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革命先辈,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战争年代,他们为了共和国的成立而浴血奋战,和平时期,他们又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无私贡献。正所谓既能横枪立马定江山,又能纵笔挥毫著华章。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祖国和人民有需要,他们就会挺身而出,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自己信仰的忠诚。全树仁就是这群人当中的一员。
全树仁出生在1930年的辽宁省新民县,在他刚满一周岁那年的九月十八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奉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撤到了关内,日军如入无人之境,没过多久,东北全境便沦陷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自此以后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日本都牢牢控制着东北地区,东北人民遭到了残酷的剥削和压榨,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全树仁家自然也不例外,一家人没日没夜地辛苦劳作,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好在他的父母对教育非常重视,他也天资聪颖,勤学好问,便一直勒紧裤腰带供他上学。在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就读期间,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和先进青年,开始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已经被赶出了国土,解放战争正在进行,东北是国统区,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他依旧毅然决然的完成组织交给他的每一个任务,虽然当时的他还不到二十岁,但红色的种子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正因如此,他终于在1949年建国前夕通过了组织的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这一年,他才刚满十八。
在饱受战争洗礼之前,东北在张作霖父子的经营下曾经拥有当时全中国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而经历过连年征战,曾经的工业区只剩下残垣断壁。所以建国初期,怎样迅速地恢复东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让这片富饶的白山黑水重现辉煌,并为刚刚成立的共和国的经济和国防贡献力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在这时,对家乡饱含深情的全树仁勇挑重任,开启了在东北地区耕耘奋斗的征程。1959年9月,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他来到抚顺钢厂,成为了这里的党委副书记。
一方面当时工人连饭都吃不上,就更不要说工业生产了,但另一方面刚刚建立的共和国又亟需大量的钢材来进行基础建设,可以说全树仁的压力相当之大。在充分调查了解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处处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充分调动起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此外,他十分注重科研工作和技术改造,重视科研人才,在他的带领下,冶炼技术有了长远的进步,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并出色地完成了特种钢的研发与生产工作,可谓贡献巨大,在钢厂,他一干就是二十年。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决定从一线工作者中选拔一些敢想敢干、有责任有担当的干部委以重任,而全树仁就是在这一时期成为了辽宁省委书记,上任那年,他五十五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东北工业基地已走过三十多年风雨历程,面对新的形势,如何给机制趋于死板的老工业基地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绽放出光彩,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全树仁迎难而上,全力推动辽宁半岛的对外开放进程,在大连建设经济开发区,重视丹东等港口的功能更加全面有效。同时,他不忘紧抓民生,发展农业,让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1998年,这位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操劳一生的干部终于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是他依旧心系祖国的建设,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2018年,78岁的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我们不会忘记这样一个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共和国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