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11月17日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注意看弹头顶部那个圆盘,不是什么黑科技,那是发射筒盖板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极具美感的“乘波体”弹头西北工业大学团队的“飞天一号”,目前最接近实用的超燃冲压动力组合正常导弹发射瞬间,发射筒舱盖已经破碎
根据环球时报综合外媒的报道,印度在11月17日成功试射了一枚国产远程高超音速导弹,成为继中美俄之后全球第四个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
本该是值得印度人自傲和骄傲的一件事,偏偏引发了全球尤其是巴基斯坦网友的疯狂吐槽。
原因有二,首先印度这枚所谓的高超音速导弹有巨大的弹翼,弹头也不是典型的双锥体或者更高级的乘波体,总之更像是一枚地空导弹而不是用于对地攻击的高超音速导弹。
全世界都知道印度人爱吹牛,用防空导弹来冒充高超音速导弹也算是符合人设,关键是第二点:
点火之后发射筒的盖子没有分离成功,被导弹直接顶着一起升空,这就属于是史无前例的抽象了。
正所谓“头顶一个盖,天下我最快”,印度飞饼这一刻在我的脑海中具象化了,论整活还得是三哥。
先聊一聊印度这次发射的究竟是不是高超音速导弹,再来看看这枚“飞饼导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广义上来说,高超音速导弹是指飞行速度达到马赫5以上,同时具有极高可控机动能力的导弹,这一点是高超音速导弹和弹道导弹的关键区别。
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也能轻易超过马赫5,但它的弹道是个抛物线,很容易被计算出来。
当然现在最先进的洲际导弹都具备末段变轨和假弹头干扰拦截等突防手段,但实际上90%的弹道都是可以被计算出来的。
况且也不会有人在自己头顶上对核弹头实施末段拦截,那拦与不拦区别不大甚至拦截成功会导致核爆威力更大。
而高超音速导弹的弹道全程不可计算,这也是为什么说它无法被现有防空系统拦截的原因之一,所以也被认为是未来导弹的发展方向。
通常来说高超音速导弹有两个技术路线,一个是介于大气层边缘滑行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打水漂”,东风17就是这一类导弹的代表。
另一种就是全程大气层内飞行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既然是大气层内飞行,那肯定就不会用需要携带氧化剂的火箭发动机,但普通的涡扇发动机又很难提供超过三倍音速的速度,所以就要用到超燃冲压发动机。
超燃冲压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有进气口,火箭发动机是不需要空气的,它自带氧化剂。
超燃冲压发动机应该来说是目前化学燃料发动机技术的天花板,有公开报道在进行此类试验的只有中美两国,但也都仅仅是处于实验之中。
2022年7月4日,西工大“飞天一号”火箭冲压组合动力发射成功,这应该是全世界进度最快,最接近实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
所以现在已经服役的高超音速导弹走的全都是第一个技术路线,使用火箭发动机为动力飞出大气层,在大气层边缘跳跃巡航,然后择机再入大气层进入无动力滑翔段。
这一阶段可以直接飞向目标,也可以先绕地球飞几圈,针对敌方的防空弱点进行即时调整,然后在你最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
高超音速滑翔武器单靠弹翼无法有效机动,必须依靠高度特化的气动弹头来辅助,最典型的就是东风17的乘波体弹头和东风26的双锥体弹头。
如果说美国靠吃老本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进度上还能勉强跟上我们,那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特化弹头设计,就真的只能吃我们的尾灯了。
众所周知美国的高超武器难产,就难产在这里。
发动机大家都还在试验中,全程大气层内飞行这条路暂时还走不通,但我们凭借全世界最庞大的风洞群,吹出了最先进,最先投入实际应用的高超音速导弹东风17、东风26。
回过头来再看看印度这次发射的所谓高超音速导弹。
没有进气口,说明用的是火箭发动机,巨大的弹翼,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锥形弹头,说明他不具备高超音速可控滑翔的能力。
那它是什么?根据印度人吹牛不打草稿的特点,我在此大胆推测,它就是一枚防空导弹。
用防空导弹冒充高超音速导弹也就算了,关键人家还能整出飞饼绝活,这你就不得不服了。
导弹发射筒前盖的开启技术,根本就不是什么高精尖技术。
要么用发动机产生的高压燃气冲开,要么使用爆炸螺栓炸开,要么预加工出集中释放应力的沟槽,在导弹撞出来的一瞬间直接碎裂。
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一枚正常的,质量合格的导弹也完全能撞开前盖顺利发射,像这种顶着盖子一起升空,简直就是闻所未闻,滑天下之大稽。
巴基斯坦网友就说了,中国的导弹是指哪打哪,印度的导弹是打哪指哪,让导弹顶着靶子飞,那命中率岂不就是百分之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