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1
按现代观众的口味来看,有“妈味”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近日,由邵艺辉执导、电影《爱情神话》的平行篇《好东西》已经开启两轮点映,“轻盈”“舒服”的女性故事让这部电影再度打响了好口碑,豆瓣更是开出9.1的好成绩。在一众好评声中,有不少影迷独爱女主王铁梅的那份“妈味”。
纵观近两年院线电影和剧集作品,不难发现女性故事的讲述越来越多样化,温暖的女性叙事也越来越突出。总票房34.60亿的《热辣滚烫》中,乐莹触底反弹后重活人生,《出走的决心》中李红为家庭操劳半生后选择追寻梦想,2024年香港中秋档票房冠军《我谈的那场恋爱》中,余笑琴孤独寻爱又潇洒反击……她们的故事温柔而有力量,既有小妞电影的轻松浪漫,又关注到中年女性的痛点和解脱。
这些电影描绘着女性的生活史诗,在观众对“爹味”说教般的电影日渐抵触的当下,女本位叙事选择“不玩这个游戏”,用新的世界规则好好讲一讲“妈味”故事。
“妈味”,一种温暖的东西
什么是好东西呢?能让你开心的就是好东西。
《好东西》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作为邵艺辉的新作,它保持了《爱情神话》中高超的文本功底和叙事水准。但这一次不同的是,故事的主角不再是事业有成、等待坐拥美人的男性,而是一位妈妈姐姐老婆三角形战士——王铁梅(宋佳 饰)。
王铁梅是一位普通的“奇”女子,这样一个看似互相冲突的形容,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
她是一个单亲妈妈,但不是大众刻板印象中的单亲妈妈。人们总是试图用生活的一地鸡毛来歌颂这个群体的不易,但铁梅恰好相反,她的生活可以自由洒脱,可以事事关心,但不需要面面俱到。稀松平常的每分每秒,都在铁梅和女儿茉莉的共同努力下过得有声有色。
影片中猜声音的蒙太奇片段更是对铁梅人物形象的立体展现。洗菜时的冲洗声、晾衣服时空气的震动、榨汁机的嗡嗡作响……那些枯燥的、令人乏味的家务事,在孩子的未知视角下被描绘成充满生机的天地万物。
铁梅也是自己的主宰者。她找到了单亲妈妈在两性关系中的一种解法,与小马的亲密关系仅仅是“课间十分钟”,前夫这位“女权表演艺术家”也不过是生活的边角料。她也没有因为妈妈的身份抛弃职业生涯,即使到了规模不大的“好东西”公众号,也始终践行着一位调查记者的专业素养,凭借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写出爆款选题,哪怕网络吐来的口水几乎将她淹没。
在邵艺辉的镜头下,琐碎日常中的王铁梅可以是才华横溢的“音效师”,家庭之外的王铁梅同样也是生活的野心家。
最最特别的是,她是一种很新的妈。不少观众走出电影院后感慨:“王铁梅真的‘妈味’很重!我能不能拥有这样一个妈!”
影片中的“妈味”不止在铁梅与小孩茉莉身上,更体现在母女俩和小叶的相处中。从某种程度上讲,铁梅、小孩和小叶是一种“互为妈妈”的三角关系。
王铁梅对小孩的关爱与鼓励不必多说,但当她把邻家陌生女孩当自己的孩子来爱时,“妈味”就这么出来了。铁梅会对从小缺爱的小叶说“总要有人和你说声对不起”,小孩会真诚地对从未收到妈妈夸赞的小叶说“你的眼睛好漂亮”,小叶则是劝慰铁梅“你不必事事都做好”。
在这个“互为妈妈”的过程中,观众感受到的是女性之间自然流露出的爱,“妈味”正是这样一种温暖的感觉。
细数近年来的影视作品,“以妈克爹”的现象正在上演。除了口碑大爆的《好东西》,《出走的决心》《我的阿勒泰》《小巷人家》等作品中都在突出母亲的形象,这三部口碑爆款也印证着母性这个伟大的叙事从来不会过时。
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出走的决心》,同样讲述了普通的“奇女子”李红(咏梅 饰)的故事。
李红的一生都在“被让位”中度过。父母要求她支撑弟弟的未来,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于是她随便找个人嫁了。作为社会失权者的丈夫为了彰显自己在家中的权威,不断用语言暴力攻击她、贬损她的尊严。女儿为了自己的事业,让她放弃个人空间继续带孙子,这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她选择了出走。
李红和原型苏敏都代表了一种在生活中失意的母亲,但正如苏敏所说:“握住方向盘,就像是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她的勇气之大足够震撼人心,她们的“妈味”是一种人生过半依然能够获得新生的魄力。
《我的阿勒泰》中女主的母亲张凤侠(马伊琍 饰),原型为原著作者李娟的母亲,在剧集的刻画中,这位母亲也超脱了常规的母亲范式。
