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1年一天,一位农民只身一人步行几百里路,从家乡来到北京找毛主席。

农民见到毛主席时,从口袋拿出一封信递给毛主席,说:“毛主席好,这封信是我爹临死之前写的,他嘱托我一定要将信交到你的手里。”

毛主席拿过信,看到了熟悉的字迹,他一边看一边点头。毛主席看完这封信,不禁陷入了沉思。

信中写的是近些年来农村的实际情况,问题写得很详细。写这封信的人是贺晓秋,前来送信的人是他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晓秋,1898年出生在湖南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他的母亲是毛主席的姑母。

贺晓秋在童年时期,和毛主席是同窗好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学习孔孟之道,亲密无间。

当时政局动乱,百姓生活困难,两人在书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再加上受当时村里的革命者的影响,两个人经常就当时的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两人以为他们能一直陪伴彼此,相互扶持,在将来一起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但是,贺晓秋因家庭贫困,使得他不能跟着毛主席一起前往武汉学习。他只好呆在家里务农打猎,补贴家用。

两个人虽然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两人还是经常见面,谈论当今的时代形势和中国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毛主席在1925年回到了家乡,他在家乡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基层农民工作,带着农民进行土地运动,启迪民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晓秋听说毛主席回到了家乡,在安置好家人之后,他立刻就加入了农民运动的行列,跟随着毛主席。

贺晓秋因为上过学,再加上见识不浅,他便负责整理毛主席的文件资料,帮忙组织会议。贺晓秋有几次甚至拯救了毛主席。

在1925年八月,反动派势力在打击农民运动时,知道了毛主席所位于的位置。反对派便立刻带着大群人马来到了韶山,要抓捕毛主席。

当时幸好有人及时将这件事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便扮成一个山野郎中,在贺晓秋的掩护下逃了出来。

贺晓秋因为帮助毛主席,成为了反对派的眼中刺。

为了摆脱反动派的追捕和保护家人的安全,贺晓秋不得不带着妻儿背井离乡,在外漂泊。当看见反动派时,贺晓秋不得已重新规划路程,以免被反动派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27年的时候,贺晓秋再次帮助毛主席躲避了反动派的追杀。在这次保护毛主席的时候,贺晓秋差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贺晓秋始终坚定地追随着毛主席。他相信毛主席有着杰出的本领和远大的见识,毛主席将会走得更远,毛主席能带领着陷入危难中的中国走向新生。

保护主席之后,贺晓秋再次踏上了四处逃亡的征程,从此流落他乡,艰难地生活着。

从此,毛主席走得越来越远,两人的世界差距越来越大,因为毛主席很忙,两个人也很少见面了。但是,贺晓秋一直在心里牵挂着毛主席,他一直在打听毛主席的消息。

中国经历了种种挫折和苦难之后,在1949年10月1日那天,随着毛主席铿锵有力的一句“新中国终于建立起来了”,中国从此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贺晓秋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很是开心,中国终于摆脱了过去任由外国人欺负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贺晓秋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他便立刻投入满腔的热情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写尽了他对毛主席的思念,并在信中特别说明了农村的真实情况。

毛主席在拿到这封信的时候,就立刻读了这封信。但是因为实在太忙了,在很久之后,毛主席才回了一封信。

贺晓秋在接到信的时候,很是开心,毛主席每天日理万机,却没有忘记他这个表弟,没有忘记韶山的乡亲们。

从那以后,贺晓秋就经常观察农村的实际情况,经常写信给毛主席反映农村的真实情况。

毛主席在贺晓秋写来的信中,知道了农村的真实情况,他在处理农村问题时,更得心应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书信中,毛主席也知道了贺晓秋家里比较困难,便专门让人给贺晓秋汇去三百元,帮助他们一家人度过难关。

贺晓秋虽然是毛主席的亲表弟,但是他从来没有以这个身份自称,在平时生活中,也很少告诉别人自己和毛主席之间的关系。

贺晓秋一直关注于农村的实际情况,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写下了他这些年来所观察的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写完之后,他让他的儿子把这封信带着毛主席。

毛主席在看完这封信之后,就立刻安排有关人员对贺晓秋的儿子进行了合理安排,并且在几天之后,接见了他,说起了自己和贺晓秋之间的故事,对贺晓秋的离去表达了悲痛之情。

贺晓秋和毛主席两人不仅仅是亲戚关系,更是朋友关系,两人在彼此的人生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毛主席身为国家主席,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悉心接受每一个人的意见。贺晓秋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却关心国家大事,劝谏国家主席。两人虽然地位不同,但是两人心中都装着百姓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