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的1月1日开始,法定退休年龄渐进式延迟政策就正式开始了,这时或许就有些人开始产生疑惑了,那就是自己到底该不该退休呢?
因为在身份证制度最初开始时,信息采集的方式并不够完善,有部分人的职工档案年龄与身份证上登记的年龄并不一样。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延迟后的退休年龄应该跟哪一个对齐就成了最大的问题,那么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进行后,他们的退休年龄到底是按照职工档案上的算还是身份证上的算呢?
延迟法退休年龄
在今年的9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已经表示了,退休年龄应该使用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
也就是说虽然现在法定年龄,大部分男职工6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被调整为63岁,女职工55的法定退休年龄被调整为58岁。
但并不是一下子就给改掉的,是循序渐进的,等于说1965年1月出生的男职工,在2025年1月的时候就已经满了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
他并不用延迟到63岁在退休,而是只用延迟1个月,在60岁1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正常退休。这就是渐进式改变的意思,随着出生日期靠前,每4个月就延迟1个月的方式,男职工63岁是上限,女职工58岁是上限。
对于如何延迟后,也有人对自己的年龄产生了疑惑,因为自己身份证上的年龄和职工档案上的年龄不一样,这就导致不清楚是按照身份证上的年龄进行延迟还是职工档案上的年龄进行延迟。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身份证制度是从1984年开始实施的,那时刚开始实施的时候,信息采样的方式并不够完善,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来登记的自己出生年份时间,最大一部分的就是自己的阴历出生日成为了自己身份证上的出生日。
而众所周知,阴历和阳历之间是存在时间差的,如果当时在自己的职工档案上填入的是自己的阳历出生日,身份证上显示的却是自己的阴历出生日,就会造成档案对不齐。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管身份证上的年龄和档案上的年龄差多少,都优先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日为准。
身份证年龄与档案记载年龄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男职工的档案记载是1975年的1月,但是他的身份证上的年龄却是1973年的1月,比档案上记载的要大两岁。
如果他按照1973年1月的出生日去算他的法定退休年龄的话,2033年的1月,也就是他60周岁的时候就已经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
但是真要按照这个年龄去办理退休的话,很大概率是会被驳回的。因为身份证最初信息采样的时候,方式并不够完善,所以他的职工档案一定是在他身份证之前登记的年龄。
也就是说要以他最先登记的档案记载为准,以他1975年1月的出生日为准,他应该在2035年到达退休年龄。
也就说要在工作两年,而到2025年法定退休年龄渐进式延迟正式开始之后,他的退休时间就又要延后了,按照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规律。
他应该在2037年的8月进行退休,虽然不知道他的准确年龄是多少岁,但如果身份证上的年龄才是他的真实年龄,这样看是不是就多上了几年班。
所以说要确保自己的年龄正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登记档案时,为了“沾光”修改了自己的真实出生日,那么后续所造成的结果还是要自己承担的。
如果是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出现这种情况,那只会延迟的时间越多,因为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是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5周岁。
弹性提前退休
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延迟退休年龄,其实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身体也越来越好。
寿命也逐渐被延长,大部分职工到了原法定退休年龄,身体依旧硬朗,尤其是50岁就到了退休年龄的女职工,更是整个人的状态还十分“年轻”。
所以说延迟退休并不是什么坏事,并且现在还可以弹性选择自己的退休年龄。当职工们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就可以自己选择接下来是提前退休,还是将自己的退休延后。
选择权都在自己的手上可以自己做主,当然说是只要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就可以选择提前退休,但是也不能够退钱个四五年,提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中老年人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许多中老年人一直跟随着大众进步,就像智能手机,一开始还觉得智能手机没有按键手机方便。
但当自己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之后,只会发现手机线上支付也很方便,想买的东西在网上动动手指就能够有人送到家。
这都是时代在进步的表现,但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要强制要中老年人跟着进步,就像智能手机也有老人专用版,各个角度照顾到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
延迟退休也一样,这个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允许违背职工的意愿,可以让职工最大程度的选择退休年龄,但如果是曾经因个人原因导致自己的档案记录年龄与身份证上的年龄不一样,那就要自己担起责任。
结语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既是对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对每个人职业生涯和家庭规划的一次重要调整。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唯有不断适应和积极应对,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