面对事事做不好的李文秀,张凤侠没有用社会价值体系衡量她、责怪她,而是用平静的宽容接纳了自己的孩子。面对男人的背叛,她的答案是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张凤侠的“妈味”是从容淡定、自由洒脱、天塌了睡个好觉再说,观众不仅希望生活中能有个和张凤侠一样的妈,更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张凤侠。
《小巷人家》中的宋莹(蒋欣 饰)和黄玲(闫妮 饰)更是观众严选的妈,一个爱孩子不耽误爱自己,一个对孩子绝对维护,足够温柔。观众从她们身上感受到的是那个年代女性的自强与坚韧,这些美好品质胜过无数大道理。
“妈味”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正如《好东西》中王铁梅对小叶的那句“虽然我们不熟,但是我爱你”,“妈味”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爱,是让人会心一笑的,是让人感受到温暖的,是很好的好东西。
“爹味”,一种失灵的东西
“妈味”其实是由“爹味”延伸而来的反义词。
“爹味说教”的源头是mansplaining一词,由man(男人)和splaining(explaining,“解释”)组合而成,但发展到今日,“爹味”已经不单单指代说教,更是对男性创作者缺失女性视角的统称。
女性视角也不仅仅指代女性主义,而是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强烈的情感共鸣。观众之所以不爱看“爹味”,在于本就被生活毒打的他们,并不希望在娱乐时光中继续被“爹味”说教。而多数成长于显性或隐性父权压制下的女性,也不希望在影视作品中继续欣赏男性的成功学,进而被驯化,她们渴望的是更温暖、治愈、平视的“妈味”内容。
但“爹味”总是像一个惊吓盒子,时不时就冒出来给观众一拳。
《非诚勿扰3》的剧情就遭到不少网友吐槽,电影讲述了真假梁笑笑争夺秦奋的故事。网友小F看完电影不禁愤怒发帖,“女性角色的性格只有爱美、爱吃醋,男性是食肉动物但克制且‘专一’,电影还出现了两女争一男、男的想过三人世界的片段,片尾男主关心的唯一问题是女主出走十年有没有被人碰过?这是纯粹恶心观众的吗?”
剧情离谱、观念老旧,《非诚勿扰3》的“爹味”最终仅让它获得了8583万票房和5.4的豆瓣评分,远不及两部前作3.25亿与5亿元的票房成绩,口碑也是一塌糊涂。
同样因为“爹味”饱受争议的还有《飞驰人生2》和《满江红》。前者讲述的是前冠军赛车手张弛的逆袭之路,情节不新颖但也无伤大雅,真正引发不满的是电影的全男阵容。在《四海》等电影中被吐槽不擅长写女性角色的韩寒,在《飞驰人生2》中干脆放弃了女性视角 ,这无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做法。但面对《飞驰人生2》占比超过60%的女性观众,男性创作者对女性视角的无力,或许也限制了这部电影的增长上限。
《满江红》的问题则出在具体的情节上,张大宁可敌人杀死自己的媳妇,也不要对方欺负她。放在影片的时代背景中或许合理,但无法通过性感台灯测试的情节,终究难以说服女性观众,无异于折损一半口碑。
甚至《小欢喜》中乔英子的母亲宋倩也是如此。宋倩同王铁梅一样是单亲妈妈,她的超强压迫感反而导致了观众对角色的抗拒,“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咱们俩的人生理想应该是一样的呀”,不仅是母亲对孩子的道德绑架,更是“爹味”说教的典型。
过去的影视作品中,中年女性形象大多类似于宋倩,做家长时要么对孩子掌控欲过强,变成不折不扣的“爹味”妈,要么完全撒手不管,缺席孩子的成长,做人妻时也只有困于婆媳关系和智斗小三两种可能。
观众苦这样的“爹味”久矣,对“妈味”的需求自然喷薄而出。
说到底,从“爹味”到“妈味”的转变,并不是男女议题的二元对立,而是观众对补足过去缺失的女性视角的需求。
女性故事中的男性不必总是渣男、大情种,也可以是“闪闪惹妈爱”的好玩男人。
就像《好东西》中格外新鲜的两女三男一孩配置,以往影视作品中女性总是为争夺男性青睐化身drama queen,但这次男同胞可以在饭桌上为了铁梅搞雄竞;前夫虽然戏称自己是“育友”,被塑造成只说不做的女权表演艺术家,却不是被集火的工具人;追求铁梅的鼓手小马和他的朋友们同样拥有自己的男性魅力。
女性故事中的女性,可以是蓬勃向上的,而不是一盏随时可被替代的性感台灯。
《好东西》《出走的决心》和《我的阿勒泰》等作品中的母亲,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觉醒”,她们的觉醒是向上的。觉醒后的故事不再聚焦生活的鸡毛蒜皮,她们也不再充当剧情的工具,而是作为主体,承载了对亲情、友情、爱情乃至人生的深入探讨。
“妈味”意味着女性自由、信赖、包容、温柔的力量,这些女性角色的故事是女本位叙事的回归,也是“妈味”的崛起。在小妞电影消失很久之后,“妈味”故事或许就是打开女性市场的新起点,而电影市场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