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要走心!

1

“玩吧,还有两个小时上学了。”

“不玩了,玩够了……”

前两天,吉林一男孩通宵玩游戏玩到凌晨4点多,直接“玩吐了”。

因为前一天晚上玩游戏玩到10点还没睡,他被爸爸教育了,直接让他从晚上9点多玩到凌晨4点。

爸爸称,孩子玩游戏倒没有耽误写作业,但他一玩起来就没有时间概念。

正常九点多他就该睡觉了,但一玩起游戏孩子就没有时间概念,所以才这么做。

“困了就叫醒,让他一次性玩个够。”

男孩也的确是玩够了,哭着卸载游戏表示不想玩了。

网友看到后直言:用魔法打败魔法。

而在孩子玩游戏一事上,用这招的家长还真不少。

2

之前,深圳一名11岁男孩凌晨一点偷偷玩手机被家长发现了。

爸爸见孩子这么晚还不睡觉,十分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他并非完全禁止孩子玩游戏,每周都会和孩子约定固定的游戏时间。

可他没想到孩子不仅没有遵守约定,还熬夜打游戏。

为了让孩子今后不再沉迷于游戏,爸爸决定采取“熬鹰式”教育法,一次性让孩子“玩个够”。

他直接替儿子请了假,让孩子在家尽情玩游戏。

就这样,孩子玩了整整17个小时的游戏,连续34小时没有休息,才放下手机,写下了承诺书,保证以后会控制游戏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种“熬鹰”式的做法并不建议家长们模仿。

这位爸爸也表示,他是知道自家孩子体质较好,身体能够承受这样的折腾,希望其他人不要轻易模仿,以免发生危险。

为了让孩子不沉迷游戏,家长们可谓费尽心思,想出了各种办法。尽管如此,现实情况是,许多孩子还是会背着家长偷偷玩游戏。

因为相比学习的压力和枯燥,游戏带来的快乐对他们更具吸引力。

而且,孩子们对生活的认知尚浅,缺乏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旦沉迷其中,往往很难自拔。

因此,家长要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对游戏的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防沉迷”的基础。

3

杭州的一位父亲看到儿子的房间凌晨三点多还亮着灯,便走过去看看。

结果,一进房间就看到儿子在玩游戏。

孩子为了打游戏觉都不睡了,很多家长若是看到这一幕,当场就得发火。

但这位父亲只是平静地和儿子说:“我带你去个地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父子俩来到了一个菜市场。

凌晨四点的天还是灰蒙蒙的,但菜市场却早已经灯火通明。

有人带着头灯为自己卖的菜照亮,有人手上不停地忙着整理摊位,也有人站着不断招呼着来往的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带着儿子走在菜市场中,他问儿子:“你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不睡觉吗”

儿子看着凌晨就在忙碌的人们,低声回答:“为了生活,为了赚钱。”

父亲再次问道:“那你呢?”

看过那些为了生活奔波的人,想睡觉却不能睡,男孩沉默了几秒钟后,低声说自己做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父亲的做法,引起了许多网友的点赞。

许多人认为,这种以体验为基础的教育方式,远胜过一味的责骂。

“说再多不如亲自感受。”

“生活有时确实很残酷,父亲这种教育方式直接而有效,比打一顿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现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

许多父母常常通过打骂或强制要求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这种方式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实际上,教育孩子有时不必过于偏激,只要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孩子往往能在潜移默化中做出改变,父母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同样是为了让孩子少玩手机,郑州一位爸爸的做法也得到很多网友的点赞。

他为了女儿将家改造成了一个“玩具城堡”。

他们家的屋顶可以跑小火车,房门也成了游戏机,屋里还设有“老鼠洞”、“高铁”、“空间站”等多个创意区域。

家中大小不一的玩具超过二百件,且他还在继续做。

等众人看过他们家里的样子后,更是直言“梦中情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敢想象,有这么多好看、好玩又有趣的玩具,女孩得多快乐!

而这位爸爸之所以给孩子做这么多玩具,是因为他偶然发现女儿上幼儿园时老是玩手机。

为了不让孩子总玩手机,他开始学自制玩具。

他说:“你不让她玩手机平板,她的时间也得去消耗,而三四岁玩玩具最合适了。”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在网上看过的一句话:

“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的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好的教育是走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下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

5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手机不是一点都不可以玩,但要正确地玩。

父母需要以身作则,避免自己也过度依赖手机,在陪伴孩子时应尽量专注于彼此的互动,而非低头看屏幕。

同时,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计划,并严格执行,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使用习惯。

此外,多鼓励孩子发展其他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这些都能有效防止手机依赖的形成。

当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时,手机自然不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

希望家长们从自身做起,多与孩子沟通,真诚地给予引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