 政策分析师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杨庭轩的文章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业:一种“制内产业”的兴起
赵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化特征与“出海”挑战
如何打造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给地方政府的战略思路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