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问题,这次成了美国权力交接中的“座上宾”,拜登与特朗普在白宫握手言和的表面和谐,背后却暗藏玄机。
一场持续多年的“战略竞争”依然是美国政坛的焦点,尤其是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当场甩出一句话:“中美竞争决定未来30年的全球格局”,这话不是随便说说,它不光关乎美国的全球地位,更掀开了特朗普未来外交政策的核心挑战。
2024年11月中旬,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和刚刚当选的特朗普在白宫会面,这场握手不仅标志着美国政坛的短暂和解,更是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权力交接可能会顺利进行。
但别以为这场会面就是茶余饭后的寒暄,实际这背后还藏着一场关于美国未来外交政策的博弈。
拜登政府在交接的同时,明确提出了未来美国外交的优先事项,而“中美战略竞争”被摆在了首位,沙利文公开表示,无论谁执政,美国都必须将与中国的竞争视为头等大事。
这种表态,实际上是拜登给特朗普留下的一份“外交遗嘱”:无论你怎么搞,未来四年都绕不开中国。
而特朗普呢?作为一位自诩“对中国最强硬”的总统,他在竞选时就表示要继续加强对华政策,现在拜登亲手交给他的,正是这份他曾经“发扬光大”的竞争框架。
拜登的“忠告”背后,中美竞争为何成焦点?
拜登为什么急着在交接时提醒特朗普“中美竞争”呢?原因很简单,全球地缘政治的焦点早已从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转移到了中美之间。
中国的崛起,无论是在经济、科技还是军事上,都已经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拜登在任期里虽然努力修补了美欧关系,但他也知道,真正困扰美国的,是如何在未来几十年里和中国“斗智斗勇”。
沙利文的那句话——“中美竞争决定未来30年的全球格局”,不是随口一说。它反映了美国高层对未来世界秩序的深刻担忧。
美国已经意识到,如果不能有效遏制中国的影响力,未来世界的游戏规则可能会被重新书写,而特朗普接过的这份“外交遗产”,就是如何应对这个全球性挑战。
当拜登政府在交接时,把“中美战略竞争”放在首位,实际上就是在告诉特朗普:中美关系不是你我任期的事儿,而是美国未来国运的关键。
特朗普接班,鹰派色彩加重了吗?
特朗普接手拜登留下的对华政策,似乎并没有打算“温和处理”,从他拟定的新内阁人选可以看出,鹰派色彩更加浓厚,尤其是卢比奥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这位曾经多次公开发言抨击中国的政治家,被特朗普提名为国务卿,足以看出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的“极限施压”策略不会改变。
卢比奥的鹰派立场,早已为人所知。
作为佛罗里达州的参议员,他一直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甚至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就积极推动多项反华法案,如今特朗普再次把他拉进核心团队,显然是看中了他对华政策的“坚定不移”。
可以预见,未来中美关系的紧张局面,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鹰派真的能解决中美之间的复杂问题吗?
特朗普团队的极限施压策略,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对中国造成一定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对抗是否能真正遏制中国的崛起,依然是个未知数。
美方强调两党合作,真的有效吗?
在这次交接过程中,拜登政府还特别提到了所谓的“两党合作”,沙利文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美国必须在中美竞争中保持“两党一致”的立场,才能在这场全球博弈中取得胜利。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
众所周知,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很多国内政策上几乎水火不容,在中美问题上,虽然双方都认同中国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但具体的应对策略却各有不同。
拜登政府更倾向于通过联合盟友、修复国际关系的方式来应对中国,而特朗普则更喜欢单打独斗,动辄挥舞关税大棒。
所谓的“两党合作”,只是在表面上达成了一致,实际操作中却可能会因为党派斗争而陷入僵局。
更何况,特朗普上台后,民主党在国会的影响力有所削弱,未来四年里,双方在对华政策上是否真的能形成合力,还是个大大的问号。
拜登的“和平过渡”能持续多久?
拜登在会谈中承诺将进行“和平交接”,这看似是个好消息,但背后却隐藏着更多的政治考量。
拜登在任期结束前,还要面对不少国内外的棘手问题,尤其是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他希望在剩下的时间里,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不要因为权力交接而出现大的波动。
而特朗普呢?他虽然在竞选期间高调表示要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政策,但在接手拜登的外交遗产时,能否真正做到“和平过渡”还未可知。
拜登希望的那种“稳定、可预测”的中美关系,或许只能维持到他的任期结束,至于特朗普上台后会如何折腾,那就要看他的新班底如何操作了。
美国的权力交接,总是充满戏剧性。拜登和特朗普的握手背后,是外交政策的复杂博弈,尤其是在中美关系这个关键问题上。
未来四年,中美竞争的格局不会轻易改变,但特朗普能否在这个棋局中占得上风,还得看他的新团队能不能拿出有效的策略。
有人说,这场中美博弈,决定的不只是两国的未来,还关乎全球格局的重塑,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他们都要面对同一个难题:如何在这场竞争中,确保美国的全球霸权不被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