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喝起,喝起。

——今天的编辑 彭主任

由字面上的喝三级花茶,演变为老成都“啖三花”、泡茶馆的生活方式,一心桥街的国营成都茶厂立了大功。从上世纪5、60年代起一直到7、80年代,大多数成都人能够喝到的花茶,十有八九是由这家茶厂供应。

那时,成都烟厂的烟,全兴酒厂的酒和成都茶厂的茶,是成都人日常最离不开的“三大消费品”。无数的成都人拿着茶叶票,在成都茶厂的门市部排班站队购买花茶。托关系走后门,才能搞到“职工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营成都茶厂的三花,陪伴数代成都人,成为成都茶叶最经典的代表之一。前不久,大榜推出☞,不止一位老茶客还提到洪河茶厂。其名气之大,品质可靠,一度可以和成都茶厂较劲。

第一时间看到是意外的,洪河还有茶厂?洪河茶厂今何在,哪里能买到老辈子记忆中的洪河花茶?随着又一段在城市中寻茶的旅程开启,找到了洪河茶厂,也拾起了一段茉莉花香飘成都300年的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头是2号线的成渝立交站,另一头是惠王陵站,不起眼的外东洪路刚好连接起这两座地铁站。很多人知道这条路是因为梵木,茶厂也在路的中段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先,出地铁站,东三环、驿都大道的车水马龙和商业小区的密集扎堆,很难让人意识到这里会有茶厂。转入外东洪路,路两旁保留的老桉树、烟囱、水塔等上世纪经典的元素,又让人立马对这里有茶厂充满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以为会是一座老式风格的茶厂,当它出现在眼前,比想象的要新不少。一打听,茶厂的销售部在三年前搬到此处,后面是可供分装的厂房。

只要找到了芝龙洪河茶厂,也就摸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红极一时的洪河茶厂的门路。1985年6月,大面乡撤销并入大面镇,洪河乡五星村划归大面镇。这一年,洪河联办茶厂也出现在成都人的视野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诞生于50年代的国营成都茶厂的辈分更高,但在改为四川三花茶厂后,新茶厂和老茶厂之间的关系到底有多深,现在很难说得清。

行家都懂,1999年,由洪河联办茶厂改制而来的芝龙洪河茶业有限公司,老板还是当年的老板。据说因洪河的商标被他人抢注,老板林芝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名,组合成新商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河联办茶厂的老厂因城市建设搬迁,店内的老员工依然记得老厂的地址,就在驿都大道上,龙泉武警支队的旁边。看到468,也能锁定老茶厂的位置,“就在对面。”

那时,驿都大道还不叫驿都大道,而是老成渝公路。8、90年代成都市场上广受欢迎的茶叶,除了成都茶叶厂生产的三花,就属洪河茶厂的花茶。生意好时,厂门口排满等货的商贩。花茶供不应求,“拿钱都买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销售部的柜台里,花茶的种类和款式新颖的包装已极尽丰富。印着洪河字样的老包装,从logo到品名,还是老辈子熟悉的素雅风格。二两的售价,不过二三十块。

毛峰花茶泡出后,细长的茶叶泛着漂亮的豆绿颜色,淡淡的茉莉花香很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山茉莉花茶,选材更讲究,高山烘青绿茶与三伏天洁白成朵的茉莉鲜花经传统工艺窖制而成,汤色黄亮。

一款售价最低的茉莉花茶,大姐实诚,劝我别买。带杆杆的老叶子有苦涩之味,只有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才喝得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二年辰,每家每户能够消费的茶叶有限,评价一个花茶好不好,最重要的标准是经不经泡。更有劲儿的老叶子,更能满足精打细算的生活。用一只泛黄的、长满茶垢的搪瓷杯泡出半缸子的茶叶,大口喝茶才过瘾。

以今时今日的口味和消费水平来看,几十年前抢手的老花茶绝不能算好茶。但,它有自己的味道,仍有值得回味的一面。年轻人可能会疑惑,如今条件好了,老辈子些为什么不喝点好的。还是那句话,老辈子些喝惯了,仅他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实讲,想要找到味道和几十年前老花茶一模一样的花茶,实在太难。暂且不说工艺水平的变化,茉莉花和茶树的品种都变了。早前就有行家透露——

以前老花茶的花,多采用的是龙泉、双流、新津一带的老品种单瓣茉莉花(香气好精油含量高,但产量小易生虫遭病),茶用的是大邑邛崃蒲江雅安等地的老川茶品种(口感好耐经泡,但产量低条形差易病虫害)。

蒲江雅安一带,还在种茶,但成都周边东山一带的茉莉花早已凋零多年。就如今芝龙洪河茶业的生产而言,茶叶种植基地在蒲江,茉莉花基地在云南、广西一带。尤其是广西横州,全球每10朵茉莉花,就有6朵来自此处。

茉莉花盛开的几个月时间里,茶厂里6、70岁退休后又被返聘的老师傅们将带着几十年的制茶心得,离开成都,去茉莉花种植基地所在的地区出差,完成传统花茶制作最紧要的窖花工序。

窖花次数越多,越繁琐,这一过程,必须采用新鲜茉莉花配合绿茶完成。大量脆弱的新鲜茉莉花无力长途跋涉,只能通过人的流动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时间倒回二三十年前,洪河、大面等东山一带,茉莉花田成片,家门口就是阵阵茉莉馨香。曾经,大面铺是成都最为著名的茉莉花之乡,茉莉花大量供应给成都的茶厂。

花开时节,花农们将新鲜采摘的茉莉花松散地装在细麻布口袋里,用扁担挑着,迈着轻快的步子,赶着将茉莉花送往附近的茶厂。趁茉莉新鲜香气正浓,制茶师傅们得连夜让茉莉的香气窨到新茶叶里,然后再揉制成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益于靠近大面铺、三圣乡等茉莉花产地的地理优势,也拜改革开放的春风所赐,上世纪8、90年代的洪河,大大小小的茶厂数量不少

洪河村的龙泉香村茶厂,拥护村的洪河花茶厂,洪河石桅杆的洪泉花茶厂……四川电热毯总厂也跨界在洪河开出花茶厂

时过境迁,除了坚挺至今的洪河联办茶厂,洪河其他茶厂大多消失。茉莉花香飘大面铺的黄金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没有关系,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虽然城市高楼耸立在原来东山的茉莉花田之中,东山也再无茉莉飘香,但是‘啖三花’的记忆不会在成都人的记忆中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人也不应该忘记为此做出杰出贡献的客家人,尤其是一位从广东来的王秀才,和一位姓曾的武举人

清乾隆元年(1736年),王秀才将自云南云山采回的八株野茉莉花带到了成都,令三圣乡成为川西坝子上首次栽种茉莉花的地方。

据说,王秀才将茉莉栽种在自家的花园和田产中,严防死守,只对外出售花朵,不出售根系,以免他人培育抢了自己生意。

一个不注意,曾举人找到机会盗得茉莉花的根系,并将茉莉传遍成都。尤其在更适宜茉莉生长的大面等东山片区,千亩茉莉蔚为壮观。

坐在茶铺子的竹椅上,盖碗里配上适口的花茶,绘声绘色地摆起成都和茉莉花渊源的传奇龙门阵。没有老虎灶,没有铜壶茶,也没有鸟笼子,但依然找到了老成都“啖三花”“喝花茶”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编辑 | 彭主任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师傅

秋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