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后天的支柱产业。
当属于未来产业的科技已经成熟,
如何把技术从实验室应用到产业端?
“今天这种跟企业家面对面的沟通,对我们科创团队来说非常重要。”近日,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的高能CT技术应用供需对接会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市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举办。围绕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红外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衍生的高能CT技术,相关科创团队向作为终端用户的航空发动机、医疗装备、能源设备等行业企业代表进行了技术介绍,供需双方共同探寻技术应用的新场景、合作的新机遇。
搭建平台
精准链接供需双方
什么是“高能CT”?“我们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需要打个CT看是哪里发生了病变,这就是普通CT技术。在工业加工中,比如生产发动机的企业想知道机器哪里有问题,而肉眼无法穿过机器看见内部状况时,高能CT技术就派上了用场。”中物院成科中心科技发展处副处长丁阁介绍,高能CT技术的“无损检测”应用能够实现通过成像了解装备、材料存在的问题,无需拆开机器。
“作为未来产业的细分赛道,我们的高能CT技术目前国内领先,属于第一梯队,国际上是并跑的水平。”丁阁说,这项技术现在一部分如新能源电池产品领域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推开、应用于更广大的市场。
“要把实验室的科技成果放到产业端去应用,具体能应用在哪?企业的需求、行业的痛点是什么?”丁阁坦言,长期以来,这样的问题萦绕在他的心中。对于他所在的科创团队而言,以往并不清楚怎么与企业建立连接进而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因此,政府搭起平台,让科创团队跟各个主管技术的企业家精准对接、面对面沟通非常重要。
“我们就是你的终端用户!”供需对接会上,企业代表纷纷针对自身行业需求提问,对技术的适配度、是否符合生产制造所需进行详细了解。“我们的设备结构比较复杂,对成像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这种微焦点高分辨率的CT技术。”现场,一位来自航空航天领域的企业代表感到十分惊喜:“原来在成都就有这样前沿的技术,正是我们零件的缺陷检测所需。”
“挖矿找宝”
转化本土技术成果
有了平台,供需双方见面,相互做自我介绍、留下联系方式——这仅是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走实的第一步。对接会现场,多位企业代表都与科创团队约定:下来要进行互访。科创团队走进企业去试样品,进行实地试验,企业代表也可到科创团队的装置现场去验证能否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能够把好的技术留在本地,进行成果转化,未来可能会培育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未来产业。”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高能CT技术是位于双流区的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孵化出来的衍生技术,具有很强的成果转化可能性。
市场和研发端形成合力,将有利于科研机构创新策源的技术更好地服务产业,同时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丁阁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点对点地进行试用和验证,技术也将根据需求去做调整。”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需要推动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尤其是通过“耐心资本”去解决行业“缺长钱”和“无米下锅”的问题。来参加此次对接会的除了下游应用链企业,还有市级的创投机构。现场,来自四川双银创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张柯同样表示收获满满:“今天的对接会让我们了解了这项技术的市场前景,从投资的角度,我们将在前期调查、具体研判后综合考虑。”
当前,成都培育未来产业,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动能不断增强。《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提出,聚焦未来产业重点布局方向,有效激发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科技平台创新策源转化活力,持续优化科研成果“挖矿找宝”对接服务机制。“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发挥成都大院大所、创新平台富集的独特优势,挖掘新技术新产品,搭建产学研融合、供需对接的平台。”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 来源 | 综合成都日报锦观新闻、看度时政
成都上新呐 | 舌尖上的超市:走入万家的美味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