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持续完善供水管网设施,推行全链条配置管理模式,推进试点项目建设——
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打造城市“第二水源”
邢台市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23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属于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补充城市“第二水源”,加强再生水利用配置,有利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生态环境,成为促进邢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邢台市开展规划编制、水网建设、生态补水等工作,科学谋划相关项目,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加快破解水资源紧缺难题。
完善水网建设 实现供需双赢
在邢台中水回用有限公司吴庄泵站,技术人员正在对泵房内的设施进行日常巡检和调试。“通过优化生产管理,目前,市区内所有中水泵站已实现无人值守,河道补水阀门远程可控。”企业生产技术科副科长聂晗说。
邢台中水回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日常巡检和调试工作。企业供图
近年来,邢台市不断完善水网设施,采取一网互通、一水多用、分质分区供水模式,把中水用在企业生产、河道还清、园林绿化等领域,形成了“五横三纵两专线”供水管网结构。
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后,中水回用公司利用下设的5座再生水泵站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市政杂用标准的再生水被输送到需要的地方,用于工业冷却、园林绿化、各类工程施工以及河道还清。
“目前,我们的再生水日供给能力达18.5万吨,建成再生水管网100余公里,已基本覆盖襄都区、市经开区、市高新区等地。”中水回用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邢文丽说,今年,他们投资建设的3.3公里襄都路中水北延管道,扩大了管网覆盖范围,显著提升了市区东北部的再生水供应保障水平。
在工业使用方面,邢台市依托供水专线向国泰电厂、南和建投热电公司等工业企业供应1000万立方米再生水,用于循环冷却和机组降温,为企业节约大量用水成本,实现供需双赢。
优化处理工艺 提高利用效率
污水处理厂内,生物反应池、沉淀池、消毒池、综合管廊等一应俱全;城市主干道与绿化带间的再生水输水管网内,智能监测、定时喷灌等智慧系统配套齐全;中水回用、蒸汽冷凝水回用、循环冷却水冬季闭路循环等项目在企业和园区推广使用……
今年以来,邢台市积极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提升污水处理水平,降低生产能耗和运行成本,提升智能化运营管理水平,推进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逐渐形成再生水规划、配置、产输、利用、激励全链条配置管理模式,使全域再生水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
南和区人民公园。陈星摄
在南和区人民公园,多样化的节水宣传标语及节水知识科普标牌随处可见。中心湖面上,白鹭、野鸭等水鸟成群结队,让公园充满生机。
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南和区推行循环节水利用及透水铺装建设,让再生水管道直通公园,用于中心湖补水和绿植景观灌溉。“这样不仅能满足公园生态补水需要,还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促进全区水资源节约保护、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南和区水务局副局长王瑞利说。
作为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近年来,南和区着力加强源头治理、循环利用和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开展中水回用相关工作,使全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截至9月底,南和区共建成3座污水处理厂、15个水鹤,累计利用再生水420万吨,利用率达60%。
推进工程治理 建设美丽邢台
时下,位于宁晋县东汪镇的汪洋沟城南段生态净化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该项目是今年邢台市谋划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建设项目之一,计划分别在铺头村、东曹庄村利用已有自然水塘建设2处水平潜流湿地,净化汪洋沟水质,同时,在汪洋沟重点河段实施水生植物恢复工程。
“河道周围湿地面积越来越大,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铺头村村民尚东辉说。
目前,邢台市谋划的8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到2025年底,邢台市再生水占总用水量比例将达到8%,试点工程所在县(市、区)再生水利用率将达到45%,受纳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河道生态补水量稳步提升,基本实现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全面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发展。
按照“生态优先、节水补水、应用尽用”原则,邢台市大力实施水生态治理工程,提升下游流域水质,力求达到水源涵养、生态保育、净化空气的综合效果,在河道周围营造出“蓝天白云、飞鸟翔空、鱼游浅底”的生态美景。
作者: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郭雨晗 通讯员陈星 王玉
来源:邢台日报
编辑:韩亭亭 范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