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至16日,由山东大学与中建铁投集团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作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来自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全国26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作队伍代表参加会议,共同探讨新时代学科融合升级背景下学生思政教育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线上参会并作主旨报告,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二级巡视员管恩文,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丁刚出席开幕式。
土木工程专业调整,需要前瞻性谋划
“大家都在争论土木工程是不是夕阳专业,还有没有培养更具吸引力人才的舞台,”李术才在致辞中表示,前几天他在中山大学开会,几位院士也谈到这个问题。院士们认为,土木工程不是夕阳专业,“以往许多家长将土木工程简单地与房地产挂钩了。”李术才解释说,人类自有史以来,衣食住行就是基本需求,其中的“住”和“行”都离不了土木。“只是土木工程要调整学科方向,调整专业布局,让课程、教育方法跟上时代。”
李术才表示,在开启建设教育强国历史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积极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学科方向与专业布局。他说,国内很多高校都进行了相应调整,山东大学将土木工程专业调整为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既然融入了“智慧”,又加上了“交通”。同时,山大还在全国首设工程软件专业。“工程软件专业实际上是用你的理论知识,把它做成软件,指挥机器去干。比如隧道里施工用的盾构机、TBM机,都是企业在施工,大都是机器在控制。李术才还以他最近一次坐飞机经历告诉大家,现在的飞机起落过程,也全部是人工智能控制。“高校把土木工程专业调整为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设置工程软件专业,实际上也是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此外是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紧盯土木工程将来的发展前景,包括储能、传感器,包括智能分析系统等。
李术才引用钱七虎院士的观点强调了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的重要性。他说,钱七虎院士多次提到,任何一个人,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去,都无法产生很大作用。此外,要锤炼学生创新精神与成长型思维,锻造坚韧品性和学习能力,在解决工程问题实践中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李术才表示,学土木工程专业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为“没有哪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能够覆盖现场所有情况”。他还希望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人文素养、哲学思想。
李术才希望以论坛为契机,前瞻性谋划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思路举措,有组织开展产教融合和对外交流,涵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良好生态,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力量,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管恩文对本次论坛召开表示诚挚祝贺。他表示,山东省多措并举加快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希望大家通过此次论坛,锚定发展目标,加强合作交流,坚持机制创新,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更有力度,学生工作、思政教育更有温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有深度,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工程人才培养,助力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转型升级。
丁刚在致辞中表示,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他希望以本届论坛为契机,加强与各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及同行的沟通交流、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增长,加快培育基础设施新优势,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聚焦新质新域方向,引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钱七虎院士:应从传统土木工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钱七虎院士在题为“土木工程学科的伟大、飞跃与转型”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土木工程是构成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的主力军。土木工程学科应从传统的土木工程,向土木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建造转型,实现“土木工程建造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的全面交叉融合创新”第四次飞跃。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党委书记张权主持开幕式。齐鲁交通学院院长李利平、土建与水利学院党委书记刘斌分别结合学院发展情况,介绍了学校土木交通学科建设特色与育人成效。各高校与会代表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展开交流。
参会代表还调研了山东大学校史馆、博物馆、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
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相关部处有关负责人参加论坛。
(来源: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 宣传部作者:王剑秋摄影:刘怡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